《好风光》与唐伯虎的茶画

2016-01-18 13:57王卫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歌女韩熙载唐伯虎

□王卫

《好风光》是陶谷写给名妓秦弱兰的一首词。这是发生在五代时期的故事。故事流传到明代,被江南才子唐伯虎相中,创作了一幅茶画。

这天,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馆驿里突然来了一位少女,据说是馆驿馆史的女儿,来馆驿打点零活挣钱补贴家用。少女的美姿,一下把住在这里的一位使者春心扰乱了。这位使者,就是后周的陶谷。

陶谷,五代至北宋(903~970)邠州新平(今陕西邠县)人,字秀实。陶谷本来姓唐,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而改姓陶。祖唐彦谦,历任慈、绛、澧三州刺史,陶谷父唐涣,领夷州刺史,陶谷可说是名门之后。陶谷幼时父死后,随母柳低嫁至邠帅杨崇本家。

陶谷从小聪明,十余岁时,文章就写得不错。后入仕途,后晋时起,作过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他写信给宰相李崧,李崧甚重其文。时和凝亦为相,同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改监察御史,分司西京,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后晋天福九年(943),加仓部郎中。后周显德三年(956),迁兵部侍郎,加承旨。显德六年,加史部侍郎。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北宋乾德二年(964),判史部铨兼知贡举,后累加到刑部、户部尚书。

陶谷与名妓秦弱兰的情缘,是他出使南唐时的事。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派陶谷从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出使南唐,南唐派升州(今南京市)太守韩熙载接待陶谷,甚是尽礼。但陶谷倚仗北宋强盛,南唐弱小等之势,态度十分傲慢。在接待宴席间不苟言笑,道貌岸然,几次出言不逊,弄得南唐大臣敢怒不敢言。韩熙载对同僚说:“我辈经事已多,历官多年,陶公何必如此?我观此人,非端介正人,诸君请观,吾有法使其露出原形……”

陶谷一下子被晾了起来,两个多月后,他感到孤单无意思,在亭子里变法子写了“独眠孤馆”几个字。韩熙载见时机成熟,便设计治治陶谷这个假正人君子。

少女在馆驿的出现,是韩熙载设的计。“独眠孤馆”的陶谷挡不住春心邪念的欲望,开始对少女献媚示爱。但少女并没有被打动。后来,少女在陶谷的强攻之下,终于动了心,随了陶谷之愿。陶谷一时心满意足,心血来潮,为少女题了一道词《风光好》:“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陶谷将《风光好》赠给少女,少女欣然接受陶谷的赠词。

不日,后主设宴给陶谷送行,陶谷又摆正人君子派头,更加傲慢。一巡酒之后,后主令歌女出来唱歌劝酒。一美若天仙的歌女,特地款款舞到陶谷的面前,陶谷作梦也没想到,出现在他面前的的歌女,既是他赠词的少女。少女所唱之歌,正是他赠送的《风光好》。韩熙载对众人说,这位少女,是京城名妓秦弱兰,所唱的《风光好》,是一位外地男客赠送她的一首词。一时,陶谷面红耳赤,狼狈不堪。“何必当初”是后人说起此段风流韵事时感受。

《风光好》赠词,传出陶谷与名妓秦弱兰的一段风流韵事。这一韵事,流传时间很长,当传到明代时,被风流才子唐伯虎相中。

唐寅,字伯虎,明代(1470~1523)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江南四才子之首的美称,诗画十分了得。他的仕女画,在当时与后来,都很抢手,无人可比。陶谷、秦弱兰和《风光好》词,成了唐伯虎创作很好的素材。于是乎,一幅《陶谷赠词图》便被唐伯虎创作出来。画中松树翠绿,环境幽雅,陶谷相貌堂堂坐于榻上,正面观赏坐在下面美貌绝伦的秦弱兰。陶谷一旁置有笔墨纸砚,另一旁放着一杯茶水。陶谷面带微笑,似是写好《风光词》后的心满意足。坐于下面的秦弱兰,束发高髻,绣襦罗巾,高坐弹琵琶,神态生动,似是得到《风光好》赠词后的情景。在此画的右上角,唐伯虎特地题了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画意诗情,韵味无穷。

《陶谷赠词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歌女韩熙载唐伯虎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上海老歌中“歌女”形象矮化的原因分析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狂欢派对中的局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论晏几道的恋情词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唐伯虎赞画
唐伯虎送画
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