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视域下的幼儿园体操活动

2016-01-27 06:50刘晓晔张首文孙璐刘馨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游戏

刘晓晔+++张首文+++孙璐+++刘馨

【摘要】研究者认为,当前幼儿园体操活动面临两大问题:(1)体操活动与体育游戏在概念上相互割裂。(2)体操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低,活动体验欠佳。为此,研究者提出,幼儿园体操活动需重视游戏性,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活动兴趣,重拾游戏精神。

【关键词】幼儿体操;游戏;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2-0008-05

游戏即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2〕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体操一般以徒手操为主,辅以简单的技巧性动作、形式多样的造型和队形变化、节奏明快的音乐,集体协作完成。〔3〕然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在幼儿园体操活动中遭遇了现实困境。

一、幼儿园体操活动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实矛盾

1.体操与游戏 “概念”的对立

不同研究者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划分不同。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四种。〔4〕也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体育活动包括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和钻爬等基本动作练习,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体操练习,体育游戏和器械运动五种。〔5〕不难看出,相关研究都明确地将体操与体育游戏区分开来。这种划分虽然关注了体育游戏与体操活动外在形式上的差异,却容易导致幼儿园教师将幼儿体操活动与体育游戏相割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幼儿园课程趋向整合。幼儿园体育活动大致被区分为“整合课程下的体育活动”及“身体活动和晨间锻炼”两部分,体操活动大多在“身体活动和晨间锻炼”时开展,“整合课程下的体育活动”则大多采用游戏形式。“身体活动和晨间锻炼”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通常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游戏性。〔6〕

事实上,体操与游戏并非对立。体操本就起源于原始的舞蹈和游戏,表现的是人们在劳动生产或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的情感。〔7〕有关汉代墓葬和石像的研究发现,古代体操多融于“百戏”“歌舞”“武舞”之中,兼具娱乐性和游戏性特点,其中很多动作已类似于现代体操。〔8,9〕幼儿园体操与游戏本质上应是统一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之后,幼儿园普遍开展了以锻炼身体、培养技能技巧为主要目的的体操活动,因而更多关注了体操的体育性特征,忽视了体操本身应具有的游戏性特征。

2.体操与游戏“体验”的矛盾

活动主体的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10〕当下很多幼儿园的体操活动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有一定的游戏性,但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因为幼儿在体操活动中的主体性没有得以体现,他们通常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模仿某些动作,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下我国幼儿园体操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体操教学、价值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对体操活动主体性体现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11〕实践中,幼儿对体操活动也往往缺乏兴趣,难以体验体操活动带来的愉悦。因此,在体操活动中,幼儿通常只是被动的学习者和接受者,虽说幼儿园的体操活动通常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但幼儿的游戏性与体操活动却貌合神离。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体操活动背景音乐一结束,幼儿立即冲向其他场地玩游戏去了。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视域下幼儿园体操活动的实施建议

1.重拾体操活动的游戏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12〕在幼儿体操活动实践中,幼儿的兴趣、自主性、胜任感和成就感体验以及因身体需要得到满足而获得的生理快感应受到重视。体操活动只是靠一些动物形象、节奏明显的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幼儿园教师或专门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设计具有幼儿园特色的体操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参与改编或创编过程,以帮助幼儿获得自主性体验和成就感,重拾体操活动的游戏性。例如,某幼儿园鼓励中班幼儿设计出了“钻山洞”“骑马”“勇敢的小兵”“开飞机”等体操活动。南京鼓楼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和教师一起设计出了极具园本特色的“金箍棒”体操。〔13〕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同时也有促进幼儿动作和思维发展的作用,并让幼儿在体操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

2.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很多幼儿园的体操都以模仿动物形象或日常生活中人的具体动作为主。〔14〕这种做法关注的主要是“教”什么的问题,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体操活动中,成人需要真正地关注幼儿,着眼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充分把握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体操活动方案的设计。如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了“长颈鹿吃树叶”“小矮人看世界”“青蛙捉虫”等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体操,让幼儿在这类体操活动中学习“抬头”“挺胸”“踮起脚尖走”“蹲走”“跳”等基本体操动作,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更让幼儿在愉快的体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3.寻求游戏性与体育性的共生

幼儿园体操活动当然也应具有体育性特征,因此体操动作的设计需符合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幼儿园体操活动应基于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切实解决活动内容随意、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强调体育性,而忽视游戏性等问题。幼儿园体操活动应追求游戏性和体育性的共生,让幼儿在自由、快乐的活动中获得身体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儿童游戏权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困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7(5):178-1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3-67.

〔4〕王玉珠,方秋丽,孟宪菊.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13-16.

〔5〕李君.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8,(18):22-23.

〔6〕吴升扣,张首文,邢新菊.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与健康领域学习目标的国际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75-80.

〔7〕 王永祥. 中国古代体操的起源与发展及其特色〔J〕.体育函授通讯,2001,17(1):60-61.

〔8〕 李德骧,魏大鸿.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看我国古代体操〔J〕.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126-134.

〔9〕刘朴.汉代画像石体操活动考〔J〕.山东体育科技,1987,(4):86-90.

〔10〕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4.

〔11〕王洪,袁瑰.近十年我国幼儿体操科研现状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5):38-4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孙智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及分析:以南京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3:16.

〔14〕贺明明.幼儿基本体操创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34.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游戏
游戏
《多情客游记》中的游戏精神解读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游戏精神
疯狂的游戏
游戏精神下英语词汇学教学策略探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