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2016-01-22 21:06阿育几坡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彝族变迁语文

阿育几坡

摘要:1956年,诺苏彝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后,其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地由半封建半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其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滞后和它们发展的、严格的过程性使彝语文无法吸收、消化浩如烟海、目不暇接的现代名词术语;更由于诺苏彝族“崇华媚汉”的心理,使大量其固有的词语不断被汉语蚕食,致使其语言文字正遭受不可思议的剧烈变迁。

关键词:诺苏;彝族;语文;变迁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89-02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先有语言,然后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才逐渐产生了文字。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却不多,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也只有汉族、彝族和纳西族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彝族先民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彝语和彝文,用地道纯真、朗朗上口、扣人心弦的彝语文记录了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英雄史诗《支格阿鲁》、叙事史诗《妈妈的女儿》、爱情史诗《我的幺表妹》、《阿诗玛》等。很遗憾的是,在现代汉语文化的冲击下,悠久、灿烂的彝语文当下已经变得支离破碎!

“诺苏彝语”也就是彝语北部方言。彝语分为北、东、南、西、东南、中部六大方言。彝语“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其次分布在云南。其四界是:东至云南永善、巧家与东部方言区接界;南至云南禄劝、永仁、剑川分别与东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西部方言区接界;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汉源、泸定。”[1]操彝语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诺苏”。因此,人们也经常把彝语北部方言称作“诺苏彝语”,称操彝语北部方言的彝族为“诺苏彝族”。

由于“诺苏彝族”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长期处于“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诺苏”语言和文字所表达的能力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现象相一致。“民主改革”后,“诺苏”彝语文因受“左倾”思想放弃“诺苏”彝语文,直接过度到汉语的严重影响而停滞、倒退。1980年,国务院颁布《彝文规范方案》后,由于“诺苏”彝语文和“诺苏”文化一直没有被纳入“初考、中考、高考、公考”等各类考测评价体系,致使“诺苏彝语文”在“诺苏”地区的教、学根本没有受到重视。即使在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等各类大中专院校彝语文专业读书的学生,也由于毕业后可供他们就业的“诺苏彝语文”单位相当稀少而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诺苏彝语文”。随着“诺苏彝族”地区根本没有彝语电视节目,只有汉语普通话电视节目的电视的普及;随着“诺苏彝族”地区“普九”的深入;也随着“诺苏彝族”地区“打工族”的日益壮大;“诺苏彝语文”正面临正前所未有的剧烈变换。下面,通过四川省凉山彝语自治州昭觉县柳且乡阿波洛村来了解“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一、通过阿波洛村“衣”文化的变换看“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在“民主改革”以前,阿波洛村只有传统的彝族头帕、单调的彝族衣服、裤子、披毡、擦尔瓦、羊毛短袖、麻布短裤、羊皮短袖、裙子、羊皮袄等,阿波洛村群众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一条裤子或裙子,天气冷的时候外加披毡、擦尔瓦或羊皮袄,更不用说鞋袜了;因此,“诺苏”谚语有“寒冷不穿两条裤,饥饿不吃两顿饭”之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阿波洛村绝大多数少年、青年、中年和中老年人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衣”文化里就多了无数从前阿波洛村彝语中未曾有过的“服饰术语”。如:有关帽子的术语:帽子、太阳帽、棉帽、鸭舌帽、针织帽、渔夫帽、八角帽、牛仔帽、空顶帽、毡帽、雷锋帽……;有关衣服的术语:衬衣、马甲、背心、T恤、毛衣、风衣、大衣、皮衣、运动衣、棉衣、西装、披风、羽绒服、夹克……;有关裤子的术语:直筒裤、喇叭裤、健美裤、调档裤、热裤、牛仔裤、休闲裤、运动裤、西裤……;有关鞋的术语:皮鞋、胶鞋、凉鞋、旅游鞋、拖鞋、篮球鞋、滑板鞋、跑鞋、足球鞋、网球鞋、韵律鞋、有氧鞋、运动凉鞋、运动拖鞋、海滩鞋、高尔夫球鞋、休閒运动鞋、平跟鞋、高跟鞋、坡跟鞋……。

二、通过阿波洛村“食”文化的变换看“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由于“民主改革”前,阿波洛村农作物种类不多,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匮乏,厨房用具简单;阿波洛村的农作物一般只有燕麦、荞麦、洋芋、玉米、四季豆和少量引进不久的水稻。主要饮食也相应地只有洋芋汤、酸菜汤、蔬菜汤、四季豆汤、肉汤、蛋汤、坨坨肉;玉米饭、玉米粑粑、荞耙、荞饼、炒燕麦等。“民改”后增添了大量的新农作物名称,如:“豌豆、白菜、青菜、包包菜、南瓜、韭菜、黄瓜、番茄、苦瓜、冬瓜、空心菜、莲藕、菜花、胡萝卜、大葱、菠菜;水果名称……;大量的水果名称,如:苹果、蜜桃、枇杷、石榴、葡萄、西瓜、柠檬、板栗、白果、柿子、菠萝、香蕉、甘蔗、橘柑……;大量的中国菜名称,如:回锅肉、火爆腰花、火爆肚头、白菜豆腐汤、炒白菜、虎皮海椒、辣子鸡、酸菜鱼、坨坨肉油条、豆浆、稀饭、馒头、包子、米粉、面条、面包、麻花……;大量的烟酒名称,如:啤酒、白酒、丰谷酒、山城啤酒、雪花啤酒、蓝剑啤酒、青岛啤酒、五粮液、董公酒、饮料、葡萄酒、红酒……都音译的形式地借入了彝语。

三、通过阿波洛村“住”文化的变换看“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民改”前,阿波洛除了奴隶主和几家自由民有能力修建土坯木板房住以外,其他的奴隶和半奴隶住的都是草房或竹房。“民改”后,人们逐步住上了土坯木板房。2002年,阿波洛“通水、通电、通路”和大量的劳动力走上到外地打工挣钱的谋生之路,到外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后,纷纷挣钱回家建立起了现代式的砖瓦房、楼房,由此而来的许多与砖瓦房、楼房和现代生活有关的名词术语也大量进入了阿波洛诺苏彝语。如:椽子、梁子、钉子、螺丝、螺母、活页、把手、弯钉、红砖、沙把、琉璃瓦、水泥、瓷砖、地皮、窗子、纱窗、活动窗、玻璃、钢筋、屋脊、天花板、厨房、客厅、卧室、围墙、沙发、衣柜、电视柜、碗柜、席梦思、单人床、双人床、钢丝床、板凳、桌子、饭桌、椅子、电灯、电线、花线、零线、电杆、加工房、电磁炉、电炒锅、电饭煲、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网络、电视接收器、电视节目、北京台、中央一台、体育频道……。

四、通过阿波洛村“行”文化的变换看“诺苏”彝语文的变迁

“民改”前,除了奴隶主能骑马出行以外,阿波洛彝族群众出行完全靠自己的双脚走路。现在阿波洛彝族出行全靠各式各类的“车子”。因此,阿波洛彝语中多了许多自行车名词术语,如:自行车、龙头、脚弹板、钢丝、气嘴、气枪、内胎、外胎、三角架、后座、刹车……;增加了许多与各类现代出行工具有关的名词术语,如:面包车、轿车、货车、班车、火车、飞机、挡风玻璃、车门、发动机、机盖、后视镜、前轮、后轮、缸、尾箱、司机、雨刮器、远光灯、近光灯、方向盘、仪表盘、马力、千万、车厢、车篷、车路、水泥路、柏油路、沥青、养路段、润滑油、机油、汽油、柴油、无座、硬座、软座、卧铺车厢、晚点、会车、加水、加油、飞机场、车票、火车票、飞机票、检票……。

由于阿波洛在“民改”前没有学校教育,因而“民改”后才产生的所有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名词术语也完全以从汉语音译的形式进入阿波洛彝语;如:老师、学生、书包、铅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圆规、尺子、三角尺、文具盒、作业、早读、旷课、迟到、早退、考试、及格、及ap格、课程、节、班长、学习委员、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请假、销假、点名、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外语及其与各门功课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大字、小字、听写、默写、默读、作文;……事件、……定理、……公式等等。

由于“民改”前,诺苏彝区长期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所以,阿波洛彝语中一直没有与国家与政府机构相关的名词术语;“民改”后,大量的与政府机关相关的汉语名词术语也以从汉语音译的形式进入了彝语。如:国家、政府、机关、工作、单位、工资、奖金、开除、党籍、职务、村长、书记、文书、县长、公安局长、大队长、指导员、政委、干事、站长、政府、邮电局、水电局、工程师、、审批、证明、材料……。

随着彝区打工族的日益壮大,许多与打工相关的汉语词语也以音译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彝语。如:打工、带班、上班、白班、晚班、工资、结算、请假、病假、刷卡等及其与他们打工的工种有关的行业术语。

随着彝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的推行;现在,阿波洛村的彝族群众得病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不再传统地“求毕问经”而“求医问药”,由此带来的许多与疾病和治病有关的医学术语也不断地、大量地进入了彝语。如:各种疾病的名称;感冒、拉肚子、肺结核、肺癌、胃癌、胃溃疡、肠结核、肝炎、肝癌、肺脓肿、胆结石、肾结石、胆囊炎、脑膜炎、心脏病、开刀、手术、CT、X光、入院、住院、出院、结算以及各类药品的名称。

以上所列的与现代彝区衣、食、住、行、学校、政府机构、手机、网路、打工、医保等相关的汉语名词术语不断地、大量地以音译的形式进入彝语不足为奇。毕竟,汉语言文化是强势文化,而彝语言文化是弱势文化。

令人奇怪的是以前已经进入彝语的汉语意译词早已纷纷还原成了汉语音译借词。更令人奇怪的是诺苏彝语原本就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不断被汉语所取代!

以音译的形式进入彝语的汉语和被汉语替代的彝语同样给彝文的书写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改变。以后,不在彝文中加上汉文的话,彝文将无法起到交际的作用或者彝文将跟不上彝语的发展变化了!

我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国家和彝族地区各级政府不重视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结果!照此下去,彝语文将是我国的第二种满语文!

参考文献:

[1]陈士林,边仕明,李秀清,编著.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彝族变迁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