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创新发展研究*

2016-01-28 14:59司富春宋雪杰许菲斐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原中医药建设

司富春,高 燕,宋雪杰,许菲斐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学术探讨·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创新发展研究*

司富春1,高 燕1,宋雪杰2,许菲斐3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也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杰出代表。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华夏历史文明建设、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政策保障和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中医药文化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等惠民工程实施、中医高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对外传播、大力推动中原中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建议,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宝贵经验积累和实践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道地药材盛产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文化遗存遍布于中原[1],因此,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其特有的根源性、地域性、原创性、开放性、先导性、普及性的特征和传承、育人、宣传、导向、医疗服务的功能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2-3]。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于提振中医行业精气神、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政策保障

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4月)中提出“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在《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年4月)中提出“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在《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016年2月)中提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务院相关指导文件先后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2009年7月)《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12月)《关于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2年4月),以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中医药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实现中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在《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年8月)中提出“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媒体建设、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六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政策,并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开展中医药科技文化普及教育”“推广普及中医药文化”的政策,为扎实推进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1.2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

第一,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显有成效。建成有河南南阳医圣祠、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医圣苑、河南中医药大学、大宋中医药博物馆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张仲景展览馆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以及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正骨医院、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焦作市药王庙、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药博物馆、百泉药都中医药展览馆等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第二,中医药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成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组建河南省中医药知识、文化、适宜技术等科普宣传队伍,举办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培训班、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已有2位国医大师、13位全国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第三,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等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卫生计生委、省计划生育协会印发《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工作方案(2015—2020年)》,开展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多次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文化周活动,深入各级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基层等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知识、文化科普宣传;拍摄了《精诚大医》《苍生大医》《大国医》《河南中医1958》《国医大师》等一大批中医药文化产品,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开办社区科普大学,选派社区科普大学志愿者老师,讲解营养与饮食、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中医养生等科普知识,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第四,中医高校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河南中医药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建有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网站,并设有中医药文化建设动态、杏林典故、科普专栏、名医名家、文化景观、文化产品板块;建有中医文化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设有文化产业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导读等中医药文化相关主干课程;设立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并开展了《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研究;建有河南中药植物园、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每年四月举办“仲景文化艺术节”,并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

第五,中医医院和中医药科研院所文化建设成绩突出。优化中医院所基础设施和环境形象建设,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专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医德医风、服务能力建设等相结合,广泛开展中医特色治疗,研究院内中药特色制剂,建设中医特色品牌科室,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各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第六,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保护成果初见成效。洛阳正骨、焦作四大怀药加工与炮制等先后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中原药都文化及药商文化遗迹如禹州、百泉、归德、马山口河南四大药都和商丘“大年堂”、许昌“保元堂”、南阳“万兴东”、三门峡“长寿堂”等河南老字号中药店,中原特色医药文化遗迹如少林商科及禅医、洛阳平乐正骨、焦作四大怀药基地、南阳菊潭、西峡重阳文化遗迹、商城汤泉池等进行了挖掘和保护。

第七,“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医药文化通过日益广泛的教育传播与交流,越来越为世界所认知和了解。近10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已先后招收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700名留学生,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南阳张仲景传统医药研究会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外中医药教育培训服务。

2 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宣传、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文化遗迹保护、对外交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以下几方面有待加强。第一,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统筹和规划不够。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如何部署实施和推动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政府部门、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作并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各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制订出河南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的详尽规划。第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短缺。当前我省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具有丰富扎实的中医药理论、深厚的中医哲学思想基础、高水平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战略需求。第三,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亟待开发,中医药服务贸易需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品牌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第四,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不足,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科普教育等文化旅游概念尚未被人们熟识,中医文化旅游市场亟待拓展。

3 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第一,加强领导,集中多方力量科学论证,制订河南中医药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第二,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中[4],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实施中医药文化、知识、简便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等在基层和社区的常态化宣传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研究的经费投入,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研究其当下和未来的价值;保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公益性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等的扶持力度。第四,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教学、科研、医疗等过程中形成全要素的中医药文化载体构成,要充分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史文献、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的作用和优势[5],不断加强华夏历史文明与中医文化的结合研究,集古今中医药研究成果,编纂“中原中医药发展史”“地方中医志”,创作更多的中医药文化影视作品、艺术作品,出版河南中医药文化研究丛书[1];在校园中多举办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育人、科普、传播等功能。

3.2 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辟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习基地,拓宽中医药海外宣传的层次和渠道,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外语能力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第二,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先导,全面深化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地区医疗、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国际化办学发展新战略,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3.3 加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对外传播

第一,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原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和传统医药文化高端人才互相沟通、学习与融合提供平台和支撑。第二,设立中医药海外交流中心,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中医孔子学院合作,借助网络、报刊、杂志、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体工具,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第三,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设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基金,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建设,集中医诊疗、制药、养生、教育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层次。第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到中国接受中医药教育、学习中医药文化提供奖学金,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3.4 大力推动中原中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第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试点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养生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旅游、中医药科教旅游、中医药传统文化体验旅游等,让游客尽享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第二,加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的“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指导意见,规划建设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积极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旅游路线、特色旅游路线,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疗养康复产业、美容保健产业等的融合发展,拓展产业规模,将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依托中药材自然景观、中医药人文景观、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等资源,积极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旅游节、中医药养生旅游节、中医健康旅游论坛等节事活动,加强中医药旅游的宣传推介,大力推进中原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3.5 从青少年抓起提升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

第一,建设青少年中医药科技实践工作站,在推广、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并向青少年展示健康生活的方式和必要性,促使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第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博物馆的科学知识教育、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等功能[6],通过实训、动手操作、中医药夏令营、健康体验等方式举办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

3.6 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信息平台建设

第一,充分利用河南中医药文化历史资源深厚的优势,建议省文化部门联合省中医管理局加强中医药综合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中药资源信息数据库与网络建设,加快建立中原中医药国际化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中原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第二,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汇集古今中医药资源,整合涉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领域、多行业、多产业、多层面的综合信息资源[7],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1]张重刚.文化建设引领河南中医药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5-11-12(3).

[2]司富春,宋雪杰,高燕,等.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征及时代意义 [J].中医研究,2012,25(8):1-3.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中医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医研究,2015,28(4):3-5.

[4]赵徐州.将中医文化纳入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3-11(7).

[5]武继彪.特色引领,打造鲜明的中医药大学文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5-12-17(3).

[6]张书河,蓝韶清,郑洪,等.浅析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J].河南中医,2014,34(1):17-19.

[7]周旭文.中医药文化穿越互联网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3):226-228.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04-04

R2-4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02

司富春,教授,sifc2000@hotmail.com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2013B201)

2016-09-01

猜你喜欢
中原中医药建设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