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疖肿经验*

2016-01-28 15:39杨晓瑞黄亚丽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杨晓瑞,黄亚丽,赵 一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赵国岑名医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4)



·名师高徒·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疖肿经验*

杨晓瑞1,黄亚丽2,赵一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赵国岑名医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4)

摘要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是河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专家。赵老治疗疖肿注重诊断和辨证,临床常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法,同时注重对其兼症的辨证治疗。赵老认为:疖肿的治疗需标本兼顾,知常达变,调理脏腑,从其辨证论治总体思路、常用方法、疾病特点进行论述,并整理典型病例。

关键词赵国岑;名老中医;疖肿;治疗经验;辨证分型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是河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专家。赵老出身于中医世家,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内科,精于脾胃、肝病,兼行针灸,主张针药并用;学术方面,源于《黄帝内经》,注重仲景,崇尚东垣兼顾九针,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长期的临床和科研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赵老治疗疖肿的经验介绍如下。

1疖肿的概念

疖肿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局部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有皮肤患处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易化脓、易溃散、易收敛等特点。

2疖肿的形成

疖肿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而成,或内郁湿火,外感风邪,相互搏结,蕴阻肌肤;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熏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

3疖肿的辨证论治

疖肿的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然后根据感邪因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或清暑化湿,或养阴固本,或健脾和胃。

3.1热毒蕴结证

该证型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只有一两个,重者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伴见发热,口渴,溲赤,便秘;多见舌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给予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2暑热浸淫证

该证型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跟脚很浅,范围局限,可伴见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舌苔薄腻,脉滑数。发于夏秋季节,以小儿及产妇多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给予清暑汤加减。

3.3体虚毒恋证

3.3.1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

该证多表现为疖肿常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或散发全身各处,或固定一处,疖肿较大,常伴见口干唇燥;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解毒,给予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3.3.2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

该证多表现为疖肿可泛发全身各处,成脓、收口时间较长,脓水稀薄,常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便溏;多见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濡。治宜健脾和胃,清化湿热,给予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4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2013年8月9日初诊。主诉:全身疖肿8 a。患者因工作压力大,饮食无节,多食肥甘厚味,多卧后出现。症见:疖肿色红,破溃成脓,月经提前,量大,色暗,末次月经7月28日,全身水肿,大便可,不出汗;舌红,脉数。西医诊断:疖病。中医诊断:疖,证属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处方:金银花30 g,连翘20 g,莲子心6 g,黄芩10 g,黄连10 g,黄柏10 g,炒苍术10 g,土茯苓30 g,牡丹皮15 g,栀子10 g,炒大黄6 g,水牛角10 g,焦地黄10 g,生白芍3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服药21剂后,病情大减,热毒疖大范围结痂,肿消,全身舒服轻松感,体质量减轻10 kg,后背大椎穴处直径约12 cm的圆形包块消减,质软。月经33 d未至,舌淡苔薄黄,脉细数。处方:当归尾20 g,川芎10 g,赤芍20 g,桃仁10 g,红花6 g,三棱10 g,莪术10 g,制香附10 g,水蛭6 g,益母草30 g,丹参30 g,柴胡10 g,青皮10 g,甘草10 g。7剂。服药42剂后,结痂处有痒痛感,体型恢复,行走喘促消失,精神佳,全身舒适感,原有感冒时下颌颈部肿大,现已消,耳鸣止,听力恢复,眼睛视力恢复。后多次来赵老处复诊,结痂处逐渐消散,肤色逐渐恢复,诸症状逐渐好转至消失,无新的症状出现,故嘱其继续以原法治之。日后复诊,基本治愈。

5讨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故痈疽之发“未有不从营气之郁滞,因而血结成痰滞,蕴崇热毒为患。”(《医宗金鉴》)初诊,患者患疖肿数年,红肿成片,灼热,溃脓,月经提前,量大,色暗,乃一派大热之象。又于皮肤科调治数年仍无好转,可知其体内热毒蕴滞之甚,非外治可达。故首治当清其内热,解其毒邪,处方以大剂量清热解毒之药以清其体内蕴结之热毒。患者自述该病由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后出现。因患者压力过大,心情郁结则致肝气不疏。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则气机不畅,气滞则生郁热。又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则致脾胃蕴热,且多卧则伤气,气伤则血亦不畅。气血凝滞则疖肿易生。如《外科集验方》有云:“夫痈疽疮疖者,皆由气血不和,喜怒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调,使五脏六腑之气怫郁于内,以致阴阳乖错,气血凝滞而发也。”且病久则正气大虚,体虚而邪盛,则病难已。故热毒有所消退后,于治疗的第2阶段扶正与祛邪并用,扶其正气以补其虚,使邪无所入,并可助药之力以祛其邪。

后月经延期,或由药物寒凉所致,然患者并无任何不适,反之更有轻松舒适之感,何也?询其以往行经情况,知月经提前亦是自全身疖肿发时始,可知亦为病理现象。预算周期,予以活血化瘀之药调经化瘀。后疖肿结痂,亦无新的疖肿再生,病情基本控制,予以活血散结之法以善其后,使痂得以消散,肤色得以恢复。

6参考文献

[1]赵国岑,赵一,余月娟.赵国岑临证选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

[2]邱丽,龚墩.陈国权教授皮肤病验案四则[J].河南中医, 2012,32(12):1694-1695.

[3]桑红灵,李云海.田玉美教授辨治皮肤病的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3):307-308.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35-02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17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人教发〔2013〕47号)

收稿日期:2015-12-24;修回日期: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