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式教学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22 04:17吴雪艳安振涛高兴勇耿炳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特点方法

吴雪艳 安振涛 高兴勇 耿炳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讲授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以物流专业课程为例,对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分别从一堂课的开头、过程、结尾进行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发挥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关键词:讲授式教学;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57-02

讲授式教学是教师利用教科书、粉笔、黑板、简易模型等工具,通过口头语言讲解,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讲授式教学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脱离“讲授”而独立存在。如演示法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实验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信息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也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讲授”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途径,没有教师的“讲授”,教学无从谈起。讲授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讲授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用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感染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通过教师连贯、完整地讲述,可以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接受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3.教师通过课前精心准备和课堂中系统化讲述,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学生,班组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信息以一对多的方式传递,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4.在讲授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着教学主动权,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难易、教学的节奏、师生的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随机应变,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讲授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利弊是同时存在的,除了上述优势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二、讲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

课堂讲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讲好每堂课,就必须下功夫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堂课的讲授过程设计可分为开头、进行、结尾三部分。

(一)讲授式教学开头设计

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却影响着整整一堂课的成败。好的开头就像一首歌的前奏曲,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整个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楔入口;相反,千篇一律的导入,啰啰嗦嗦的开头往往会淹没学生的热情,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若再想去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往往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达到,一堂本可能十分精彩、生动的课就会毁在这开头的几分钟上,随之而起的往往是冷漠、厌倦情绪充满整个课堂。

1.案例式开头。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案例要有代表性,对于解决本节课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案例提出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学生不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不能得到答案。因此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授物流专业课程“储存监测抽样方案的确定”时,教师就是从一个工程实际问题引入的。某仓库2003年接收入库一批物资,到2008年按照质量监控计划对其进行储存技术检查,要求确定其质量等级。这样的技术检查应该怎样实施呢?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节课是在讲完技术检查的基础上,让学员确定具体的技术检查过程中如何抽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先要提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把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让学员能够抓得着。

2.提问式开头设计。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教师解之,责无旁贷,学生不疑,教师应该设之,这也是善教者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置疑问,适时地提出疑问,就会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愿望”,然后再作解释,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设定的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引发学员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还以储存监测抽样方案的确定为例,教师提出问题:技术检查应该怎样实施?

教师接着分析,有些同学会说:可以逐箱进行监测。教师分析:没错,这就是进行质量监测的一种常用方法:全数检验。我们说全数检验是可以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当物资的数量比较大,全数检验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质量监测通常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所谓抽样检验就是从总体抽取部分产品进行检验并获得数据,从而对总体的质量进行评价。抽样检验时,检验的数量少,可以节省人力、财力,降低费用,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质量监测是尤其适用。也就是说应该采取少量样本代表整体进行评判。

那么有些同学还会问:抽样检验也有问题,这种检验方式毕竟是以部分产品的质量去推断总体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从总体中抽出多少能够代表总体的质量,在抽样数量确定后,被抽出的是否能够代表总体的质量,这些都是抽样检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教师分析:我们怎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主要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案来降低抽样检验的风险,从而提高储存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讲储存监测抽样方案及其确定方法。在这个开头中教师一共提出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疑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一步步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的开头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急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课程的主体部分就会水到渠成地展开。

3.复习式开头设计。复习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自然引出新内容。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符合思维规律。其关键在于旧知识一定要有针对性,新旧知识衔接要妥帖,引出新知识要自然连贯。

4.直接式开头设计。一上来就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一语破的提出问题,贴“安民告示”,一上课开宗明义告知学生本次课讲授内容的纲目。这种开头应注意纲目的精炼。这种开头是传统讲授法最常用的开头,容易切入主题,但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有所欠缺,要求教师的语言功底较高。一堂课开头的方法并不限于以上几种,讲授时要根据每次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开头可能也不是一种方法,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讲授式教学过程设计

进行过程是一堂课的主体。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讲授,各自有不同的方法,各有长短。不能一概而论。总的要求是,思路清晰,纲目分明,妥善连接,浑然一体。

1.突出重点。一堂课可能有几方面的内容,切忌无主无次无重点,要准确把握重点,找出一般内容与重点内容的联系,一般内容略讲,主要为重点内容做准备或作为重点内容的延伸。重点内容精讲,并将其放在突出位置,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大腕”或戏曲舞台上的“主角”那样,尽量在最佳时机推出,一般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关系,犹如星和月,教师应力求创造一种众“星”捧“月”的情景,切忌“天女散花”式的讲授。还是以储存监测抽样方案为例来说明。

本节课的授课思路是首先根据储存质量检测的特点,对比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的适用条件,引出检验方法的确定原则,然后结合仓库技术检查方案实例,引出一次抽样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一次抽样方案制定的过程,引出结论判定可能出现的两类错误,根据接收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出两类错误概率计算公式,由函数关系引出抽样特性OC曲线,根据曲线的形状讨论抽样方案的优劣,分析N、n、A调整与OC曲线变化的关系,进而得出抽样特性OC曲线的应用方法。最后,利用试探法求解实例讲解一次抽样方案的制定方法与过程;第二部分,从试探法的繁琐对比引出工程实践中应用的查表法,分别讨论查表方法及确定抽样方案的具体步骤,最后,结合抽样检验的最新发展,简要介绍小子样抽样理论,激发学员的兴趣。本讲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次抽样方案(即n、A)的调整,来控制质量监测抽样中存在的风险。那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前面进行层层铺垫,包括抽样方案中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一次抽样的概念,两类错误的概念及控制等等,都要为重点内容服务。当然,没有前面概念性的知识做铺垫,中心问题也无从谈起。

2.设置障碍,引导探索。一座好的园林,妙在布局,山水、林木、花草、建筑错落有致,神奇之处半掩半开,不使美景一览无遗,游客在曲曲弯弯,寻寻觅觅中产生情趣,即所谓“曲径通幽”。讲课也是这样,不能把所有问题答案赤裸裸地暴露在学生面前,而应造成问题提出,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探索、思考,终至“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进而产生成就感。

(三)讲授式教学结尾设计

一堂课结尾好,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应营造出一种曲终情留,意犹未尽的意境。下面列举几种结尾的方法。

1.概括式结尾。这是较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就是由教师总结、归纳本次课的内容。这种结尾一忌简单重复,二忌问题罗列,较好的方式是在总结、归纳时着重指出每个问题的关键、问题之间的联系等。

2.提问式结尾。从本次课的内容中提炼一个或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这种结尾应注意所留问题一般应与本次课内容联系紧密;问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能作为下一堂课开头的引题则更好。

3.中断式结尾。在一部分内容尚未结束,甚至是矛盾突出的最高峰处,学生特别想知道下一步如何进行,结果是什么时,戛然而止。这种结尾的关键是,在结尾处留下若干未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愿意思考的问题。这种结尾借鉴了评书常用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方式。这种结尾的优点,一是刺激学生听下次课的欲望,二是调动学生课下自觉、自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志超.浅议高校教材建设中创作模式的转换[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05):25-26.

猜你喜欢
特点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