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党建整体水平提升

2016-01-27 09:08中共铁岭县委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9期
关键词:县委集体经济党组织

中共铁岭县委

中共大石桥市委

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党建整体水平提升

中共铁岭县委

铁岭县各村集体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榛子、草坪等致富项目。图为今年8月,辽北首届榛子采摘节在铁岭县李千户镇车夫屯村南山火热开园

2013年以来,县委坚持抓全局突出党建、抓党建瞄准农村、抓农村聚焦集体经济工作思路,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同心谋划、同步推进,全县138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73%,比2012年增加了30%。

县委统筹谋划,牢牢扭住党建引领经济强村“牛鼻子”。一是领导带头,沉到一线指挥。2013年,县委提出要用5年时间,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消除“空壳村”,并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基层党建头牌项目,由县委书记直接抓;县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帮扶一个村;县直部门一对一包穷村,助力各村突破发展瓶颈。二是政策引领,做实各项保障。县委从干部选配、财政投入、资源利用、金融扶持、项目倾斜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重奖当年村集体经济增收排名前5位的村。整合各类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村集体项目。近三年,投入资金1.2亿元,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机耕路和户外养殖小区等,并全部转化为村集体固定资产。三是考核激励,树立鲜明导向。县委将乡镇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乡镇党政班子绩效考评必考项目、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必述内容、评先选优和干部使用必备条件。在村一级,实行创收奖励制度,去年村党组织书记最高薪酬达4.2万元。

乡镇党委挑起大梁,推动党建引领经济强村思路落实到位。一是着力选育致富“头雁”。两年来,有56名优秀经济组织负责人、创业成功人士,选任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安排5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涉农站办所挂职。全县91%的村党组织书记有“双带”能力。二是全力探寻致富门路。各乡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定位,走出以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村集体“三资”入股合作社和企业为主,以资源开发、产业带动、招商引资、服务创收等方式为补充,多途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三是聚力破解发展难题。针对部分村干部“难字当头、无所作为”问题,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发展意识和担当精神。针对发展资金不足、土地流转困难、市场销售不畅等问题,帮助融资跑项目,利用“互联网+”、采取“农超对接”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各乡镇普遍建立干部驻村服务制度,将机关服务岗位延伸到村,由党政班子成员牵头,点对点解决发展难题。近三年,各乡镇共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致富项目113个,争取创业资金1564.8万元,协调贷款2450万元,协助流转土地133.5万亩,确保了健康持续发展。

村党组织当好主角,全面激活党建引领经济强村内生动力。一是激活党组织内生动力,当好领导核心。县委制定政策鼓励村党组织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方式带领村民致富,设立“土地银行”,由村党组织主导推动土地流转。全县有96个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了合作社等经济实体。2014年,村集体扶持村民发展榛子、草坪等致富项目65个。二是激活党员干部内生动力,当好发展中坚。深入开展“爱家乡、做贡献”和“合作社中党旗红”活动,全县在合作社中组建112个党组织,设立了2096个党员先锋岗,划分了925个党群共富责任区,成立了458个“产+销”党员服务队,党员走前列、做表率,推动合作社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是激活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当好创业主人。实行阳光村务,推行“五步一审双评定”,凡是涉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上项目、新办实体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极大调动了群众的创业积极性。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6万元。

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中共大石桥市委

大石桥市选派优秀企业家到村任职,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图为企业家迟恒海(右一)帮助前砬山村调整产业结构

近年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村级经济却成了“短板”,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市委综合研判、因势利导,开展村企共建活动,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走出了一条村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理清思路,稳步推进,以村企共建的“全覆盖”有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一是准确定位,明确任务。实行组织联建,村党组织助企做好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建章立制等工作;企业在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选配干部、改善活动场所等方面提供支持。实行项目联姻,村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电力、交通及劳动力等资源支持;企业助村确定发展思路、引进项目、壮大支柱产业。实行实事联办,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中,村企共同设计方案,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形式多样,双向选择。坚持互利互惠、因地制宜原则,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村企结成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等形式的共建对子。三是试点先行,逐步扩面。2012年,市委印发了《关于选派优秀企业家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掀起了村企共建高潮。截至目前,全市253个村与406家企业结成了共建对子,参与共建率达到100%。随着村企共建活动逐渐扩面,党组织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到共建企业中。

党委主导,优化服务,以村企共建的持续深化有效激发农村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一是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每年组织对接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及观摩拉练等活动,推广村企共建经验,先后推荐和平村、营口志同肉禽有限公司等37个村企共建典型经验在新华网等媒体上刊播。二是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建立领导联系机制,市委书记带头把选派企业家到村任职作为长期党建项目,市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2个村企共建对子,帮助排忧解难。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每年年底对村企合作绩效进行一次评估,先后对共建成绩突出的42家企业和50个村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载体引领,激发共建活力。市委通过深化“活力村部建设工程”“头雁培育工程”“包千企联百村”等活动,引导村企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共建。先后选派164名村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规范党建工作。从2012年起,选派优秀企业家到村任职,陆续将293名民营企业负责人派到253个村任职,有效改善了村党组织班子结构,增强了村干部队伍活力。

优势互补,相融并促,以村企共建的扎实成效不断推动农村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一是夯实基础,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村党组织通过与企业支部联建、党员结对帮带、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发展党员、健全制度,有力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共享资源,村企实力明显增强。支持共建村为企业提供用地2700多亩,输送劳动力2.9万人,提供用电、用水等各方面便利。同时,引导企业为共建村在发展定位、产业转型、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建议、出点子,为村里引进致富项目、建设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等形式,帮助村里壮大支柱产业,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倾力民生,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村党组织积极动员企业通过资助现金、捐赠实物等形式,全面参与基础设施改造、村内环境整治及扶贫帮困工作。仅营口青花集团就先后向青花峪村投入4500多万元,推动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建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帮助村里发展公益事业,帮扶贫困户2300多户,安置1.5万余名农民稳定就业。

猜你喜欢
县委集体经济党组织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