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泉州现代产业体系评价及构建策略研究

2016-01-27 03:23吴玉珊
关键词: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泉州现代产业体系评价及构建策略研究

吴玉珊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遵循完整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比较和综合评价泉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实证分析表明,与其他地区相比,泉州现有产业体系构建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协调等等不足。结合分析结果对该体系的进一步构建策略提出建议: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金融、信息等支撑服务体系。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难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产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走向,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产业体系展开了深入探讨,如研究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信息产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途径等,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成果。不仅如此,这一构想也得到各级政府的一致推崇和践行,许多地区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位本地经济要素,着手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借助独特的政策、区位、人文、产业和港口优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总量连续16年稳居福建省首位,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然而,泉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制约瓶颈,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投入驱动,产业附加值低而消耗高,企业生产成本一路走高,边际收益在递减,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建立顺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产业体系。泉州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此,本研究以泉州,以及福州、厦门、漳州、苏州等地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泉州现代产业体系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性,对泉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审视,就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出策略建议。本研究对于完善泉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政策与规划,促进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评价指标及比较对象的选择

现代产业体系萌生于传统产业体系,关于其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并无明确定义。虽然不少学者及其政策研究部门人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作出了解读,但目前为止仍无定论。张明哲(2010)认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1]陈建军(2008)认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各产业应具备“两高两低一自主”等现代特征。[2]向晓梅(2008)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链完整、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的产业系统。[3]李悦(2008)认为信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强调用信息化和现代化改造传统产业。张耀辉(2010)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保护环境与资源。[4]综上,笔者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以加强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信息化支撑为路径,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为此,本文遵循完整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以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出发,选取(1)x1:人均GDP(元);(2)x2:城市化率(%);(3)x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x4: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x5信息传输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x6: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7)x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项);(8)x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9)x9: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等9项指标构成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评价体系,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为了能客观地反映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总体水平,本文从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中选取福州、厦门、漳州,以及苏州、常州、无锡、温州、佛山、东莞等综合竞争力较强的9个地区作为泉州现代产业体系评价的对照样本,并从各地区2013年统计年鉴得到或计算得到9个指标数据。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在上述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指标体系构建中,本文根据对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的解读选择了许多相关指标,这些指标能从不同侧面反映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但是,由于客观经济现

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这些指标之间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造成信息重叠,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为此,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保留原数据的大部分信息,还能简化数据结构,克服原始指标间的相关性、重叠性。主成分分析法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是多变量综合评价中最著名的方法技术,是在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的前提下,用投影寻踪的思想将原来的多个指标线性组合成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因而能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并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实际应用中,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可以归纳为:(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2)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3)求出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4)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解释主成分;(5)计算出各主成分得分,进而加权综合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二)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评价

本文所选取的9个指标中只有单位GDP能耗为逆指标,因此取其倒数使其正向化。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8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得出其相关系数矩阵(篇幅有限,省略),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起到消除多重共线性和降维的作用。进一步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见表1。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入了4个主成分,分别用F1、F2、F3、F4来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9.874%>85%。这4个主成分之间线性无关,代表了具有相关关系的9项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反映各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信息。

表1: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

由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可知,第一主成分F1在科研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载荷系数最大,其次是人均GDP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可以命名为自主创新因子,该因子的权重最大,接近4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第二主成分F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传输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上的载荷较大,称为产业结构因子。第三主成分F3在单位GDP能耗倒数载荷较大,该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程度,节能减排、节约资源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因此该主成分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因子。第四主成分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上载荷最大,说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命名为效益能力因子。

利用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表2)和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计算得到各主成分得分。最后,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对各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各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表2:因子载荷及特征向量

表3:泉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评价

(三)结果分析

从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看,泉州得分为-1.051,在选取的10个地区中处于垫底位置,说明泉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总体情况很不乐观,具体来说:

在自主创新因子方面,泉州得分-1.202,排名第9,这与其综合排名基本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学技术的牵引和带动作用下产业结构向高端前沿升级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十五”以来,泉州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2012年泉州的R&D经费支出强度0.93%,10个地区平均水平1.9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仅11.75项,10个地区平均水平31.85项,可见泉州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成果都明显不足,泉州的自主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产业结构因子方面,泉州得分为-1.121,位居第9名。泉州现行产业结构仍不够协调,最突出的问题是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来看,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应占有决定优势的份额,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都达到70%以上,而2012年泉州仅为34.9%,泉州第三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现有产业体系中技术素质偏低,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各产业的渗透和嵌入尚浅,仍以纺织鞋服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不足。

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子方面,泉州得分为-0.972,排名第9。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各产业发展模式应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开放创新型,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投入、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驱动方式,对土地、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极高。例如2012年泉州单位GDP能耗以0.649吨标准煤/万元而居10个地区之首,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如不能得到有效调整的话,将制约着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乃至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效益贡献力因子方面,泉州得分为-0.486,排名第7,与前面三个因子相比排名稍微靠前。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泉州注

重传统产业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资金、资源的大规模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造成了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严峻局面。据统计,泉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比同期GDP的增长率要高出将近12个百分点,但泉州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10个地区平均水平的53.36%,可见泉州市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都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泉州已基本形成了以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泉州各产业的生产总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整体扩张态势,二三产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正如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所示,与其他地区相比,泉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情况很不理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低,不同产业间的均衡性和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协调性都有待培养和提升。泉州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遵循“传统产业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要高端高效,第三产业要提速提升,产业载体要集中集约”的科学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

泉州市目前已形成了近30个产业集群,其中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石材、制鞋等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在产业集群已经成型的情况下,重点应继续大力改善集聚区内的软硬件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龙头服务企业入驻。龙头服务企业在服务业集群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可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或在其周围逐渐培育出一批为它服务的企业,形成高效率的区域集群系统。要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联建共享,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根据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专业化分工、差异化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主导特色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和企业同步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集群以高附加值产业和以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二)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泉州目前的产业体系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纺织鞋服、家居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到GDP的70%以上,这些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在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以增强发展后劲。要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产业在设计、生产等方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促使传统产业的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要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把目光聚焦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着力开拓东盟等自贸区市场,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将劳动力密集、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向外转移,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等,从而使产业实现腾笼换鸟,完成结构调整。

(三)加快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泉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推动上述新兴产业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聚集和品牌聚集,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带动作用。

(四)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供给良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突破金融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专业会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这也是泉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口。扶持发展法律、工程、管理等咨询服务和信用评估、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代理等行业以解决企业经营所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升级,重点推动商贸流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体育休闲等产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努力打造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高度重视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力争从根本上提高全市各主要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坚持引进培养结合,造就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要加强本地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本地人才供应能力;要扩大教育合作范围,建立培训企业员工的长效机制。[5]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使用,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招募机制,加大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探索科技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从事咨询、讲学、科研活动,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全省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6]

(六)完善金融、信息等支撑服务体系

泉州应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金改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各项政策红利的落实,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要创新融资方式,如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培育和完善信用担保市场,是担保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完善相关制度,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促进其信用融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国家工信部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的五项意见之一,核心是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要力争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启动一批新项目,拓宽两化融合投融资渠道,探索两化融合项目投融资模式,加快两化融合速度。

(注:本文系2014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D13)

参考文献:

[1]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42-46.

[2]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17):43-45.

[3]向晓梅.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9):42.

[4]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J].产经评论,2010,(1):12-20.

[5]田家欣.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7):91-96.

[6]曹建宏,范若杰.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党校学报,2010,12(2):33-36.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