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分析与预防

2016-01-22 21:06刘永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预防分析

刘永波

摘要: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发生违法犯罪,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对大学生犯罪,我们应该有全面客观的理性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拟从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入手,追索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厘清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思路,力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65-02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不断增多的态势,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较为集中的犯罪类型是打架伤人和偷盗,也有更为严重的杀人案,有些案件的社会影响很大,典型案例有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十年寒窗苦,我们不禁为这些失足的天之骄子扼腕痛惜。

一、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1.行为幼稚,涉世未深。很多大学生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年龄很小,对外界事物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理性的判断和思考,经不住诱惑从而实施犯罪。更有甚者,已在大学校园浸淫多年的研究生也实施犯罪,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复旦投毒案的嫌疑人林森浩就是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

2.多表现为精神萎靡型。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近年来的扩招就是佐证,社会对现在天之骄子的评价也远不如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那么高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读大学比之前容易得多,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公共形象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他们从纯粹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转变,从追求道德的不断完善到遭遇诚信危机。

3.女大学生犯罪数量迅速增加。有些女大学生贪慕虚荣,打扮所需和日常开销都不菲,而自身财力不足以维持这种开支,她们就会铤而走险,偷盗、卖淫在所难免,甚至贩毒和结伙参与抢劫。

4.犯罪团伙化、多元化、智能化。有些大学生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与社会流氓搅浑在一起,实施偷盗、抢劫、诈骗等。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实施犯罪,比如搞网络黑客攻击,获取他人账户信息并盗取资金。再比如利用所学化学知识研制冰毒,并贩毒和教唆他人吸毒。高科技犯罪带来的后果比普通犯罪带来的后果更加可怕,因为它的涉及面和影响力更加广泛,危害的深入度和持续度也更加大。

二、诱发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目光短浅的一时之需,要么是经济的,要么是情感的,要么是其他类型的需求。

1.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时期,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有序的社会生活状态被打破,走向了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社会的巨大变革使一些人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人们的某些认识已经被变革的冲击力所扭曲,这种情况在大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接触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让我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诱惑。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私有化、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大学校园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在校园盗窃案中,来自农村地区、困难家庭的学生占一定比例。个别困难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旦自我调适不当、道德品质薄弱,就可能抵御不住诱惑,铤而走险。

2.心理方面的原因。随着高校扩招,有些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社会精英的自豪感再也不在。大学生的心理脆弱主要表现为:①自控能力差,无法应对挫折。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对挫折没有心理准备,容易产生过激行为。②面对贫富悬殊,有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或者仇富心理。如果再受到富家子弟的言语刺激,很可能激起报复心理并采取过激行动。③心理落差产生的悲观情绪。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等于毕业后有好工作,当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出现差距时,便会产生悲观、愤怒的情绪,一部分人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④因为无聊而寻求刺激的心理。学习压力的减轻,一些人沉溺于网吧、录像厅,久而久之,难免不产生违法犯罪。⑤嫉妒心理。有些大学生看见他人用钱比自己阔绰、优秀、帅气或者漂亮,难免心生嫉妒,进而采取卑鄙手段打击报复他人。⑥无法化解小矛盾。有些大学生因琐事与他人产生冲突,不能理性正确对待,这些小矛盾可能演化为大事件。复旦投毒案就是因琐事产生矛盾而演化为犯罪的典型案例。

3.情感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都渴望在大学校园里寻找自己的浪漫故事,但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感情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大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比如杀害恋爱对象、杀害情敌。也有大学生渴望爱情不成,就打击报复追求不到手的对方,最终酿成大错。例如,2010年下半年,在成都高校内就接连发生几起因感觉纠葛引起的自杀和伤害他人案件。

4.法律意识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仍然还是重在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中学阶段,家长和孩子们还是重点关注学习成绩,考取名牌高校,而很少关注孩子们的法制教育,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也流于形式。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很淡薄,认为偷取他人财物最多只是道德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偷别人东西,只要对方拿不出证据,自己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就不算违法犯罪。

三、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大学生犯罪预防是个让大学管理部门头痛的话题。预防本身就是一项综合配套工程,单方面的努力只能收效甚微。

1.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这绝不是空口喊喊的标语。面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以教育为主,处分为辅,不要动不动就以开除学籍来威胁学生。学生出了问题,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一些需要自我检讨的问题,而不能一味指责学生,否则,会将失足学生推向绝望的边缘。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考虑的路径和措施有:①对大学新生的法制教育,可以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②法制教育不应该千篇一律的讲解,而应着重对学生讲解刑法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常见罪名的构成要件。③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④让学生们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⑤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大学校园里的偏僻处、死角,都是容易发生犯罪的地方。一旦在这些地方活动,就要格外小心谨慎,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古语有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就是说,君子应该自我珍重,爱护自己的生命安全。⑥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大学生去参观监狱,让学生们接受实地法制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法制警示纪录片,让学生们有思想的共鸣。

2.对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考虑的路径和措施有:①引导大学生对经常产生的不满、愤怒和痛苦进行适当的宣泄和排解。比如,帮助他们找可以信赖的人进行倾诉;也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夏令营就是可行的方案;还可以组织学生旅游或者户外活动锻炼等。②学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可以一对一进行帮扶。③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逐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④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现实与预期之间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产生。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大学生补补性教育课。加强性教育与性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⑥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和财富观教育。人的价值,是社会对一个人承认的程度。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正确处理财富和人生价值的关系,构建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有活力的人生观。

3.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针对某些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文明执法,尽量采取教育、感化的手段方法,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为了挽救失足青年,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可以考虑的路径和措施有:①对那些犯罪情节不严重且有悔改之意的大学生,可以建议不起诉或者单处罚金,最大化的宽恕他们。②在打击大学生犯罪过程中,设立特定程序和制度,比如,不公开侦查制度。除了迫不得已的原因需要公开侦查之外,侦查应该保密进行。在传唤、询问大学生之时,应以不对大学生造成名誉负面影响作为首要考虑原则。对确有行凶、逃跑、自杀、自残等现实危险,必须使用械具的,应当以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限度,现实危险消除后,应当立即停止使用。③建立社会调查制度。当大学生发生违法犯罪情况,公安司法机关不仅要调查犯罪性质、情节、后果,还要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平时表现、家庭情况、生活状态等,具体了解犯罪的动机、诱因,为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提供重要依据。④司法机关与大学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就学生中的新情况、新现象交换意见,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利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和家庭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实属不易。为了天之骄子的未来着想,也为国家和家庭的未来着想,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大学生犯罪的问题,给予失足大学生应予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重新做人。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出一份力,来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廷文,袁梅.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

[3]文松辉.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 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EB/OL].(2002-03-20).

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02/03/19/000293698.shtml.

[4]赵中鹏.大学生犯罪出现新类型:脆弱心理埋下犯罪苦果[EB/OL].(2003-11-17).

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3/11/17/118@1713142.htm.

猜你喜欢
预防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