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锁视角的福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研究

2016-01-27 03:23黄辉,曹光求,郑文坚
关键词:连锁流通农村

基于连锁视角的福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研究

黄辉1,曹光求1,郑文坚1,张群洪2,李瑞松1,3

(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厦门363105;2.福州交建集团,福建福州350001;3.仰恩大学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14)

摘要:随着我省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的消费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但是我省农村的商品流通体系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民需求的满足度无法得到很大的提高。文章通过对福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情况的分析,结合我省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省构建基于连锁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具体运作及发展应用。

关键词:连锁;农村;流通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农民的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流通不畅、流通体制不完善、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农村消费市场上最为严重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假奶粉、假酒、假种子、假化肥等事件层出不穷,给广大农民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据消费者协会调查统计,约有54.9%消费者曾在农资、食品、日用品、药品及医疗服务等方面买过过期、变质甚至是假冒的产品。尤其严重的是,在包括食用盐、酱油、儿童食品等13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农村农民遭遇假冒伪劣产品的比率高达94.3%。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会在农村盛行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市场流通不畅。长期以来,市场建设重城镇轻农村,企业的市场投入也是重城镇轻农村,导致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商品流通体制落后,农村商品流通仍然是以个体小卖店为主,商品流通经过的环节多,无法对商品质量进行把关。2013年5月,我省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服务机制创新,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农村。解决农村商品流通问题迫在眉睫,这也为我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一、现阶段福建农村商品流通的现状及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主要是指农村地区农资流通、农产品流通、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的三大类商品流通系统。它的内容具体包括三大类商品的的流入和流出及其与其相关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通活动的总和。

(一)福建农村商品流通的现状

我省农村市场具有以下的特点:(1)农村农民所占的比重不小。据福建省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我省乡村人口为1479万,占总人口的39.2%,整个市场潜在容量是庞大的;(2)农村农民的购买力不断加强。2013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为11184元,同比增长12.4%,人均支出为8151元,同比增长11.2%;(3)农村农民居住分散。由于我省地理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我省陆地面积的82.3%,而乡村农民大多居住在山地、丘陵地带,造成农民的居住的分散,因此人口分布极为分散;(4)需求的差异性。长期以来我们以城镇消费为中心,对农民的需求研究甚少,2013年我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46%,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4.17%。农村市场需求与城镇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农村市场幅员辽阔,不同的农村市场存在诸多的不同,另一方面,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消费偏好也不同,使得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复杂的市场。

(二)福建农村商品流通所存在的问题

1.我省农村商品流通的渠道层次多,物流成本高,这和我省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以丘陵、山地为主,一般商品都要经过多层次的批发,经过每一层次的加价后,同样的商品在农村的销售价要大于在城镇市场的销售价,而这些又与农民的收入相悖反的。

2.我省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产品交易方式落后。我省农村市场基本以集贸市场为主,这种市场形式建筑简陋,缺少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等配套服务设施。

3.我省农民普遍缺乏营销意识,农产品缺乏营销策略。我省的农民一直以来一般都是依据自身的条件或者依赖自身的经验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而这很容易导致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2014年9月,宁德霞浦柏洋乡葡萄种植户在距葡萄过季只剩20多天时,柏洋乡4000余亩的巨峰葡萄只卖出三分之一,滞销3000多吨。

4.我省农村的农民消费环境较差。当前在我省农村的主要零售终端仍然是以杂货店、代销点、夫妻店为主,未能考虑零售布局,销售的商品趋于同质性。个别农村市场也出现一些小型超市和便利店,这些比较现代的零售形式也是传统杂货店转型而来,没有脱离原来传统杂货店经营形式。虽然目前的零售形式能基本满足我省大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需求,但是整体而言零售效率低下,农民的消费满足度不高。

综上分析,我省的农村由于我省自身的原因导致我省的农村流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引进连锁方式对我省农村流通体系进行重新思考,试图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村的

流通效率,降低农民的流通费用。

二、基于连锁视角的福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连锁经营是现代的商业组织形式,其核心在于“连”和“锁”二字。“连”主要指将分散于各处的商业组织联合起来产生规模的优势,“锁”主要指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将联合组织的采购、仓储、配送、信息反馈等纳入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连锁既是组织形式又是经营方式。连锁这种组织形式如果应用于农村商品流通,既可以提高农村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又可以深入到各个乡村分散销售,形成现代化的农村流通网络。当然连锁方式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要依赖于相应的物流、信息和金融基础。

(一)基于连锁视角的福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构建基础

1.我省农村交通设施基础。截止到2013年年末,我省全省等级公路里程8.0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05.86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1.3%。各行政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国道5051.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18.10公里)、省道6974.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1.06公里)、县道16832.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26公里)、乡道40538.38公里、专用公路108.97公里、村道30028.90公里。至2018年,全省80%的2000人以上建制村实现通达双车道公路。海岛交通实现有居民岛屿全部建成陆岛交通码头,500人以上岛屿开通班轮。至2020年,全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万公里(其中县道3000公里、乡道7000公里、村道10000公里)。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实现常态化、标准化养护,符合运营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构建“便捷畅通、安全适用”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福建交通厅2013年统计公报)

2.我省农村信息设施基础。早在2012年底,我省农村宽带覆盖率为100%,建制村光缆通达率99%,4M带宽覆盖率97%。全省农村宽带接入户达240万户。《福建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农村光纤到户覆盖率达70%;基础设施方面,3G、LTE移动通信覆盖所有县城、乡镇,农村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0%;网络质量方面,农村具备12M以上。

3.我省农村资金流通基础。福建省积极推动推动“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宣传和推广。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拥有营业网点1800多个,占全省金融机构网点三分之一强,从业人员1.8万人,金融服务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在全省乡村布设超1.1万家小额支付便民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全覆盖”。邮储银行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便民取现金融服务点村村全覆盖。福建省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村镇银行组建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至“十二五”末每个县各设立1家村镇银行,目前已经成立34家村镇银行。

综上所述,我省农村的交通、信息和金融基础设施比较扎实,能够基本符合现代连锁组织的要求。

(二)基于连锁视角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几点设想

1.尽量压缩中间环节,使流通环节尽量简短化。我省农村市场的很多消费品都是经过很多层次的批发,如经过省级批发、市级批发、县级批发、镇级批发才到乡村的商店中,从而导致价格过高。另外经过多层次批发,商品的外观、商品的品质可能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我省的农产品中水果、蔬菜、海产品等都是属于易腐烂的产品,因此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首先应该考虑采用尽可能短的流通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在我省农村市场引进新的商业组织,如连锁店、连锁超市等。一方面由于连锁业态在城镇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思想的解放,意识的增强,广大农民对于这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已经完全能够接受,这正是很好的市场诉求和切入点。

2.要充分利用我省农村现有的流通体系进行改造,减少投入。目前活跃在我省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绝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虽然大多数实力较弱,素质不高,却在当地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同时占据较好的地理位置,因此却是我省农村市场流通的主力。那么我们在构建我省商品流通体系时,首先应该考虑这些个体工商户。在连锁的这种商业组织中可以采用加盟连锁的方式吸引他们加入连锁经营,这样做有一下几点好处:第一,当地的个体工商户对当地的农民的习惯、心理、文化层次及环境比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由他们开展经营活动能更好的调动农民的需要,满足农民的需求;第二,吸引当地的个体工商户参与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既可以减少投入,又可以加快建设速度;第三,个体工商户参与到我省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来,既可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提高经营业绩,提高自身的收入。

3.要做好以连锁为主的现代商品流通渠道,其重要的依托是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现代化的配送实现对连锁店的直接配送,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流转成本,让利于农民,实现平价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配送还可以大大提高连锁店的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减少资金积压,使农村连锁店的盈利水平提高。要组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要有两个基础设施,一个是交通的基础设施,另一个是信息设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我省农村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在这两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基于连锁视角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基本设计

通过以上的设想,我们基本可以勾勒出一个基于连锁视角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图,具体图如下。

图1:基于连锁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设计图

图中实线部分为商品实体的流转,虚线部分为信息的传递。图中的流通总部应该由市里组织设立流通实体公司,实体公司主要负责全市农村商品的统筹;各个镇成立物流配送中心,负责商品的仓储、配送;各个村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设立一个或多个加盟店,加盟店负责商品的销售。该实体公司可以由市里组织设立,也可以由民间设立,市公司总部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市公司总部是整个流通体系的大脑,是整个流通体系的决策中心,同时它又是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首先它负责整个

流通体系的运营决策、管理决策等,所有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决策总部需要收集以下相关信息,首先要收集各个村加盟店的商品需求信息和商品的销售信息。各个村的加盟店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市总部,信息传递可以依赖互联网技术,也可以依靠通讯技术。总部还要收集各物流配送中心的商品储存信息,将各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信息与总部的信息存储相联。各市总部要根据商品的销售信息、商品的需求信息和商品的存储信息来决定商品的配送决策和商品的采购决策。首先各村加盟店的商品需求信息传递给总部,经总部汇总再结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情况后向物流配送中心下达配送指令。总部还要时时汇总各个配送中心的库存信息,及时向各供应商订货,这样可以既可以实现商品大批量采购,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又可以保障商品的及时供应。各个供应商收到订货指令后直接将货物运送到物流配送中心。各个镇的物流配送中心接收总部下达接收货物的指令和向各加盟店配送货物的指令,物流配送中心按指令接收、储存、分拣并配送。各个村的加盟店负责商品的销售。

这样的运作模式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市流通总部统一采购,很多的商品可以向厂家直接采购,物流配送中心在接收货物和配送货物时均需要检验,使假冒伪劣商品无法进入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第二,大大丰富商品的数量。以往我省农村的个体工商户销售的商品数量非常有限,很多乡村农民隔一段时间都要到附近的城镇市场去采购,现在村加盟店的营业面积虽然和以前的个体商户相差无几,但是市总部可以提供上千、上万种商品,加盟店可以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提供预订,满足农民的日常所有需要;第三,大大降低商品的价格。总部通过直接采购和大批量采购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做到真正让利给农民。

三、基于连锁视角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具体运作

(一)试点运作,逐步铺开

可以采用某市或某几个乡镇作为试点建立农村商品流通总部,再由流通总部发展各乡村加盟店,在根据乡村加盟店的布局来设立镇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试点,一方面获取试点成功运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试点运营存在缺陷的教训,进一步铺开时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为我省的其他市建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时提供经验。

(二)村级加盟店的发展

在发展加盟店时,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具体了解每个乡村应该设立几个加盟店及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另外设计真正有吸引力的加盟条件,让农村个体工商户真正认识到加盟店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农村个体工商户乐于加入连锁。加入后,还要对店长不断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配合总部的运作。

四、基于连锁视角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运用

市流通总部不仅是管理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还是信息中心,镇物流配送中心是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村加盟店是直接面向我省的广大农民的机构,因此一旦这种商品流通体系成熟后,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应用。

(一)市流通总部不仅可以是采购中心,还可以承担销售中心的角色

我省的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产品,但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价格偏低,造成很多农民丰收但并不增收的状况。市流通总部可以和外部城镇市场的销售商以及其他市的流通总部结成战略联盟,为城镇市场和其他市农村提供本市的农产品,满足其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这样既可以使本市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用担心销售,专心生产,还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二)市流通总部不仅是管理中心,还可以是信息中心

通过市流通总部可以对农村的商品需求信息收集、汇总然后统一采购;其次市流通总部还可以收集农村农产品的信息并汇总,通过适当的渠道发布信息,吸引更多的买家,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再次就是农村市场内部的市场供求信息也可以通过市流通总部收集、汇总然后通过村加盟店发布,这样可以推动农村市场内部交易,活跃农村市场。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信息沟通,使得农村市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大大加强。

(三)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承担商品的流入,还可以承担商品的流出以及农村市场内部的商品周转

一旦基于连锁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成熟,则形成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一方面外部的商品可以通过这个物流网络流入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农村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这个物流网络流向外部市场,农村内部的商品周转也可以借助于这个物流网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配送中心运输工具的使用率,减少运输的空车率,从而减少运输费用。

综上所述,基于连锁视角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是一种可以提高我省农村市场流通的服务水平,降低各项流通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模式,因此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农民,所以希望通过建立基于连锁视角的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把我们海峡西岸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好。

(注:本文系福建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A类社科,项目编号:JA13387S)

参考文献:

[1]杨跃辉.福建省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37(7).

[2]刘飞翔,夏文顶.关于构建福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6,(3).

[3]许军.国外农村流通现代化机器经验借鉴[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5).

[4]张江海.海西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4.

[5]郑光财.基于连锁经营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J].江苏评论,2011.8

[6]祈让坤.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D].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011.6.

[7]周小龙.江西省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1.4.

[8]胡玉冰.安徽省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6

[9]陈艳琦.基于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9.

[10]潘瑞玉.基于连锁经营的物流企业网络扩张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4.

猜你喜欢
连锁流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