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016-01-22 20:51吴文婷史桂春薛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吴文婷 史桂春 薛晓

摘要: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建设的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对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理论保障、服务水平、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53-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高校基层党组织由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组成,是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高校党的工作基石。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要通过传承与创新文化、培养人才和利用科研服务社会,就务必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从“理论保障、服务水平、制度建设”三个环节[2],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一、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形式缺乏创新性。当前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理论保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必须要突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体的创新理论学习。但部分高校的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存在不主动学、不深入学、不真心学的问题。另外,基层党委、支部组织学习的形式也比较呆板,缺少身边典型、生动的案例,无法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活动大多停留在学习领导讲话精神、中央文件精神等层面,且重形式轻效果,单向授课多,双向互动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较弱。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密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服务,要切实做到为教学、科研、学生和社会经济服务。但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服务师生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关心教职工不够、关心学生不够,从而影响高校中心工作的开展。二是社会服务意识不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作用日益彰显,不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也为全民素质提升提供给养。高校为社会服务,不仅是社会对高校发出的呼吁,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校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却不理想,阻碍了高校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度建设不力,执行落实不到位。制度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有力前提,是抓好高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制度形式不科学,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执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高效地发挥职能。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高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确保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新举措

根据2014年1月开始进行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校的总体要求,围绕以学生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最终目标,着重解决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意识不强、制度制定等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理论武装,促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员对创新理论要有学习热情,对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对理论本身能高度认同。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引导党员对于理论学习的正确认识,要把“学习是一种政治素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习惯”的思想植根于党员心中,要引导党员变“学有负担”为“学有乐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搭建“自主性学习平台”,把自学作为求知的主渠道,构建日常式的自学载体,深入开展“多读书、善读书”活动和“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营造“人人讲学习,人人参与学习”的环境。

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基层党组织要大胆创新,要由灌输学习向互动学习转变;在学习内容上,基层党组织要联系实际搞好结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把理论学习与学校、学院的各种师生活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各类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载体上,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发挥广播、影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开设“网上党员教育培训群”,热点问题网上讨论,重要政策网上宣传,疑难问题网上解答,学习资料网上共享。

加强学习的约束力。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增加学习计划制度、学习预告制度和学习研讨制度等,优化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以正确的学习导向,推进校、院两级中心组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建立“院系领导干部述职时述学、党员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并在考核结果与评优、基层干部选拔聘任之间形成因果关系,在学习表现与院系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绩之间形成评价机制。以建立学习型政党为目的,努力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形成勤学、乐学、善学、比学的良好气氛。

2.注重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置于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是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团结群众共同奋斗,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努力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始终保持同本校广大师生及社会群众的密切联系。

征集民意促服务。基层党组织能直接与师生工打交道,最了解师生员工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拓宽征求意见的渠道,可采取增设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地走访、设置意见箱、现场评价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并将调查结果如实反映给校党委,为校党委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抓好对党委决策的落实,把校党委的决心意图真正贯彻到师生员工中去。党组织只有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上情和下情的关系;处理好具体和全面的关系,才能真正强化自身的统筹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功能。

全力支持社会服务。高校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步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责任艰巨,党组织要善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队伍设置及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问题,以校企双方互相渗透、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双向介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为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和党员的专业特长,构建好队伍结构,并科学制定学校科技发展战略,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实现学校科研与企业技术相融合。

3.严格制度制定程序,着力提高制度落实能力。制度是基层党组织抓好落实的根本依据,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要解决制度问题,就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针对制度体系失衡的问题,要解决主体统一的问题,保证纲领性、指导性的制度,完善规章制度中责任追究内容,加强制度内容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等。

针对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正当的问题,要在制度制定时强化深入调研程序,提高文秘专业知识,增加法律专业审查,保证程序公开与民主参与,采取必要的通过形式,并补充备案程序等。

针对规章制度形式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则需要更加注重文本的形式,清楚学校规章制度的逻辑结构,规范规章制度的解释和适用,明确新旧制度的衔接。

针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抓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员和党组织只有对制度的内容认同,才会自觉地去执行制度。只有把执行制度贯穿于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渗透于组织会议、讨论问题、实施决定的全过程,营造出学习党的制度的气氛,充分做好对制度的宣传教育,才能真正使大家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自觉。同时,要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制度的约束力及一贯性,及时督促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全方位提高制度落实的力度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在保证学校决策正确实施的基础上,团结广大师生,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孋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J].商情,2013,(27).

[2]王淑萍,张青黎.浅谈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