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6-01-23 08:47郭晶晶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优质

郭晶晶

(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安徽 铜陵 244000)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郭晶晶

(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安徽 铜陵 244000)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把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护理措施采取之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80%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94%的满意率。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模式的采取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这对于心血管患者治疗的推进极为重要。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心血管类疾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病发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心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升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护理更加注重患者需求,这对于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极为重要,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0±2.3)岁。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病因有所不同,其中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有100例,由于患者冠心病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有40例,由于出现脑出血症状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有22例,由于心力衰竭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有18例,由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有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和本次研究无关因素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本次研究进行之前均取得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同意,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状态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常规护理措施的采取外还加以优质护理模式的采取。在研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及时的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运用较为和善的语言,要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对较为全面的护理评估,并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注重对病房环境的维持,最大程度的保证病房的洁净程度,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相对愉悦的心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护理措施采取之后,对照组十分满意的有35例(35%),对照组满意的有45例(45%),不满意的有20例(20%)。在护理措施采取之后,研究组十分满意的有50例(50%),对照组满意的有44例(44%),不满意的有6例(6%)。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呈现为递增趋势,这对于我国相关群体健康的保证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独特性,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的有效性将会直接对疗效造成影响,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在对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措施采取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模式的采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得以提升,这对于患者治疗的推进是极为有利的[1]。所谓的优质护理模式就是指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患者为核心,对护理责任制度进行确切的落实。此外在此护理模式下相关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在保证患者治疗活动顺利推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予患者较为精心的护理,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2]。

护理人员在推进优质护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整个护理过程只有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到第一位,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这对于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依从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以及其家属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对于患者的需求以及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在与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持热情、耐心的态度,这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极为重要。此外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护理呢元也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式有所了解,这不仅能够使得患者的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够让患者了解基本的预防心血管类疾病的重要性,这对于患者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预防极为重要[4]。

和其他疾病相比,心血管类疾病具有变化快,病情难以掌握等特点,这无疑会使得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对于患者治疗的推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优质护理模式推进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必须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放到重要地位,及时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5],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纾解,让患者能够保持相对较为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这对于患者疗效的提升有着姐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重患者的感受,尽可能的保持和善、耐心的态度,这对患者护理有效性的保证是极为重要的。

和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优质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自身的需求与感受,也就是说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的个人意愿更大程度的被尊重,这对于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优质护理模式的推进也能够使得患者更加容易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这对于患者疗效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6]。在当代背景下,优质护理模式更加适合现代心血管内科患者的需求,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对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推进,为患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鲁大云.浅析如何做好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J].中外医疗,2014,27(20):119.

[2] 郑春燕.急诊科的人性化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9(1):149-150.

[3] 唐 芳,孟 琳,阎秀梅.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5(36):3916-3917.

[4] 姚海燕.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10):360-361.

[5] 周 萍.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8):287.

[6] 宋桂丽,黄文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49-25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22.099.02

郭晶晶(1983-),女,安徽铜陵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优质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