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元化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2016-01-22 20:37马静赵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评价体系多元化

马静 赵丛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学业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弊端的剖析,引出了构建“多元化”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目的、主体与方式方法。论述了如何实现大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主观评价等多维度、多样化评价有机结合,并就学业评价的反馈时效及有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13-02

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学业评价问题。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虽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了很多改革,但由于历史沿革、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缺乏多元化、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弊端,并就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及明确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功能与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道德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一、高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一)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前两个方面是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在学业评价的执行层面主要通过教师、学院以及校方分别承担来完成,学生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一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多采取终结性结果评价的方式,过程评价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的过程评价参考指标为课程学习中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等客观指标。

(二)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弊端

1.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与其真正的内涵存在偏差。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指的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业评价主要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其目的仅仅是获得学分、毕业或评优评奖。这样的学业评价认识忽略了其发展功能,与学业评价的主旨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里可以借鉴“全人教育”理论,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爱好,即治学的方法。因此,学业评价最为重要的内涵是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指明学习方向,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提升每个人的主体性。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应试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主体性正在逐渐丧失,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业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局限性和不具有时效性,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以“考试”为核心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真正反映学业的真实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中学业评价中,评价方式主要采取课程考试或课程论文量化打分的形式,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学业的价值进行判断,主要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

4.传统的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忽视了对于学业过程的整体评价。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试化倾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仅在考前两周突击学习,以不“挂科”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释放;教师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参考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表现、情感等因素。

二、构建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目的与作用

学业评价的目的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学业评价实现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诊断与促进作用。其次要肯定学业评价存在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但要弱化这一目的,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着重体现评价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发展性功能。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过程、方法有所改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要做到量化的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量化打分的形式主要包括阶段考评、课程考试等等以分数或成绩等量化指标作为学业评价依据的方法;对于某些以分数不能体现学生学业情况的课程或评价内容,可以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阶段考评也可辅助以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一般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在课程、实习等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及情感等进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改进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累积即可获得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形成过程评价结果,同时可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需要贯穿始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摒弃原有的“整体划一”评价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业评价的差异化理念。

三、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组织方式与方法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弥补不足,促进自我进步的途径。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动态指标,也为教师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充分依据。学生课程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等方面来评估。②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③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的调控能力:如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互相评价。对于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首先教师要判断课程是否适合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教师将参与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将部分课程内容以小组学习、小组研究的方式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各小组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学习小组的能力、特长来分配,充分体现差异化评价的原则,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参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构成对学生课程评价的主体,形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教师评价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考评、科研实践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评价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纯的以课程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打分与主观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

1.量化评价方法。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阶段考评与课程考试。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划分出若干关键知识点,由此设置若干阶段考核点进行考评,改变原有学业评价体系下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局面,通过阶段性考评,使学生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学习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整改,形成“发现问题——有效整改”的良性循环。通过阶段考评的积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形成对该课程的量化评价部分。

2.主观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考核“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贯穿整个体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下,大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适当规划教学过程,采取课堂互动或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种形式,教师可以形成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观描述性评价或指导。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该形式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作业考核,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下,作业形式应考虑多样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外实践考核,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以及个人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激励分并给与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蔡芸.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吴定初,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4]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5]王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6]陆雪莲.论大学生作业的科学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6).

[7]李清海.以学术科研活动为引导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评价体系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