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016-01-22 20:51姜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姜慧

摘要: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整合和汇集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文化发源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从而使多元思潮与之大学生客观需求、社会心理期待等高度契合,并随之在潜移默化中渐受影响。涌入我国的思潮组成全面覆盖了经济、政治、哲学、文艺、宗教、伦理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且在这一系列领域之中更有分支学派,这是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等系列深化与革新的结果,也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多元思想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47-02

前言:当代高校职能与教育理念首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实际所需、将来所求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谐发展,将能力与思维作为学生发展与培养的方向。西方名言称:“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高校育人应将道德教育置于学习文化技术之前,深刻认识到对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个人、对教学工作的双重作用与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普遍思想政治面貌

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的思想政治面貌不够端正、精神文化不够充实等现象,亟待强化思政教育。社会思潮是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层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一股思想集中,它与某种社会心理同时发生作用,并且相互影响制约,乃至渗透。作为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在传播时并无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性、话语强制性。学校是各种社会思潮整合和汇集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文化发源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从而使多元思潮迎合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客观需求和社会心理期待,并得以在潜移默化中受之影响。涌入我国的思潮组成全面覆盖了经济、政治、哲学、文艺、宗教、伦理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且在这一系列领域之中更有分支学派,这是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等系列深化与革新的结果,也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

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其一在于拓展学生思维视域。多元思潮的丰富性和角度的多变化,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提高思维的活跃指数,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多向度思考。其二在于锻炼学生理性思维。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和利益格局分化整合的社会转型重要期,不同思潮之间的共生互促,将大学生带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中,使得他们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将陈腐的思想解放,打破一孔之见的禁锢,真正的观望世界,去审视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世界,充分促进开放思维的形成。其三在于强化学生的鉴别能力。针对部分偏远地区因闭塞落后,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而思潮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必然会引起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多种思潮的对错、优劣都需要学生自行鉴别,从而在这一过程提高了认识社会的能力,又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客观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消极影响。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向上发展时期,同时社会主义事业也正处于初步成长时期,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期,国际上出现了大量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西方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矛盾将在21世纪不复存在,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将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等等类如由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民族国家过时论”的论调,本质即在于制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塑成。上述种种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久而久之,这些思潮的长期大量存在也会造成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紊乱,使之产生信仰危机。试想,一个没有信仰和理想的民族,那便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种种不良社会思潮不仅加重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和任务,还极可能埋下相关风险危害,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隐忧。

基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论,思想与观念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一个人的行为,即意味着多元思潮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等有着调控作用,加之大学生尚不够成人经验丰富,心性未清,极易受人利用来为他人实现其他目的,且这一思想侵蚀的过程极为隐蔽。如何摒弃、杜绝这一思潮对广大学生的“荼毒”,可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步形成阶段,对未来有着格外强烈的追求,但也普遍存在判断与追求缺乏明确选择,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化与理想化。也正是由于大学生对事物本质缺乏深刻体悟,导致其极易被外表蛊惑。所以,多元化思潮交织的当下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许多消极因素,不断冲刷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之迷茫、混乱。

三、社会思潮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刷新教育思路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最难改变的就是思想,所谓“顽固不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要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个性很强,从小形成的这种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过来。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耐心、细心,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同时,现实社会中的日新月异,也是书本无法跟进与比拟的,基于这一大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讲授,更是不应局限于教材之内,所以教师备课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除了要对将教授的教材上的固有内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还要对这一内容有所拓展,将诸如社会热点、大众话题引入课堂,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讲授,一方面能够摆脱思想政治课的说教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关心身边大小事务,在开拓视域之余也锻炼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要针对有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如何讲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何与学生交流互动”等问题。

2.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的统一,源于各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历史延续的保障。基于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刷之下,高校思政教育更应积极展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使其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可贵的同时,也看到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政治格局,继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成民族团结,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用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行动。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结合。中国梦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政治理念,其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须知,只有民族振兴了,国家富强了,自己才有能力基础去实现个人的梦想。

3.全面客观地认识各类种社会思潮。当前形势下,如果听任于四面八方用来的社会思潮自由自在地在大学校园与师生群体之中肆意传播和流行,势必对大学教育、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与社会发展都造成消极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多元思潮的出现形式多变,并借以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归属范畴中出现,不断地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动”着一次次干扰或是某程度上的冲击。因此,对待多元思潮的冲击,必须客观、理性对待。不能“一竿子打倒”,即完全否决、抵制部分含有隐性或是显性威胁的社会思潮,从而忽视其在某一方面的合理、有效性;反之亦然。所以,必须要端正认知观,对每件事物或观念思想的存在,持有公平、合理、客观的态度,深入了解、分析后再行定夺取舍,切不可一味“疏”或“堵”。

4.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文化建设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想教育,将爱国、敬业、孝顺、友爱、互助等传统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休闲娱乐中慢慢接受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还对于引领社会思潮有着显著实效。换言之,即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有力保障。藉此,高校思政工作可利用舆论的强大宣传作用来宣扬我国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感召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师生们的群体意识的载体,拥有无限可延生的职能作用。置身于具有良好风气的校园之中,不仅可使学生塑成高尚人格与之优良品行,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锻造,继而促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夯实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基础,由此足以抵制各种社会思潮中消极和腐朽的观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自身的长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出现新的情况、面临的新问题,只有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新挑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玲芬.当代社会思潮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J].教育湖北社会科学,2012,(1).

[2]李红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3]李红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梅荣政.王飞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1-7.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