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隐患因素分析与控制*

2016-01-25 01:28何文娟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新常态

何文娟(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新常态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隐患因素分析与控制*

何文娟
(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学生缺乏专业兴趣、缺乏诚信意识、缺乏担当意识等。文章通过对院内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期待,从校园氛围、管理体系、教育载体和学生形象表现四个方面对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因素提出有效控制途径并予以实施。经一年努力,当前学生的专业兴趣、诚信意识和担当意识等较以往已有所改善,学风建设工作也向科学化、人性化和规范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新常态;学风建设;隐患因素;控制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的正式表态,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认识和衷心期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高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高校的整体学风状况不容乐观。加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任务[1]。

为了全面掌握当前学风建设的状况,为学风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和经常化,2014年7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了对学风建设的调研工作。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收回率为95.3%。截至2014年7月,我院在校生人数为1515人,其中本科生1062人,专科生453人。为了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精度,特按年级分层,并进行分层抽样。在校时间越长对学校的了解也就越深刻,其问卷的代表性也越强,由于大部分毕业生均在校外实习,根据实际情况,问卷的分配比例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依次是10%、40%、30%和20%。调查结果显示,受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兴趣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诚信和担当意识薄弱,这些都对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学风建设的现状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优良学风建设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2]。纵观历史,党和国家一直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党的几代领导人对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学习都给予了殷切期待。毛泽东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1980年5月26日,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倡导青少年做“四有”新人;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胡锦涛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的要求,即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这些都包涵了几代领导人对青少年一代努力学习的深切期盼。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可见,从法律的层面上,对青少年的学习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学风建设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本质要求。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受高校的连年扩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专业兴趣

新生入校后,由于高考压力的突然释放,受网络、社会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3]。据调查,18.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13.6%的学生创新性不强,这些学生称毕业之后不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认为专业学习和工作能力无关,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必要。

(二)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可以激励失败的人继续前行。据调查,11.8%的学生满于现状、不思进取,对自己的学业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24.5%的学生浮躁不踏实,抱着应付考试的心理进行突击学习; 30.7%的学生是为了大学丰厚的奖学金。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抱着读书无用的态度虚度光阴,甚至有些大学生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并没有领悟学习的真谛。

(三)缺乏端正态度

据调查,53.3%的学生都有过迟到早退经历,大部分学生时间观念较差,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止,并认为迟到早退是情有可原、无所谓的事情。有18.8%的学生沉溺于网络和游戏,萎靡不振,荒废学业;还有少数学生以“不挂科”为目的,完全丢失了刻苦学习和探索未知的求学精神。

(四)缺乏诚信意识

当前不少高校大学生都存在诚信问题,由于平时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到考试阶段却期望考试及格甚至优秀,所以他们只能靠考试舞弊。据调查,有61.5%的学生都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其中有24.1%的学生经常设法作弊,比例如此之高,值得深思。现在考试作弊已经由同班、同宿舍之间相互抄袭发展到跨班级、跨系别之间的抄袭,手段也由抄书、传纸条发展到代考、换试卷,严重影响和破坏了高校学风建设。

(五)缺乏担当意识

由于时代、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意识薄弱。据调查,当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28.6%的学生选择先人后己,其他学生要么选择利己但不损人,要么不惜损人利己或见机行事;当面对挫折时,只有半数的学生能够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其他同学则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或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恢复。缺乏担当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决定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担当意识。

二、学风建设隐患因素分析

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涉及到教职员工和学生,更与文化环境甚至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4]。高校学风建设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影响学风的因素,岳敏认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教育硬件、学习环境和家庭,鲁保富认为包括学习的组织纪律、环境氛围和动力机制三个方面。通过对前述研究的分析,本文认为学风是一个涵盖校园氛围、管理体系、教育载体和自身形象表现四个方面所呈现出的综合精神面貌。

(一)校园氛围

氛围对人有很大的熏陶和约束作用,同样,校园氛围也是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大学生处在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中,能够受这种氛围的感染和激励,进而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校园氛围又包涵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学术气氛。

1.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调查发现,有56.2%的学生表示校园的建设布局、绿化美化和卫生设施一般,还有24.6%的学生不满意,可见,校园的自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创造怡人的自然环境,塑造乐观向上的接班人。

2.人文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楼内应该悬挂开国领袖、民族英雄或者伟大科学家的画像,或者是悬挂哲理性的格言语录和科普图画。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学楼内悬挂的都是各种规章制度或优秀学生事迹,很少出现各种人物画像,缺乏新鲜感和感染力,学生很难从这种环境中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

3.物质文化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图书馆藏书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来源,对于菏泽学院图书馆藏书量,72.7%的学生表示能够满足需求,学习之余,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建设健身房、班团活动室、校园茶水吧等娱乐场所,以增加学校的文化气息。

4.精神文化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精神本质。34.9%的学生认为学生部门和社团应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41.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向多样化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习更广阔的知识。本校是一所地方性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单一这一历史问题依旧存在,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学生管理部门开展的活动也没有针对性,大部分流于形式。

5.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点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熏陶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其创新的动力以及在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53.8%的学生认为应增加高端学术讲座,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开展高端学术交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二)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由管理队伍和规章制度两部分组成。在我院,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由辅导员、班主任、朋辈辅导员、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他们在学风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一个成熟的管理队伍对学风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学风方面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1.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历来是学校发展和稳定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的工作队伍。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9%的学生对本校的管理队伍表示满意,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院领导几乎没有进入过班级和宿舍,他们认为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应该进入宿舍、班级,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解决生活困难,督促学生学习,多给学生以专业和发展方向方面的指导。

2.“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17.4%的学生对《菏泽学院学生手册》做过认真阅读并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此并不关心,原因在于学校没有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另外,有49.4%的学生认为学风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他们认为应该从奖惩、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去完善学风制度。

(三)教育载体

学风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此调查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三个方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学校应该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一个有力的引导;课堂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育效果将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在进行学风调查的过程中对课堂教育的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和科技活动,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学生也能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过程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有40.2%的学生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表示赞成,他们认为应该通过班级主题班会、网络论坛、政治教育专题讲座或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仍有12.4%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并没有必要。

2.课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广大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被访学生中有73.5%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穿插学科前沿知识,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不大。可见,现在的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说教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在学风建设中创新教学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3.第二课堂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形式多样,强调互动交流和发挥创造,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有65.2%的学生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或比赛无关紧要,还有少数学生从来不参加,认为很无聊。46.8%的学生认为种类太少,内容虚有其表,过于形式化,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应该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够不流于形式,真正对他们的素质提高起到一定作用。对于影响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47.5%的学生表示是教育机制的缺陷,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他们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指导,并给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和适合的锻炼平台。

(四)形象表现

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如学习作风和生活作风,也能体现学校的学风状态。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5]。

1.学习生活作风是影响学风的一大重要因素。据调查,只有不超半数的学生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理想而学习,更多的学生是为了拿到各种证书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还有少数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文凭。但是他们对学习成绩非常重视,有61.1%的学生认为成绩是一部分能力的体现,事关以后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学习才是王道;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资源丰富广泛,表示要努力加油学习,少数学生认为只要不挂科就行。

2.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风不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据调查,只有12.9%的学生从来没有作弊的行为,大部分学生会因为监考教师要求不严、对专业课没有兴趣、应付考试和担心不及格等原因在考试过程中设法作弊,这种现象对学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很多学生都有过迟到、早退的行为,究其原因,有44%的学生因为睡觉起不来会迟到几分钟,32.8%的学生觉得老师讲课很无趣、不想听,可以看出,学生作息和授课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旷课这一问题,只有16.7%的学生认为要以学业为重,绝对不能旷课,其他学生则认为有事的情况下旷课情有可原、不影响学习就行,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态度,缺乏纪律性,对自己的学业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4.认真听讲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拓展讲授的内容和方式能够使学生换发新的活力。当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时,只有33.5%的学生选择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其他学生有的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有的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甚至还有少数学生直接选择旷课。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应付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三、影响学风的隐患因素控制

新常态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庞大且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高校改善其自身的软硬件、完善自身职能,还需要充分发挥高校领导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6]。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进新常态下高校学风建设。

(一)优化校园氛围

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推动高校学风建设,首先要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多邀请著名学科带头人到校做前沿性专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或者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法制教育,满足学生物质文化需求时也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进行理论学习时不忘实践,改善自然环境也要兼顾人文环境,开展学习教育也要考虑生活教育,学生应该在良好学风的影响下,专业知识学好之余,努力学习各种技能,实现各种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在不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在学生体力和智力可以承载的范围内,寻找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素养的新途径。在优化校园氛围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长处发扬、不足改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加快学风建设的步伐。

(二)完善管理体系

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管理队伍的素质也应予以高度重视。大胆引进外校学风建设先进经验和优秀人才,可以聘请兼职或者专职的人才来协助完善学风相关机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外校先进经验在本校予以应用;另外,还要鼓励管理人员勇于走出本校,积极参加学风建设方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健全学风建设机制,对各行政部门、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工作职责做明确说明,并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执章必严”,确保学风建设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创新教育载体

高校是青少年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新常态下,单一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解决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学风建设的教育载体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应向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各载体的特性,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提供多种途径[7]。高校应加强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创业等活动开展,综合考虑不同年级和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育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同时,还应注意活动的开展形式、活动内容、效果和参与人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增强活动开展的意义。

(四)提升形象表现

大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将能充分促进学风建设顺利开展[7]。在新常态下的高校学风建设中,应摒弃传统学风建设中的强制教育、管理和知识灌输,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心态、关心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风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辛勤指导,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自我教育和管理。通过满足学生精神、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胆施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健全学风建设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文体或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本校学风状况有了一定改善(如图1所示)。

图1 2015年7月与2014年7月学风状况对比图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发现新常态下学风建设的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高校学风建设才能逐步推进,才能不断向人性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育全.农科院校学风现状分析——以学生问卷调查为样本[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2) : 70-76.

[2]张婷婷.学风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3(10) : 9-10.

[3]伊廷华.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及整治策略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3(1) : 18-21.

[4]付晓勇.提升本科学风的关键影响因素辨识研究[J].江苏商论,2015(4) : 23.

(责任编辑:王佩)

[5]高晓玲.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新路径探索研究[J].学理论,2014(29).

[6]翟东波.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新举措[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1).

[7]孙柏璋.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的完善——以开放理性和有限理性为研究基点[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5) : 134-137.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Atmosphe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HE Wen-juan
(Jiang Zhen Schoo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27401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Chinese econom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education,the new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atmosphe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such as students'lack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lack of sense of integrity and lack of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A random sample survey was taken amo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puzzles and expectations in learning.Risk factors in current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in four aspects of the campus atmosphere,management systems,educational support and students’performance.Effective ways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have been come up with and implemented.After a year of hard work,the current students'professional interests,integrity sense and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improved,the work of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has stepped solidly further towards scientification,human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the new normal;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risk factors; control approach

作者简介:何文娟(1987-),女,山东菏泽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国梦引领下高校学风建设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编号: J14SY78)

收稿日期:* 2015-01-09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4-0093-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新常态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