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2016-01-22 04:17李敏朱永丹李时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微课

李敏 朱永丹 李时东

摘要:MOOC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结合MOOC对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通信原理课堂教学实施了翻转课堂,并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MOOC;微课;通信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61-02

一、MOOC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研究院的布赖恩·亚历山大提出,从2012年以来,MOOC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和人才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通信原理成为高校电子信息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为出发点,旨在介绍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和性能。该课程涉及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同步等众多问题,所以信息量大,且概念抽象,数学表达式多,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应用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为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巩固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MOOC在线学习的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混合式的学习,学习者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视频反复学习某一难掌握的知识点,这样不仅打破了教师作为课堂信息传递的唯一者的现象,还可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其次,这种基于MOOC的微课程都是浓缩的精华部分,所以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再者,随着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升级,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打开自己的终端设备便可随心所意的学习,此时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但是如何处理这种混合式学习的关系值得考究,尤其是对于一般的二本院校,这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参差不齐,若全部依托在线学习,对于很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将不敢设想。在MOOC强力席卷而来的趋势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借助在线学习的优势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本校师生量身定制一套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面向MOOC的微课程设计

在不影响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预习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传统的课堂视频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因此制作一个优秀的视频对这种混合式学习尤为重要。这个视频可以是MOOC的优秀视频,也可以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特点制作的微课。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通过重新开发和组织内容,将知识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微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前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效果。经过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一个优秀微课的前提就是要有好的课件,再者就是授课者的讲解以及对视频录像的后期处理。

1.课件的制作。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对这种混合式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课件通常包含一个或二个学时(45分钟或90分钟)的内容,而微课不得超过20分钟便能完成讲解,最好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就要求所陈述的知识点足够细,并且要讲解透彻,即要做到“位微不卑”。通信原理知识点繁多,因此如何设置每一课堂的知识点并把该知识点能与下一知识点关联显得非常关键。正如我们有时候看韩剧一样,希望摒弃冗长的铺垫,挤去虚无罗嗦的细节,而直接能够知道结果。例如我们在讨论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时可以将抽样及抽样定理设置为一个知识点,里面的内容包括抽样的定义、过程及抽样定理,由于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我们尽量的通过动画演示讲清物理概念,省去大量的数学推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减轻了部分学生怕学甚至厌学的心理。课件制作除了要精心组织内容之外,还应该注重视觉艺术,字号字体的选择要合理;课件应能够动静相结合,图文并茂,色彩搭配美观,能够在视觉上吸引学习者;另外我们要避免课件内容过于复杂,页数过多,应简洁明朗,但又要能把内容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目前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有限的条件下,结合大纲选取了部分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翻转课堂,课件也是在多年课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作,通信原理团队反复播放、观看和不断修改完善的,因此就课件制作本身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2.视频的录制。对于视频的录制,教师讲解技术和摄制技术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讲解方面能适当的出现在镜头前,能够与学习者有简单的眼神交流。其次要合理的利用鼠标以及画笔功能强调重要知识点,比如在讲抽样定理时要求信号是带限的,就可以通过画笔将其圈起来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另外语言组织是讲课的一个难点,它不能像上课那样随意,由于微课时间短,所以语言一定要精炼。再者声音要响亮,节奏要控制合适,不照屏宣讲,但也不能弄得像演讲一样,否则及其不自然。视频录制前,我们可以借助PPT的排练,反复的试讲以使效果更佳。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为了保证与学生有眼神的交流以及互动,我们以我校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试点班作为试讲对象,并且选择专业的设备和专业摄制人员,以保证视频录制的质量。录制完成后由通信原理教学团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并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总结,补充,最终实现对视频录像的调整,编辑,和资源共享。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

1.课前任务布置及视频发布。翻转课堂不同于教师“填鸭式”的传统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传授者,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我们通信原理教学团队教师而言,首先是做好视频并及时发布,由于学校目前还没有搭建MOOC平台,因此视频我们是直接挂在我们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或者自行下载至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观看与学习。其次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能够走马观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学组精心设置问题并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例如在讨论“部分响应系统”时,问题会设置为:为什么要采用部分响应系统?直接采用部分响应系统会产生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解决的原理和途径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看视频和查资料,而不是盲目的“看电影”。学生则需要先通过预习相关章节,然后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或者反复的观看视频为问题找到答案。为了合理分布学生视频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时间,我们需要将视频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发到每一位学生,并附上作业以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为避免同学间的抄袭以保证反馈学习效果的真实性,下发给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要尽量的不同,并根据其完成情况按一定比例记入平时成绩。

2.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有好有坏,因此我们的翻转课堂也仅局限在试点班。依然以上述“部分响应系统”为例,课堂上我们不再重复知识点的介绍,而是首先给出例题让同学自行解决,该例题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围绕课前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生成。学生首先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随后让学生自发的像老师一样对例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有了,同学间的交流也增多了。学生普遍感觉这种教学方式远比教师单向传输有意思多了,曾经不大爱学习的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视频学习和课堂学习所面对的不一定是同一位老师,会有一种新鲜感,有时候正因为这种新鲜感激发了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更是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大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单一的知识点,某题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则是其中的思想,所以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老师学习到除了课本知识以外的很多内容。在课堂的最后,由老师根据当节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渐进的引入下一次课的知识点,同时布置相应的任务。由于学生自身在课下所花的精力远比传统课堂所投入的精力多得多,所以我们的课堂内教学的课时数也将减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而做到全面发展。

3.课后总结及答疑。课后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是提升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学视频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让其看明白,课堂组织是否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反复的思考与琢磨,我们才能够不断的去改进我们的课前课中教学方式。教师要如此,学生也应如此,所以我们精品课程网站上还设置了教师答疑和在线交流版块。有时候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是惊奇无边界的,在正确的引导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他们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发明创造者。

本文结合MOOC在教与学上的优势与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探讨了通信原理在教学方式的可改革性。笔者与本校的通信原理教学团队一起策划微课程的设计,包括知识点的分解,课件的制作,视频的录制,最后进行剪辑和资源共享,实施了部分翻转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仍存在居多不足,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善学生的考核方式、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及探索如何实现大班的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友亮.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MOOC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

[2]刘冰洁.MOOC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

[3]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4]杨敏,杨洁.慕课:班级授课制的终结者[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