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2016-01-24 11:44邱玉臣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极差内蒙古自治区全区

邱玉臣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2015年,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层次趋于合理、城乡发展面貌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阶,开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格局。主要表现在:以公路、高速公路、高铁、民航机场、电网、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加;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提高到60.3%;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农村、牧区、生态文明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扶贫开发、十个全覆盖和一大批创新、创业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民生水平。

但同时也应看到全区各市经济发展依然不是很平衡,从图1可以看出,12个盟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还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包头市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兴安盟之间相差17759,差距明显。

因此,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盟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将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选取

(一)指标的选取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笔者参考区域经济学中区域发展水平评价的一些指标以及一些对区域经济研究文献上所选用的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尝试增添了些新的内容,构建了下面的评价体系,主要是选择从经济结构、保障支出、个人收支和经济基本情况四个模块对自治区的12个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每个模块又选择几个具体代表性指标。所构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平均工资、财政预算收入、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第二产业总额、第三产业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科学经费筹集总额。

(二)原始数据收集处理

按照上述构建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 2015统计年鉴》中公布的相关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得到全区12个城市的原始数据,列表如下:

表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主要经济指标

为进一步分析各盟市在指标上的差异,利用SPSS22,对表1进行描述性统计可得:

表2: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资料

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GDP中最高的鄂尔多斯比最低的阿拉善盟高374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极差是17759元;常住人口的极差为 406万人;平均工资的极差为22987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极差为 19049453万元;财政预算收入的极差为408202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的极差为270930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极差为634059万元;三产总值的极差为1835亿元;二产总值的极差为2179亿元;科学经费筹集总额的极差为72271万元;能源消费为3592万吨标准煤。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异数最大,其次是财政预算收入、社会保障与就业、科学经费筹集总额,而这些变量对整个盟市后期发展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见各项指标差距较大,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

二、基于分层变量聚类内蒙古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分层变量聚类法,是寻找一对最接近的样本并聚成一类,根据各个样本的指标体系的若干特征加以分类的,然后根据最小距离的原则,不断把个体聚类,直至所有样本聚成一类时,聚类过程式结束。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把全区12个盟市分为六类。其中:鄂尔多斯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全区的领先地位,紧跟鄂尔多斯市的是包头市,第三位是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海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全区中等偏下的水平,兴安盟和巴彦淖尔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全区最低的水平。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盟市在科学研究教育经费、基础设施等建设性投资的投入流量和存量的不同,及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的不同使得各盟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很难达到协调发展。

三、政策和建议

为了全面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协调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要进一步促进结构性改革,各盟市要在去过剩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查补区域经济发展短板、防范风险,从供给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投资有效性,充分提升和进一步优化传统比较经济优势,加快寻找和培育新的有生命力的发展空间。以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以区域经济增长强化结构调整。同时,以人为核心,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达到城乡要素资源有效配置。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实现各盟市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式。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增强对外开放水平,逐步形成全区一体化,多领域合作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提高全区各盟市经济开放水平,以达到协调发展。

(二)重点培育中长期动力

一是构建产业新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寻找和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得到化解或转化,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二是以打造“内蒙古品牌”为契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全区各产业的竞争力,以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提高竞争力、扩大消费群体,以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发挥创新驱动力,全区各盟市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实现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格局。四是加强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着重在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达到供给平衡,使用PPP、城投等多种融资模式,促进全区各盟市社会公共服务趋于平衡。

(三)做好产业基地建设

以“五大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研究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全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技术、产品、业态、管理等创新,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旺盛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社会资本投资准入,加快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服务型龙头企业和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增加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稳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棚户区改造,结合各自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发展城镇经济。使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牧区的反哺能力。要进一步加大自治区层面的统筹协调,处理好区域间产业相似、市场不贯通等问题,引导各地合作竞争关系,加强自治区整体发展合力,以形成和协调发展格局。

(五)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产业整合,发展壮大新兴业态,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支撑,为产业智能提供支撑,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全区经济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极差内蒙古自治区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厘清概念 领悟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基于高频数据的赋权已实现极差β估计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