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寒地区春繁群弱的原因及应对

2016-01-29 02:44毕桂春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中心小学157222
中国蜂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群势蜜粉工蜂

毕桂春(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中心小学,157222)

黑龙江高寒地区春繁群弱的原因及应对

毕桂春
(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中心小学,157222)

高寒地区越冬时间长,寒冷,天气多变,若是上年秋繁管理不当和外界蜜粉源等造成秋繁前强后弱,越冬群势普遍不强。蜂群出窖时,群势强弱不均,春繁群势普遍下降,全场蜂群很难达到平均4框足蜂起繁。笔者深入本地养蜂户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上年秋繁造成的原因

1.秋繁期外界蜜粉源欠缺,通过人工饲喂群势相对好一点,越冬群势能够保证在4~6框以上,占全场总数不足20%。

2.秋繁期间受螨害影响适龄越冬蜂的培育,越冬蜂育成率低,秋繁前期群势较强,当进入秋繁后期,群势下降严重,不能达到越冬标准,有部分蜂群只好合并勉强越冬,老龄蜂比重大。

3.部分地区受甘露蜜影响,秋繁期间蜂王产卵空间减少,适龄越冬蜂不足。加之采集甘露蜜,哺育蜂提前进入采集蜂行列,使部分适龄蜂因甘露蜜采集、酿造而劳累、中毒,过早死亡,蜂群群势严重下降,造成适龄越冬蜂繁殖数量不足。

4.突击饲喂越冬饲料,超量饲喂使有限的适龄越冬蜂参加繁重搬运、酿造工作,超负荷劳动使越冬蜂寿命缩短。

5.越冬布巢不合理,越冬蜂死亡过大。在布置越冬蜂巢时未根据实际群势选择留脾,大多为多留蜜脾以防越冬饥饿死亡,而忽略一个严重的问题,违背了蜜蜂生物特性,造成脾多半蜜脾和大蜜脾,新脾和老脾布置不合理。第一是脾数过多,第二是布巢不合理,越冬蜂团结偏,造成越冬前期脱皮死亡一部分工蜂,到越冬后期,一侧饲料吃光,另一侧饲料充足,发生有蜜饿死现象。归纳以上几种原因造成春繁时蜂群群势普遍不强,春繁交替期迟后,直接影响当年生产和效益。

找到以上原因,只能在秋繁中吸取教训,但必须面对次年春繁已成弱群的现实。如何在有限的群势上下功夫,将弱群在有限时间繁殖成有生产能力的群势,适当推迟出窖时间,正常情况黑龙江地区蜂群出窖时间在3月中下旬,因群势相对弱,只要饲料足,无下痢,不散团就可以比正常年份晚出窖10天左右,以免过早出窖,外界气温不稳定,无蜜粉源,造成空飞损失,适当延长出窖时间是保存实力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法。

二、应对措施(春繁前期)

1.根据当地全年蜜源流蜜期时间来确定春繁基础群势。如果当年有两个主要蜜源的地区(椴树和秋季蜜源)与一个主要蜜源的地区春繁群势确定应区分开。

2.有两个主要蜜源地区春繁基数应确定比一个主要蜜源强一些,否则当蜜源到来蜂群很难繁殖成强群,影响产量。

具体作法:对全场出窖蜂群在未全部排泄认巢前进行群势确定,可分三类或两类,先初步查看全场群势,确定强群数量,中等群势数量和弱群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后,对全场强、中、弱进行调整,以中等群势为主(3.5~4框足蜂)。将强群补入弱群,使全场群势基本一致,如果弱群比例大,强群数量少,将3框以下,2框足蜂以上的组成双王群,低于2框以下合并成3框或4框群,形成单王独立春繁群和单箱双王春繁群,进行春繁。若是本地区全年只有一个秋季主要蜜源,春繁基数可以低一点,以3框蜂为春繁基数,2框蜂进行合并,也适当留几群多王群以备贮王用。

3.调整蜂群饲料。对全场春繁群势调整的同时,一并调整蜂群的饲料量,保证春繁蜂群在未更新完之前饲料充足。不需要喂蜂,从而减少因补喂饲料增加工蜂劳动强度,尽最大限度延长越冬蜂寿命,同时清扫蜂箱或串箱和消毒。

4.布置春繁蜂巢。以上两项工作做完便可着手布巢。此时春繁前期,蜂脾关系应脾略多于蜂为好,3框蜂放4张脾,中间2张半蜜脾,外侧2张大蜜脾或1张大蜜脾、1张半蜜脾,不加粉脾,也就是说布巢不等于春繁开始。对蜂群适当保温不要过度保温,以免空飞和蜂王过多产卵,让蜂群与外界气候相适应。

5.推迟春繁期。黑龙江地区春季第一个蜜粉源柳树,通常在4月上旬开花,是春繁主要蜜粉来源,应根据本地柳树开花前10~15天开繁比较理想。

三、春繁

通过调整和确定群势,饲料调整及补充,蜂群进行认巢和排泄,距第一个蜜粉源开花还有10~15天左右,可开始布置春繁蜂巢。将原过渡期巢内一侧的半蜜脾调至挡板外侧,在原位置加1张粉脾,两侧加挡板,挡板外侧加保温垫。将蜂巢布置在箱体中间位置,巢门与边脾第一个蜂路对齐,不可将巢门直接对着蜂巢中间蜂路。巢脾两侧与箱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排湿和空气流通,同时适当治螨,将箱底后侧两角放50 g生石灰用于吸潮和消毒。

在外界无新蜜粉采进时,蜂脾关系保持脾略多于蜂为好,不要单脾开繁或蜂多于脾。因为昼夜温差大,寒流频繁,工蜂过于密集会产生过早衰老现象,容易出现春衰。让蜂群顺其自然发展,随外界气温逐渐回暖和根据蜂群自身哺育能力进行量力而行的繁殖,能保证第一批有限的子脾发育良好,保证第一批工蜂健康。注意,此时不要奖励饲喂和过多喂粉,因蜂王产卵有限,原有的粉脾完全够哺育第一批幼蜂,减少超负荷哺育。

1.春繁中期。外界已有蜜粉采进,只要天气和气温适宜,工蜂采集积极,蜂王产卵量也逐渐提高。第一批子有幼蜂出房,此时群势是全年最弱时期,或者新蜂和老蜂交替相平,有的蜂群比出窖时蜂量减少,可适当将原群内多余的脾提到挡板外,蜂脾关系为蜂脾相称。根据产卵情况,先将蜂巢中心脾及两侧的封盖蜜割开,让工蜂将存蜜移出,蜂王在空房上产卵,先割中心位置的巢脾,一次不要割太多,根据产卵速度和天气情况3~4天割1次,先中心后两侧。此方法的好处是既起到奖励饲喂作用,又有空间产卵,在不加脾的前提下,增加产卵面积。待第二批工蜂出房,新老蜂基本更新完毕,大部分蜂群群势增长,最晚产卵蜂群也基本持平,但此时工蜂质量、寿命和哺育能力要比越冬时提高几倍。随着外界气温回升,气温比前期相对稳定,加之外界蜜粉源逐渐增多,蜂群进入春繁后期阶段。

2.春繁后期。在蜂群更新完成后群势逐渐增加,蜂王产卵增加,工蜂哺育积极,应对蜂群补喂饲料,补喂到子脾边角有封盖蜜和不压缩产卵面积为准。

适时加脾,当蜂群更新完后,繁殖区内子蛹已满,挡板外侧脾上已有六成蜂或蜂王已经在挡板外的巢脾上产卵就应加脾扩巢。加第一张脾非常关键,加早了影响产卵面积,加晚了影响产卵速度。应适时加脾,加脾应以下面情况为准,挡板外侧有少量自然脾,按哪侧造脾往哪侧加脾的原则。如果两侧都造两侧各加1张,最好加育过几代子、有部分封盖蜜的巢脾。如果挡板外侧脾上蜂王已产上一部分卵,可将这张调到原边脾,在原处加1张备用脾。若挡板外脾有五成以上的蜂,而巢内边脾外侧已是封盖子脾时,可在边脾外侧加脾。如果边脾外侧虽已产上卵,但未成蛹脾就暂不加脾。

注意加脾位置不可将空脾直接加在中间位置。如果边脾是大蜜或粉脾,在工蜂密度大的前提下,将空脾加在边脾内侧。当蜂群群势已达6~8框足蜂,子脾已达6~8张时,应缓加脾,用群势强、子脾多的蜂群补充相对弱的蜂群。或将双王群提出1只王以个别强群补成独立繁殖群,通过对全场群势互补和调整,主要为下一段培育适龄采集蜂做准备,为加继箱打基础和为全年育王联合分蜂创造条件。

越冬蜂群出窖时普遍群势较弱,在春繁有限的时间里,使蜂群在第一个流蜜期具有生产能力,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效果比较理想。养蜂人都想春繁群势强,实际上在高寒地区,很难达到理想的群势,种种原因都会造成蜂群不如人愿的情况,所以对与春繁起点低,养蜂人就得精心管理,科学繁蜂,不要违背自然规律,顺应蜜蜂生物学特性,这样才能减少损失,以有限群势,获最大收益。

分蜂群的定向收捕

自然分蜂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遇到,如果蜂团结在高建筑物或大树上,便难以收回。在几次收捕蜂群时,我试着用采浆框中收捕逃蜂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蜂群飞逃时,在空中像遮云盖雾,趁蜜蜂在空中盘旋不定,从采浆群中提出1框正在育虫的采浆框。绑在4~5米长的竹竿或木杆上,在空中轻轻来回挥动几下。采浆框上强劲的蜂王信息素和气味把飞逃蜂群的蜂王信息掩盖。这时蜜蜂渐渐地向采浆框聚集,根据便于收捕的方向,把采浆框放在想放的位置。也可以取一只空蜂箱,放在空旷处,把已落有蜜蜂的采浆框放在箱中,等蜂团聚集完后,先找到蜂王,把采浆框还回原群,再安置收捕群。

山东泰安市肥城老城街道办事处张花峪蜂场张远泽

猜你喜欢
群势蜜粉工蜂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续)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清爽“裸”美人
黑龙江地区蜂群春繁群势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