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广袤的大地去

2016-01-27 11:43孙凝异
中华手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参与感实则万圣节

孙凝异

过年,只是吃一顿饭吗?

几年前第一次在乡下过年,大清早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一看时间,刚好6点整。紧接着一声锣响,一个身穿彩衣,头戴面具,手拿绸扇的人沿着土路手舞足蹈,身后跟着一只活蹦乱跳的“狮子”,挨家挨户地拜年。顿时,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除了一些官方的开业庆典,看舞狮子的记忆还停留在童年的游园活动上。正觉着新鲜,见旁人掏出20元钱递给“面具”,问道:“今年就一只狮子啦?”“面具”接过钱,扇子一挥,“狮子”便围着给钱的人团团转,又是亲昵又是作揖。“面具”把面具揭到头顶,一边解开胸前口袋的扣子装钱,一边回道:“回老家过年的人越来越少,没有动力跳了,也找不到人跳啰!”而他,已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

突然想起,若在城市里过年,这几天也与平日没什么两样。睡到自然醒,小区里安安静静的,路上的汽车呼呼地开过,只是车流量少了些。偶尔听见零星的几声礼炮,但全然没有过年该有的闹热劲。因为——年味淡了。

年味淡了吗?为什么会淡?

写稿这天,正是感恩节,朋友圈充斥着感恩的话语,谢爸妈、谢朋友、谢客户,也谢天谢地,满满的正能量。在不久前的万圣节,处处可以见到父母带着孩子,身着奇装异服走秀的场景。这是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与孩子一起过万圣节。其实感恩与感受外国文化本没有错,可这舶来的节日何时开始铺天盖地地侵袭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还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从情人节到圣诞节,洋节在中国风靡的时日也不短了,为何到了本家的春节,却显得内敛了不少?怎不见幼儿园老师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写春联,一起做灯笼呢?哦,因为放寒假了。其实我们也知道自己在过年,因为手机里满是翻来覆去的拜年短信,手指飞快地点着漫天飞舞的电子红包。

我们过去在广场上看热闹,现在蜷缩在沙发里翻看掌中的一块小方屏。这方寸之间,装载着海量的内容,但承载不了人与文化的那种亲近味。所以,觉着年味淡了。

“这是因为缺乏参与感。”西南大学研究民俗学的王倩予教授一语中的。她说现代人一边过年,一边抱怨不像过年,实则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人把这归咎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破坏了我们的文化,可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台湾的生活比我们更现代,更先进,为何他们与传统文化却能如此亲近?

多年的田野调查经历,王倩予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让人们找到自我内心情感来源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寻根。在大众眼中,作为“根”的传统文化似乎与社会发展对立,与现代生活相互隔离,实则不然。我们常觉得欧美人脸上所散发的笑容发自内心的真诚,女人不施粉黛也充满自信。他们的自信,不是金钱的丰裕,而是对自己生活与文化的一种认同,就是根。

如何找到我们的“根”,需要仪式感与参与感。祭祖、赏灯、看戏……即使年味越来越淡,可年俗并没有完全消失。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还有许多原生态的民俗活动,舞长龙、唱傩戏、打铁花、品长街宴、赛大猪……我们可以从参观到参与玩乐,有心的人,还可以参与制作与组织。无论在广场,还是在社区,中国人,回到广袤的大地上去吧,让过年不只是吃一顿饭。

猜你喜欢
参与感实则万圣节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万圣节狂欢派对
莫当“井中葫芦”——看似深入,实则漂浮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看似荒谬而实则正确的等式
万圣节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