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及解决

2016-01-19 13:30孙贤硕
财经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企业内部解决问题

孙贤硕

摘要:随着我国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完善。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解决措施,同时简单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士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  控制审计  问题  解决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进程越来越快,以前传统的报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早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需求。企业要把内部的控制监督以及评价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并且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的环节,从而相对客观的判断出企业内部控制健全与否以及评判对运行风险的抵抗能力,进而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方面的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通过加强内控相关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范围

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审计达到的质量以及成本,并决定着审计实施是否具有操作性。出于避免内部控制出现外部性的可能,以便给相关报表的使用人员提供出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推动被审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要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本身就是相对广泛的概念,所以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还不是很明确。

(二)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相关工作内容的方向,决定着审计的内容,包括:审计的范围、具体的审计程序、审计意见表达方式、审计质量的衡量以及审计责任界定等等。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可以有效保证审计的质量、避免审计风险、防止相关的会计师单独承受较高的审计责任。但现实的情况是,有关的审计准则和规定没有对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

(三)没有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若是具有较为明确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给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提出更加准确的保障,否则不能很好的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质量。通过国外的经验表明,比较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是以公司层面控制作为切入点自上而下进行相关审查。但是,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和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概念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规定,虽然有一些国外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可以进行借鉴,但这些审计程序还缺乏系统性。

(四)没有很好的控制审计成本

成本问题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企业要高效的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就要制定出有效的防止审计成本过高的相关措施,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要有效控制审计的成本。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较为模糊、审计目标不明确以及审计程序相对繁琐不系统,这些都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成本较高,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解决措施

(一)确保审计工作控制在内部范围之内

企业的所有运营活动都要在内部控制范围内进行,在进行相关项目审计时,除了要对与相关业务有关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以及完成的情况进行相应评价之外,还要利用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和成果,明确出所要审计的重点以及风险所在,从而更加有效的指导审计工作。

(二)加强企业结构治理,确保审计部门独立性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的职能部门属于平行机构,甚至在很多小企业中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不能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以及权威性。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内部的审计部门很少有对处于同等级别的总公司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审计的情况,往往审计的是二级企业。就算有的对于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了相关审计,往往很难取得想要的结果。所以企业应该根据《基本规范》以及五部委颁布的《配套指引》等相关要求,在股东大会之下设立相应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在董事会的下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下部设立审计部,审计部要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受到监事会的指导,通过这种双重负责的模式可以客观积极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以及相关的管理职能

由于五部委对外发布了《基本规范》以及《配套指引》等相关要求,从制度上加强了外部的约束,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越来越完善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财务方面出现错误的几率越来越少,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要从传统的防错职能转变到管理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重点关注的内容要从以前的事后审计转变到事前和事中审计,这样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更加全面、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监督。另外,企业可增大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力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中介组织中介性以及公正性的社会属性,使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具有公正性以及权威性。

内部控制审计相对外部审计来说对于企业的情况较了解,只有充分结合内外部审计才能有效提升外部的审计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公正性的特性可以更加准确、更加快速的了解到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更加的有效。

(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随着一定的情况进行调整的,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的宽泛程度、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运营风险情况等。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将重点只放在了规章建设方面,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也没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权责制度,并且所制定的规章等并没有随着企业业务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对应的修正和补充,使得内部控制审计不具有可操作性,缺乏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基本规范》中的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建设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定期的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快速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根本。要想严格执行五部委的《基本规范》以及《配套指引》等相关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以及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可以在培养员工诚信、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建立法律意识以及现代的管理理念等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使得员工的思维观念以及行为方式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自身的价值更加完整的结合,以便于加强员工对于企业的使用感和责任感,使得团队的凝聚力更强,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重点在于增强团队精神方面的认同感,若在价值观上不能达到一致,则企业的内控制度很难执行,就会出现突出个人的情况。同时,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的合作以及团队的精神,所以,企业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以及团队的氛围,以便于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以及防范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所在

1、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不当风险

主要是指相关的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过分信赖,被审计单位可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审计风险。

2、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不当风险

主要是指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当,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健全性水平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审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防范

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前要充分了解风险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设计出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以及控制审计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要注重新知识方面的学习,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方法,结合理论方面的指导,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更加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飞,杨景岩,宁静,刘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12(31):13-15

[2]王小敏.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3(14):13-14

[3]曹晓瑞.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4(30):22-23

猜你喜欢
企业内部解决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简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机制完善探讨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