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炳华推拿医案二则

2016-01-24 13:40汪芳俊许丽范炳华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池穴骶髂压痛

汪芳俊许 丽范炳华(指导)

范炳华推拿医案二则

汪芳俊1许 丽2范炳华2(指导)

脊柱推拿;蛙式四步扳法;范炳华

范炳华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中医;从事中医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于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学、影像学相结合和生物力学相结合,运用传统推拿正骨方法,并结合物理学杠杆原理创新治疗手段,运用于脊柱相关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的治疗,辨证思维方式和治疗手段独特,现择2例范老师推拿治疗病例作一浅析。

1 偏头痛

患者女,59岁。2009年4月初诊。患者右侧偏头痛急性发作2h,头痛难忍,痛哭流涕,以右手按住右侧头部,由女儿陪同就诊。诉有偏头痛史10余年,每次都发生在右侧,疼痛自右侧后枕部向同侧头部放射至右侧太阳穴,呈烧灼、针刺样疼痛。每年发作4~5次,以秋冬和春夏季节发作为多,每次后枕部紧张不适时即预感要头痛发作。经休息、自服芬必得3~5天后缓解。此次发作无明显诱因,伴有恶心,但无呕吐,测血压正常。查体: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部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受限,上颈段紧张痉挛,右侧C2/C3关节突关节偏突压痛,风池穴压痛明显,无上肢痛麻症状。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4~C6椎体前缘增生,C2/C3~C5/C6关节突关节毛糙。范老师诊为偏头痛,枕大神经痛。以右手拇指在患者右侧风池穴紧贴枕骨下缘,仔细触摸查找疼痛激发点,并嘱患者仔细体会感觉,如有向右侧头部放射样酸胀感时即告之,很快于风池穴正中贴近枕骨下缘的位置找到与疼痛部位完全一致的激发点。随即用拇指端按压这个激发点做垂直向上方向的轻柔按揉约1min,后对右侧C2/C3关节突关节偏突采用定位旋颈提颈整复,患者疼痛缓解至今5年未复发。

按:偏头痛临床较为常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以一侧头痛多见,也可以两侧同时发作。中医称为“头风病”,常因感受风寒之邪,气滞血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所致。范老师认为该病病因在邪,病理在颈,好发于颈椎病患者。由于神经分布的区域不同,头痛的部位也各不相同。该案例为枕大神经受累而引起的头痛,表现在右侧C2/C3关节突关节偏突、压痛,单侧头痛。C2/C3节段近风池穴,其压痛放射区域与枕大神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颈部的椎间关节紊乱造成神经卡压。整复紊乱的关节后,缓解了由关节位置异常而造成的对周围神经和软组织的牵拉刺激,使头痛缓解;同时手法操作采用风池穴垂直向上方向按揉,使刺激穴位后产生的酸胀和疼痛分布区域一致,穴位产生“得气”,并使“气至病所”达到了疏通经络的目的。该病的诊断符合“症因相关”的诊断思维,其治疗体现了“治因为先”的原则。

2 产后腰骶痛

患者女,31岁,2004年5月初诊。诉腰骶疼痛3年。患者3年前产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奔波多地求医无好转,均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臀筋膜炎。近日患者症状加重,左臀部不能坐板凳,不能直立,行走站立均不能持久,行动均需由家属协助。查体:患者左侧骶棘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左骶髂关节压痛(++),髂后上棘凹陷,左下肢长约1cm,腰骶部压痛(+),双侧直腿抬高(-),左“4”字试验(++),双足足大趾背伸和跖屈正常。辅助检查:骨盆X线片示骨盆左低右高,耻骨联合向右移,偏离中线,左右不对称。诊为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治以蛙式四步扳法和舒经活血手法进行治疗。操作方法[1]:(1)自体牵引法:患者俯卧,髂前垫一小枕头,患侧身体的3/4(患侧)连同下肢悬于治疗床外,自然下垂,不能着地支撑,作自体牵引。时间10~15min。(2)极度屈髋法:体位同上,术者以一手托住患侧膝部,另一手按压患侧骶髂关节处,作极度的屈髋屈膝运动,一压一屈同步进行,重复3次。(3)蛙式扳法:体位同上,术者托膝关节的手用力向外扳动,按压骶髂关节部的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一压一扳同步进行,重复3次。(4)后伸扳法:体位同上,在上法基础上,由蛙式扳法转为后伸扳法,在后伸扳法时,另一手同时向下掀压骶髂关节,一扳一压同步进行,重复3次。(5)理筋手法:一指禅、滚法等在腰臀部、大腿外侧、后侧操作,并点按肾俞、腰阳关等穴位,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6)腰部斜搬法,最后用擦法在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治疗结束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大大减轻,能站直走路,不用家人搀扶。治疗3次后,患者感觉疼痛基本消失,恢复日常生活。

按:该案例腰骶部疼痛3年,病因诊断均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臀筋膜炎,根据这些病因进行的治疗,疗效均不显著。范老师认为腰腿痛发病原因较多,由于目前技术手段限制,对软组织病症很难找到影像学依据,唯一在腰部能找到的影像学依据只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范老师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发现患者腰骶痛多出现在产后,呈间歇性,且无放射痛,其疼痛仅局限在下腰部、骶部,这样的腰骶痛从症状上分析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患者骨盆X线片显示骨盆有倾斜,查体有“4”字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骶髂关节病变,因此范老师将其诊断为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此案例说明对腰腿痛患者,凡酸痛集中在臀部和腿部,且痛不过膝者,首先考虑骨盆骶髂关节病变。临床体格检查,如髂后上棘或骶髂关节处有压痛点,并伴有4字试验阳性,可诊断骶髂关节错缝,运用蛙式四步扳法有非常好的效果。蛙式四步扳法各个步骤的意义在于:第一步:自体下肢牵引,通过牵引骶髂关节,使得骶髂关节间隙在下肢自身的重力的影响下逐渐拉开增大,为后续的扳法动作创造有利条件。第二步:极度屈膝屈髋,使骶髂关节耳状关节面后侧进一步张开,为关节面重新对位吻合创造条件。第三和第四步:蛙式扳法和后伸扳法,类似于蛙泳的蹬腿动作,使骶髂关节凹凸不平的耳状关节面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吻合,细微错缝回复到正常位置。

[1]范炳华,推拿优势病种诊疗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0-123.

(收稿:2015-04-07 修回:2015-07-22)

浙江省范炳华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No.GZS2012016);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No.2012QGMLZYXSJC6);范炳华教授推拿临证特色医案整理(No.2014ZA088)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杭州31000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杭州 310005)

汪芳俊,1799619136@qq.com

猜你喜欢
风池穴骶髂压痛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风池穴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