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2016-01-26 16:39于建玉廖欣丁厚伟于建娟周守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泻下药理作用黄素

于建玉 廖欣 丁厚伟 于建娟 周守进

中药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于建玉 廖欣 丁厚伟 于建娟 周守进

近十年对中药大黄的研究较多,基于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对其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大黄;药理作用;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1 大黄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1.1 大黄的有效成分 大黄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番泻苷、靴质等,其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现代研究表明[1],大黄蒽醌类衍生物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以及大黄酚等。此外,还含有单糖、多糖、蛋白质、挥发油等有机物以及钙、钾、钛、锰、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1.2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止血、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涉及消化、血液、泌尿、免疫等多个系统。

1.2.1 泻下作用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泻下作用部位在大肠,《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生大黄性苦寒,常用于热结便秘的治疗,熟大黄泻下缓和,并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生、熟大黄对胃肠激素和肠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2],研究报导生大黄能抑制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释放,升高血清胃动素(MTL)、NT、生长抑素(SS)、P物质(SP)、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结肠MTL、NT的水平,乙酰胆碱(Ach)及SP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增强胞内Ca2+浓度,Ca2+信号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使肠道平滑肌收缩。

1.2.2 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大黄抗菌谱较广,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大黄素还具有一定的杀真菌作用。大黄体外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杀病毒效应[3]。

大黄抗菌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大黄素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内的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4]。抗炎是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内皮细胞白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5]。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增殖及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6]。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可使重症胰腺炎大鼠机体内的血清淀粉酶和IL-1水平下降,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下降的IL -10 /TNF -α比值升高,说明大黄具有抗炎作用。另外,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提高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TNF-α表达,减少NO生成,保护受损的肠黏膜。

1.2.3 抗肿瘤作用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大黄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临床研究较多的有胰腺癌、结肠癌、白血病、骨肉瘤、膀胱癌、鼻咽癌等领域,体现了大黄的“破症瘕积聚”的功效。徐良志等[7]研究认为大黄素通过抑制ERK通路的活化,进一步促进CASPASE-3和-9蛋白的表达与活化,以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王春光等[8]一系列的研究认为大黄素通过调控肿瘤中Bax及Bcl-2的表达,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信号传导通路,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明显抑制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研究[9]认为大黄素能通过上调膀胱癌细胞BIU87中AIF和Endo G的表达,通过启动非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大黄酸被证实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白血病以及消化道肿瘤和皮肤肿瘤方面的功效值得肯定。

1.2.4 止血作用 大黄中的α-儿茶素、没食子酸等成分具有止血作用,通过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1.2.5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大黄所含大黄酚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通过减少过氧化脂质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AchE活性,提高脑血氧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认知行为功能障碍。机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6等的长期刺激可导致慢性、低度、微炎性的炎性衰老状态,从而在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6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的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临床上使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甚至肾移植来延长患者寿命,但大黄一直作为一种低廉、高效的药物广泛使用。大黄通过其“泻下”作用减少氨等代谢物重吸收进入肝循环,避免加重病情。大黄粉剂已被证实含有对肠黏膜有关屏障的保护作用,缓解黏膜中血流灌注,且利于胃肠蠕动,加速肠道毒素的排出,保护肾脏功能。

2 大黄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大黄多种临床应用都已经被证实、明确,但大黄属泻下药,久用易伤正,因此中西医结合便可加速病情好转,减少服药时间;同时可适当减轻用药剂量,在达到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目前大黄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恶性肿瘤、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重症急性胰腺炎和幽门螺旋菌感染等。但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仍需深入开展,同时应当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起来,使中药大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王丽英,张丽珍.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时诊国医国药,2000,11(4):381-382.

[2]吴晓青,胡昌江,赵玲,等.生、熟大黄泻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药材,2014,37(9):1563-1566.

[3]范妙璇,赵海誉,王一涛.中药大黄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09,7(80):41-42.

[4]熊兴富.中药大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43-145.

[5]蒋娜,廖雯婷,匡希斌.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23/ IL-17炎症轴、Th17细胞及病毒复制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373-378.

[6]吕冠华,王长洪,王立新,等.大黄及其复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4):265-267.

[7]徐良志,陈昆仑.大黄素对骨肉瘤细胞增值的抑制及相关机制.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6):39-45.

[8]王春光,刘北忠,金丹婷,等.大黄素对裸鼠体内K562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调控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的关系.中草药,2010,41(5):751-756.

[9]金丹婷,钟梁,刘北忠,等.大黄素三甲氧基衍生物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5):360-3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202

2016-03-21]

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制剂科

周守进

猜你喜欢
泻下药理作用黄素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太阳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泻下类中药性味归经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