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民族精神的佳作

2016-01-27 09:08王霞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战争民族

文/王霞

唤醒民族精神的佳作

文/王霞

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终于来了。来得正好,或者说有些迟。捧着这厚厚的三卷本的《抗日战争》,我的面前闪过父母的笑颜与泪眼。他们是那个年代,那场战争的亲历者、被伤害者,同时也是坚定的抗敌者。

70年前,那场拼了八年的血战,有多少同胞血染华夏,无法计数了。

70年岁月,层叠累积了多少历史的尘埃,也无法计数了。

时间的光轮不停旋转,历史的真实在岁月的尘埃之下渐渐模糊。还原历史,让那段气壮山河的悲歌壮曲重新清晰,以砥砺时下被安宁麻木的心灵,提振民族之英气,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而全面讲述抗日战争,是历史的需要,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抗战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全面的抗日战争历史。因为,同我一样,有太多父辈们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深读。

《抗日战争》面世适逢其时。

伞兵出身、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至今仍是军旅作家的王树增,在上世纪50年代生于北京。多年的军旅生活,使得他对战争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的创作也以战争题材为主,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由此被誉为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日,王树增又为我们捧出这套打磨6年,详细真实记载了那八年之久抗战风云画卷的大书。该书是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是其中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它以三卷四十三章一百八十万字的恢宏篇幅,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了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不同于史料性质记载的是,这部作品运用了波澜壮阔、富于感染力的文学叙述方式,深刻解读了中日之间为何会发生如此持久而惨烈的战争,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卓绝、牺牲巨大的历史条件下,唤醒空前的民族精神,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壮阔场景。上自当时的国家政府首脑,下至贩夫走卒;从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上剽悍的大刀队,到燕赵平原的农家妇孺,让一场不放弃、不绝望、不低头的全民战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了解祖国、民族的过去,认识战争的本质,有着极大的认知意义。尤其是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当下中国,更有着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价值。

战争的残酷,是没有经过战争的人极尽所能都不能想象的。当一个民族的尊严被践踏在铁蹄之下时,每个人都如同漂萍。70年时光磨洗,让生于和平长于安乐的年青一代与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相距遥远。割裂的历史观让他们常常处于迷茫,甚至不相信那些真实的存在,更是缺乏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情怀。这种现状,成为王树增创作的强大动力:“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唤起国人的集体记忆,对民族精神进行一次集体补钙;希望我们的民族精神越来越强大,维护尊严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精神上唤醒民心,如此而已。也可以说,这就是作家写历史的目的。”

这一点,《抗日战争》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本栏编辑/厉飞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战争民族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