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2016-01-22 04:17王凡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教学模式

王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教育领域产生的新特点,探讨了新媒体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82-02

纵观古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和转变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成熟与发展。现如今,新媒体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教育教学的形式也深受其影响,产生出适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变化的新特点。新媒体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数字化

所谓数字化教学,就是利用电脑、pad等现代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依托这些数字化的平台,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数字化为教学过程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

传统的数字化教学形式主要基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幻灯片的使用虽然能够图文并茂地传递信息,但在当前信息包装精良的时代下,也难免显得有些古板,这些教学手段虽然节省了老师课堂板书的大量时间,使所讲内容变得清晰,重点显得也较突出。但其单调的图案与文字也使学生上课期间产生疲劳感,使得学生仅仅机械地记笔记,而不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如此一来,课堂上学生的大脑没有开动起来,所学的东西没能经过大脑加工,只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据教学一线的老师介绍,他们认为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结合的形式更能使学生上课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他们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动脑,宁肯不用做好的PPT,而又用传统的粉笔板书模式,由此可见传统的数字化教学形式确实需要进一步优化。

新媒体环境为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数字化手段,基于新媒体的新的手段,目前在教学中争论和学习研究最多的学习方式就是微课,翻转课堂及慕课。这三种教学方式被认为是目前把新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最流行、最好、最适用的课堂模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地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而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这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在某些知识理论的学习中毫无疑问是行之有效的。微课从知识的细节入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制作视频、动画等视觉载体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及结构框架。微课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尤其适合中小学教育。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利用网络等数字化平台自己解决问题,对有争议的地方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慕课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发挥了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接触到世界范围内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课程,慕课的出现让教育从高端走向平民化,所有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大学及研究学院的高端课程,使得教育资源的效率大幅度发挥出来。总之,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依托数字平台,大大地节省了教师课上的劳动量,与此同时,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二、增强了学习的开放性

新媒体具有大容量、易检索的特点。利用新媒体,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搜集知识,拓宽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一方面,学习的开放性提升了学习的广度。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老师将特定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单一,内容也相对枯燥,不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学生从课堂上得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新媒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学习的开放性保障了学习的深度。在学习中,存在着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某一部分知识感兴趣却又无从了解的问题。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媒体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能够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通过新媒体,学生们可以听世界上最优秀的教授的课程,可以徜徉在世界最顶尖的图书馆,可以和权威的学者交流。这种种便利的信息保障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在新媒体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学不到的”。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话语权发生变化,削弱了“权威”的概念,使得每个人平等地拥有表达的权利,这一点不仅在传媒行业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任务就是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途径单一,其学习目的就是将老师讲的内容弄懂,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对知识进行了解,从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与老师进行探讨,这样的模式中,老师的作用即“引领与解惑”。

张一春教授在《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就指出:微课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是现代教育所推崇的教学思想,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尤其是应试教育更桎梏了教师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摆脱教师为主的课堂讲解式,即便是以学生为主,仍然不能对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对很多学生疏于指导,使一些学生敬老师而远之。而数字化的新媒体教学,真正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界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并且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从“讲课”变为“听课”,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教师的身份要从权威专家变成擅于学习乐于助人的学生的参谋及朋友。

四、交流与创新

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化,更是沟通与交流的便捷。学术交流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展开,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快普及。这会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存的一些教育问题:比如教学资源的不平衡,优秀师资的缺乏,教学手段的陈旧等等。在将来,新媒体还会改变教育长期以来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也更方便全面、准确。数字化的平台会从更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还将促进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新媒体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的交流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学术抄袭。在新媒体平台上,我们能够轻易得到他人的学术成果,这就使得有些人会利用网络进行抄袭,将别人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这样的现象在本科、专科教学中极为普遍,严重制约了学术的发展,学术抄袭目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在新的手段新的理念的进入与推广中,我们还是要秉承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研究最优化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教育模式更科学,培养出更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什么是“慕课”[DB/OL].(2013-07-09).

http://news.sina.com.cn/o/2013-07-09/131927618337.shtml.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猜你喜欢
新媒体数字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