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毓书教授温阳益气法治疗胸痹心痛病浅析

2016-01-23 14:05张志强
关键词:心阳心脉胸痹

张志强,李 超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杨毓书教授温阳益气法治疗胸痹心痛病浅析

张志强1,李 超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胸痹心痛病是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症的一种中医病证,轻者可伴有胸部闷窒、呼吸欠畅感,重者可痛彻前心后背、喘不得卧[1]。病因多见外寒内侵、劳倦内伤、饮食失宜、年迈体虚、情志失调等[2],病机则先气滞、血瘀、痰浊之实痹阻心脉,后致心脉失养之虚,不通亦不荣,病起而痛。杨毓书教授享有全国“四大药王”誉称,自幼习医,年二十又一即悬壶济世,擅治内科疑难病症而誉满杏林,笔者自入岐黄之路,常伺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杨老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独特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探病之本-阳虚血瘀为胸痹心痛病的重要病机

杨毓书教授认为机体阳气亏虚是导致胸痹的重要病因之一[3]。《素问·生气通天论》曾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人体的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推动、发散、升腾的作用,尤其心阳对血液的运行起到温煦、推动及发散作用,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人体阳气受损进而累及心阳,心阳运血无力致瘀,反之瘀血可阻及心阳乃至全身阳气布散,从而加重胸痹的病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胜则阳病”,体内阴寒偏盛及外寒内侵均可直接或者间接损及阳气;《外感温热病篇》曰:“湿盛则阳微”,均可引起阳气转枢障碍进而生瘀。临床中因机体阳气受损引起心悸、胸痹等数不可计,已成为本病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阳虚”一病机在杨毓书教授治是病中贯穿始终,尤为重要。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所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心主藏神,主血脉,居胸中之阳位,内蕴鼓动血液运行的阳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寒之邪易上袭阳位,损伤心阳,心阳之气亏虚运血无力,血行滞缓为瘀,发而为痹。因此,杨毓书教授认为温阳益气之法当为治疗胸痹的重要治疗大法之一。

2 治病之根-温阳益气为胸痹心痛的重要治法

杨毓书教授辨治胸痹注重温补阳气,以“温补心阳”为要法,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治疗胸痹心痛病的基础方-通脉止痛灵方,效用灵验。方中用红参10g,制附子15g,焦白术15g,桂枝15g,茯苓30g,黄芪30g,五味子10g,丹参30g。方中红参性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散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二药合用为君,峻补人体阳气;茯苓、白术、桂枝合用温补中焦阳气,且桂枝助阳化气,温通心脉;黄芪30g补益肺脾之气,可补气升阳、补血活血;五味子温补益气兼以收涩之性,佐制诸药温补太过;丹参一味,可功同四物,行血祛淤止痛,诸药合用,温补阳气为主,少佐行瘀止痛之品,以扶正为本,祛邪为标,此为标本同治之意。

杨毓书教授主张温阳益气治疗胸痹心痛病不仅仅只是使用药物治疗,还应当针对患者起居生活不当造成身体阳气受损的原因进行指正,提醒患者少食生冷,戒忌贪凉,随季节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如此遵医嘱服药物,慎起居,方可最大限度防止因上述诸因而诱发此疾。

3 验案举隅

张某某,女,54岁,公司职员。以“发作性心前区闷胀不适20年,再发加重伴心前区疼痛2周”为主诉,2015年12月17日来诊。20年前患者或因分娩后贪凉饮冷始出现心前区闷胀不适,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2周前因外出办公受冷风吹之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心前区紧痛感,以暖水袋置于心前区症状可减轻,遇冷则加重。在本市某西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可稍微缓解症状。现症见心前区闷痛,四肢逆冷,恶寒,困倦乏力,平素纳眠尚可,大便稍进冷食即溏,小便清长。45岁停经。查体:血压:102/75mmHg,心率:72次/min,各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舌淡紫,苔薄灰白,脉沉细。辅助检查:冠脉CTA示左主干远段75%狭窄,左前降支近段30%狭窄,左回旋支远段20%狭窄。总胆固醇:5.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心电图:多数导联ST-T段低平,结合临床。余理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寒凝心脉、阳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处方:红参15g,制附子10g,焦白术30g,茯苓15g,黄芪30g,桂枝12g,五味子15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20g,陈皮15g,红景天30g,炙甘草6g。7剂,1剂/日,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立普妥,20mg/片,qd,po。二诊:服药至第四剂诸症减轻,药尽痛消,但觉胸闷偶有发作,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上方效明显,加紫苏梗15g,厚朴10g,迭进15剂。三诊,自觉诸症明显减轻,唯吸入冷空气觉呼吸欠畅,稍有闷感,余无明显不适。前方加干姜6g,改桂枝15g,20剂,1剂/日,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四诊,诸症几近消除,心前区偶有欠畅感。原方制成水丸继服3个月,三个月后复查肝、肾功及血脂、血糖、血尿酸。2016年3月31日电话随访,症状未有明显发作,血脂恢复正常范围,心电图部分导联ST-T段压低。

结语

临床活血祛瘀为治疗胸痹心痛病法则之一,成瘀原因繁杂,但活血恐难收长效,因热而瘀,清而化之;因气虚而瘀者,补气而瘀自去;因阳虚而瘀者,温阳而瘀自化,老年人多因阳气亏虚,运血无力致瘀[4],本方温阳益气,心脉中寒凝之血得温则行,心脉通畅,痹痛自除。

[1] 田明健,刘格.心痹、胸痹与心痛浅析[J].现代养生B,2013(6):65.

[2] 高睿.浅谈胸痹、心痛疾病的中医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85-286.

[3] 杨毓书.活血祛瘀重在温阳益气[J].河南中医,1998,18(3):131-132.

[4] 李柳骥,张聪,禄颖.老年冠心病治疗当重扶阳[C].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中韩论坛,2013,259-264.

R256.22

A

ISSN.2095-6681.2016.03.0196.02

李超,男,汉族,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心阳心脉胸痹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标点符号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前桃后杏终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