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

2016-01-22 03:01李芳芳孟繁平崔逢德金丹金桂花金权鑫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李芳芳 孟繁平 崔逢德 金丹 金桂花 金权鑫

摘要: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明确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优秀团队建立的基础和平台,优秀团队的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条件和保障。两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29-02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计划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放上网并且免费开放,构建一个拥有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以缓解优秀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缩小地区差异。精品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学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将会促进带动更大范围内同类课程的建设。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它的特征是:拥有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间具有互补性及合作性,团队结构具有梯次性,团队效果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归根结底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除了课程的建设质量之外,最主要取决于讲授课程的教师,他的教学风格,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个人魅力以及课堂的组织能力。因为高校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途径来完成,要激发起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关注和热情,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不能只要求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素质,而是需要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具有与其资历相当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所承担的精品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优秀团队建立的基础和平台

课程建设是培养、锻炼教学队伍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以作者所在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为例,自2003年成为延边大学校级主干课程、优秀课程到2004年的吉林省优秀课程,又经过了四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8年成为吉林省精品课程。在这期间,教师队伍中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由开始的1人增加到6人。而且学缘结构更加合理,博士学位分别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日本金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以及延边大学等获得。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归国人员带回各自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为广大学生开拓了视野。同时,对于精品课程的教学,教师更增加了一份责任与尊重。

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化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使我们时刻处在接受海量信息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公平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就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网站管理员即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提高网页的制作水平等,这些又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因此,精品课程对教学团队的促进作用,除了要求团队人员在专业知识领域的拓展之外,还要求紧跟时代脉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

二、优秀团队的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条件和保障

精品课程的建设,最为根本的是参与其中的人的建设。人是在这个体系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在申请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各项硬件标准,如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等都与团队中的人有关。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带头人。带头人是团队的领袖与风向标,是团队其他成员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团队负责人还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推动者。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团队带头人孟繁平教授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神经免疫学专业,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新世纪高等学校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肯定了其教学水平,也为精品课程的取得奠定了基础。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团队的其他成员除了攻读博士学位和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外,还在教学方面做出成绩。如获得吉林省重点教育研究课题2项,吉林省一般教育课题1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并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省高教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主编、参编、翻译各级各类教材及指导书40余部。并于2009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以上成果的取得,在培养教学队伍的同时,为进一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增加了筹码。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团队之所以成为团队,并不是只因某一位成员的出类拔萃。团队带头人反映了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但还需要团队成员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团队中的成员要具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教学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因此,团队中的每位成员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特点,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才能和作用,才能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一个层次。所以,团队的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团队成员的建设,从而使两者共同发展、壮大。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团队的培养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团队的培养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前提,精品课程的建设又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的提高。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解决如何让精品课程与优秀团队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达到双赢的问题。精品课程的取得不是终点,而是更高层次的起点,教学团队应以此为契机,为教育的发展和高层次学生的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尽一份责任。endprint

当然,一门精品课程的孵育和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的培养除了自身努力发展以外,还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学校成为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最有力的保障,应尽可能为团队的培养和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利环境。例如,学校教学部门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的课时系数上给予一定倾斜,普通课程教学的课时系数为1时,而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课程教学课时系数为1.2,这样,通过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挂钩,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的积极性。另外,采取了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划拨经费和网站建设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等多项措施,这些都能够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究根结底,一所大学教学水平如何,是可以通过其拥有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数量和质量上反映出来的。对于大多数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言,相较于科研,对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短板,但是教学其实是教学科研型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他们的形成建立是需要一个5-8年的建设周期,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具有冲击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和能力。现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学科的课程已经确定完毕,有些学校已经懈怠了这项工作。但我们认为,应该按照国家设定的精品课程为课程建设标准,继续发展自己,即使形式上没有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但在内容和水平上达到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奋斗目标。

自2003年到2013年为止的十年间,以“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为篇名,仅检索到9条文献,其中包括2篇核心期刊,7篇普通期刊,这一数据也说明精品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参与其中的高校教师及时总结、共享经验,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永模.精品课程英译名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177-178.

[2]卞亚红,张力,孙项洁.提高医学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策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29-31.

[3]杨柳.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226.

[4]王平,田维毅,王文佳,等.四维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0,39(5):623-624,629.

[5]董伟武,罗宗火.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孵化对策简论.现代企业教育,2010,(20):148-149.

[6]雷经国.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133-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