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泉穴解惑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6-01-27 20:35董静刘兢李晓军李秀霞
中医药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刺法廉泉灵枢

董静,刘兢,李晓军,李秀霞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六泉穴解惑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探讨

董静,刘兢,李晓军,李秀霞*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老龄化社会多发疾病之一,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针刺对脑部疾病影响较大,缺血性脑卒中及吞咽障碍是目前最常见的脑部疾病。六泉穴解惑刺法配伍合理、选穴精当、理论明确,虽出于经典,却又高于经典,是针灸古典理论和现代应用结合的精华,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六泉穴;解惑刺法;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老龄化社会多发疾病之一,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65%[1]。吞咽障碍是指固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传递过程中出现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2]。吞咽障碍有导致脱水、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窒息的危险,常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针刺能较明显影响大脑的功能网络系统[3-5]。也就是说,针刺对脑部疾病影响较大,缺血性脑卒中及吞咽障碍是目前最常见的脑部疾病,因此本研究立意深远、临床意义重大。笔者采用六泉穴解惑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较好效果,此法临床价值探讨阐述如下。

1 六泉穴的选择

泉,象形字,本义为泉水,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说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如《诗·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曰:“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在腧穴名称中带有“泉”字都包含这层含义如:阴陵泉、极泉、天泉、曲泉等。按照腧穴的名称进行分类,自古到今都屡见不鲜,因为腧穴的名称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就像《千金翼方》所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标幽赋》中就是按照腧穴的名称进行分类典型范例,如《标幽赋》中云:“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类”,这里俞是指背腧穴,募是指募穴,海,是指以海命名的穴位,如气海、血海等;门指以门命名的穴位如期门、神门等。

笔者选择六泉穴,是以泉命名的穴位:廉泉、上廉泉、夹廉泉、水泉(扶突穴)、阳陵泉、涌泉。选六泉穴原因如下。

1.1 体现辨经论治的思想

林佩琴《类证治裁·卷之一·中风论治》载:“舌为心、脾、肝、肾四经所系”。在《医学心悟》治中风失语分心、脾、肾而治。人体经脉中有14条经络或其络脉循行于咽喉[6]。古人重视“辨经论治”,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六泉穴中廉泉、水泉(扶突穴)、阳陵泉、涌泉分别归属于任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这四条经脉循行都经过颈部:任脉的循行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唇下,经过颈部。《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灵枢·经脉》曰:“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肾经之循行《灵枢·经脉》曰:“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 挟舌本”。

1.2 是《内经》根结理论的应用

《灵枢·根结篇》主要论述了经络的根结与治疗的关系,曰:“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说的是人在感受了异常邪气后,病邪流传,深人脏腑,这种情况真是数不胜数,这主要是因为不懂得经脉根结的含义,不了解五脏六腑之开、阖、枢的深浅出入的作用,导致脏腑开阖失司,精气泄而不藏,阴阳极大损耗,而正气也不能抗邪所致。根结理论是《内经》的重要思想和贡献。根结理论把人体分成特殊的上下两个部分,强调上下的对应关系。这种特殊的划分把腧穴所在部分和病位所在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了治疗上的对应关系。根结理论广泛应用于古代和现代临床上,是针灸临床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涌泉和阳陵泉都是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也就是说位于“结”的部位。吞咽障碍是头胸腹的的病症,也就是说位于“根”的部位,它们之间构成上下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位于“根”的部位的腧穴能够治疗位于“结”的部位的疾病,因此涌泉和阳陵泉都能治疗吞咽障碍。

1.3 符合腧穴的特性

1)“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涌泉是足少阴肾经脉气始发之处。2)水泉穴是扶突穴的别名,主要治疗肺系疾病,吞咽困难。《灵枢·寒热病》曰:“暴瘖气鞕,取扶突与舌本出血”,也就是说水泉穴主治声音嘶哑、气梗阻塞、吞咽困难等证。《灵枢·寒热病》把扶突穴归入天牖五部的范围。所谓天牖五部,是应用颈部阳经的5个腧穴治疗阳经之经气厥逆之病症。而《内经》认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内在原因是“阳气暴走于上”[7],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因此用扶突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符合扶突穴本身腧穴的特性和《内经》的思想。3)选用任脉上的廉泉穴,经外奇穴上廉泉、夹廉泉加强腧穴近治作用,即《灵枢·终始》曰:“膺腧中膺,背腧中背”。廉泉穴周围分布丰富的神经,刺激廉泉穴能兴奋运动神经,有利于舌体功能的恢复。上廉泉的深部正当舌体根部,针刺之可达到疏通舌根经络、刺激舌咽神经的目的。左右旁廉泉,深刺之可改善舌体活动度,从根本上提高发音功能。从腧穴的主治特点看:廉泉穴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舌强不语、中风失语的要穴;上廉泉、左右旁廉泉都属于经外奇穴,既加强了廉泉穴的治疗效果,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又有奇特的治疗作用。4)阳陵泉穴是八会穴中的筋会,主要治疗经筋疾病,即《灵枢·终始》曰:“在骨守骨,在筋守筋”,而吞咽障碍从根本上说经筋病的一种。另外治疗中风也要“疏肝”,因为中风的发生往往是肝胆失于疏泄-气血逆乱-痰火瘀形成-阻闭脑窍而引发。

2 解惑刺法的选择

2.1 《内经》关于中风的治疗法则的记载

缺血性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而在《黄帝内经》中风属于热病的范畴。早在《内经·热病》篇便指出偏枯和风痱两种中风病证的分类。在《内经·热病》又提出了中风的治疗原则是:“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指出痱病先起于阳分,后入阴分,治疗也要先取阳经,再取阴经。本句不仅说明针刺先后的问题,进一步挖掘,实际上,更指出中风的治疗大法是“阴阳平衡”。正如《灵枢·根结》所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内经·热病》中虽然指出了治疗中风的大法,但没有指出具体的操作。

2.2 《内经》设专篇讲述解惑刺法

所谓解惑,是解释疑难问题、解除迷惑的意思。如《内经·素问·气穴论》云:“令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解惑还指《内经》中五节刺法之一。如在《灵枢·刺节真邪篇》曰:“余闻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灵枢·刺节真邪》篇还对解惑刺法做了解释,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指出解惑刺法一种运用补泻方法调其阴阳、使阴阳相互倾移乃至达到阴阳平衡的方法,这是对于中风的治疗大法。《灵枢·刺节真邪》又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则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说明得了中风病,这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充斥,患者会出现十分复杂的证候如:身体倾斜、仆伏欲倒、颠倒无常等。由于证候表现错综复杂,就会感到迷惑。解除迷惑的方法就是泻其邪气,补其正气,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2.3 缺血性脑卒吞咽障碍治疗采用解惑刺法

针灸治疗中风病源远流长,目前中风的治疗,大多参照古代对“偏枯”“痿证”的认识[8-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占有主导地位,但临床上遇到的中风患者往往具有年龄有不同、病情发展阶段不同、阴阳盛衰不同、虚实夹杂、病情时时变化等特点,疗效显然难如人意。临床选穴多以阳明、少阳经经穴为主,虽然有效果,但也成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禁锢,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去适应复杂的疾病变化,针灸要解决选穴配穴、刺激量、针刺时机等诸多问题,来针对中风病这样一个有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解惑刺法,从针灸治疗原则上说,是一种调其阴阳有余不足、相互倾移的颉颃关系的方法,实际上,进一步挖掘,解惑刺法是抓住疾病本质,把中医阴阳学说、整体观的思想融入到具体疾病之中,一种能综合患者体质、年龄、阴阳盛衰、疾病变化等各种不同情况而采用的相应的一种刺激方法。

六泉穴解惑刺法配伍合理、选穴精当、理论明确,既体现了针灸辨经论治的思想和对腧穴特性的研究,又融合了《内经》中根结理论和治疗中风的大法,虽出于经典,却又高于经典,是针灸古典理论和现代应用结合的精华,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2] 李冰洁,张通,李胜利.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5):301-304.

[3] Lee SH,Jahng,Choe IH,et al.Neural pathway inter ference by retained acupuncture a functional MRI study of a dog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CNS Neurosci Ther,2013,19(8):585-595.

[4] Quah-Smith,Williams MA,Lungdeberg T,et al.Differential brain effects of laser and needle acupuncture at LR8 using functional MRI[J].Acupunct Med,2013,31(3):282-289.

[5] Lang PM,Stoer J,Schober GM,et al.Bilateral acupuncture analgesia observed by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J].Anesth Analg,2010,110(5):1448-1456.

[6] 王开龙,黄永,周宾宾,等.头颈面部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09-271.

[7] 孙玲.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临床治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87-789.

[8] 张毅明.解惑刺法分期治疗中风5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5):13-14.

[9] 佟帅,吕海波,刘建桥.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42(2):129-131.

2015年度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课题(No.2015168)

董静(1980-),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研究。

李秀霞*(1964-),女,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与护理研究。

2015-10-08

R246

A

1002-2406(2016)05-0106-02

修回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刺法廉泉灵枢
探议廉泉穴※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
采采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