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的创新探讨

2016-01-22 20:51李波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创新专业研究

李波波

摘要:根据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性质,创新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设置的创新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升本、提升外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应用性和特色化发展原则,做好顶层设计,以学校的发展为定位,科学规划,做好调研,建立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专业,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打造学科专业群特色。

关键词:专业;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39-02

学科建设、专业的设置创新是民办学校提升学校质量,促进企业的核心力量。作为21世纪的民办高校,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的设置要加快力度,挖掘潜力,以全新的思维、营造第一线的创新理念,理论结合实际。做为第一品牌的核心理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提高学校质量品位,学科、专业的设置对口,链接专升本,校企、学企、学校之间产业链的对接,并且以订单式的教育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利用优胜的学科、专业设置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大幅度地吸引广大学生就读,增加本学院的生源。其创新点是专业的设置要新颖和现阶段的看法要超前,把计算机知识结合到每一门学科中,把会计知识应用到每一门专业学科上,利用专业的建设、学科理论指导学校走人性化的道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

一、民办高校的性质

民办高校的性质是指民办高等学校的特征、特点、特性。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要素己知:服务对象—设备—主导,即学生—教宿—教师,则民办高等学校的特征为:以人为本,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它的特点是基金来源便捷,吸引力强。专业设置的创新理论是当代大学生学科科目改革与就业的主导方向学科建设、专业的设置的创新,首要的一条是专业设置要有新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创新才有方向,创新才有意义。在前进中的社会里,随着企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企业、对学校、对各行各业充满着希望,相信他们会在优质的环境里给社会注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生意兴隆,学校生源不断,这些前景是靠学校的创新协作得到的。当前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搞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人才的价值最重要在于满足社会需求中才得到根本的智慧。若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平衡,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才质量与人才结构,还将影响高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学生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主题,是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的环节,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质量有着确定的作用,因此优化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才质量和人才结构,此时社会将对学校与学生十分关注。

二、专业设置的创新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创新是指物质新的观点创造(或提升)。从大量的国内文献中发现,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专业设置的模式在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方面的特点研究。②专业设置与管理机制的研究。③部分区域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及预测研究。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它对学科变化与市场需求要有快而准确的把握。在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高校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中很清楚的表明: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度,供求基本平衡;人才的培养质量尚好,且呈上升趋势。而民办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学术上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及硕士博士论文。当前上级教育机构及各区域发展规划,都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如由《南宁人才网》中“南宁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已知:南宁市人才需求预测,发现第三产业中建筑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餐饮对人才需求量较大,银行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体育、交通、邮电对人才需求也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而采掘、制造、地质、勘测等行业对人才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专业设置的创新研究在实施过程中的对策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目标:对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收集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近几年的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数据,结合目前的我国民办教育模式,总结民办与公办高校两者的现状及互动关系模式特点,为我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因此本项研究对我校以及全国民办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与发展都有参考意义。我校专业设置的创新理论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数据、需求结构来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影响高校专业结构布局演变的诸多因素,以服务社会为视角,为我校专业结构调整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一些方法。如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仅仅围绕“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产学结合、学用交替”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校企、校政、校校合作。这样一些校企、校政等的合作,实行产、学、训一体化,搭建起一个具有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的培养平台,是人们响应、政府号召、学生欢迎的民办高校。为此,它为我校专业设置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一些思维:①研究背景,国内有关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布局的调整与优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方法。②界定相关基本概念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大学生招生就业情况来分析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③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多个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布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④通过分析进行调整与优化提供思路,为我校专业设置研究与改革提供合理性的措施。⑤制定我校专业设置的对策与制度规定。

因此,根据解决的关键问题找出对策:①本校各学院设置专业没有做好专业设置的调查。对策:在专业设置前,必须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召开研讨会。在进行校际协作组织中围绕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为主题,依托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合作交流、协助研究。建立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地方高等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②没有考虑专业群的形成。对策:参考国家专业设置目录,在专业群中选择,进行大的方向的设置,形成自已学校特色的专业群。③没有很好的考虑师资问题。对策:针对性的选择师资,要根据专业设置选拔自己合适的人才,便于今后的学校教学团队的建立。④以学校的发展为定位。对策:服务于北部湾,服务于南宁,为南宁的发展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专业。便于学生就业。也就是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

以上是南宁学院依托企业专业设置的创新理论研究,它促使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校训一体化,搭建起了一个具有创新内容的人才培养效果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了特色培养和订单教育,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无缝对接。就业与创业的有机结合,使得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就业率一直稳居广西民办高校前茅。

参考文献:

[1]王英娜.我国高等院校新专业设置问题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3]刘晓峰.论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1):69,71.

[4]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4.

[5]赵婷婷,吴蕾蕾.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

[6]王成涛,张健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2).

[7]杨少华,田玉梅.试论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

[8]贾东荣: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9]徐绪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J].北京树人大学学报,2004,(6).

[10]邵传芳: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与政府扶持[J].教育发展研究,2007,(5).

[11]陈洁: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现状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12]王庆如.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以陕西民办高校为例[Z].陕西师范大学,2012-06-01.

[13]陈金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Z].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3.

[14]余皖生,姜发根,孙维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01).

[15]郑葵,陈江波,刘畅.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

猜你喜欢
创新专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