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在注射外科的应用(一)

2016-01-29 02:44高连臣李正清
中国蜂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蜂毒抗炎休克

高连臣 李正清

蜂毒在注射外科的应用(一)

高连臣李正清

注射疗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外科的一个分支——注射外科的正式定名在1973年,由我国注射外科创始人冯兰馨老先生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创立了注射外科的概念并主编了专著《注射外科学》。传统的注射药物,如乙醇、石炭酸等,是使局部细胞破坏,组织硬化并变性,达到化学性切除的目的,因此称为注射外科。我们这里把它发展延伸一下,引入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药物——蜂毒,使注射外科成为通过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而治愈顽疾的手段。

蜂毒是一个很好的免疫抗炎药物,它的抗炎作用是强地松的100倍,镇痛指数比吗啡低,但比安替比林高[1]。它没有强地松和常规镇痛药的毒副作用,而且疗效稳定持久,作用广泛,是难得的注射外科用药。

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制药技术,制成的注射用蜂毒,保留了天然蜂毒的生物活性和免疫原性,又去除了一些引起毒副作用的组分,用外科注射技术,把蜂毒注射到治疗部位,能更好的发挥其镇痛和抗炎免疫作用。

蜂毒的免疫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主要是蜂毒的局部作用,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速,温度升高,代谢加强,有利于局部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的清除,并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这个时期主要是局部抗炎作用。而后期则是蜂毒激活机体免疫程序,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恢复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平衡,通过免疫修复机制促进病变组织恢复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外科注射,不同于一般的注射方法,依据外科的诊疗定位思路,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病灶部位,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疾病要有所不同。如对神经组织的病变要注射在距病变组织2~3mm的部位,而骨关节病、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要将药物直接注射在病变组织中心。有些疾病注射要达深筋膜,有些疾病只需达浅筋膜或皮下即可。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操作是否到位,这就要求术者熟记解剖结构,掌握注射技术。

局部慢性炎症和疼痛性疾病,是注射外科所治疗主要适应症。而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由细胞因子介导,同时细胞因子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导致并促进炎症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可抑制炎症的发展[2]。而局部IL-2和IL-4的平衡失调,处于僵持状态,是局部慢性炎症直接原因。而这本质上是免疫调控能力不足的表现。而蜂毒作用最终结果是增强机体的免疫调控能力。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均证实,蜂毒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活性。蜂毒的抗炎免疫活性,主要是提高细胞免疫反应,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是蜂毒调控免疫反应的重要途径。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影响是使Th2细胞向Th1细胞漂移,增强细胞免疫,调控体液免疫,显著增高IL-2而IL-4无明显变化或相对降低[3],这很可能是蜂毒能治愈慢性炎症的重要机理。对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细胞)也有显著影响。

蜂毒对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虽然没有权威的实验证据和病理学依据,但许多临床证据告诉我们,蜂毒有确切的促进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用。如这样一位患者,手被刀砍断神经后,失去知觉已两年,经蜂毒治疗后逐渐的恢复了知觉。还有这样的病人,患带状疱疹后病变区域内感觉缺失,经多方治疗均无改善,而经蜂毒治疗后感觉恢复。更有甚者,脊髓损伤后截瘫已半年,经蜂毒治疗后,病人不但站起来了,还恢复了正常生活,虽然是些个案,但也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蜂毒在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动物实验证明,蜂毒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对脑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是消炎痛的70倍[1],因此,可以说蜂毒是注射外科理想的主导药物。

蜂毒使用中必须注意过敏的问题,虽然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去除了一些过敏原,比传统蜂疗过敏发生率要少得多,但毕竟是生物制剂,还是需要警惕。

在使用蜂毒治疗前,首先要先询问有无过敏史,特别是对蜜蜂蜇刺的过敏反应史,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为蜂毒使用的禁忌症。对于出血性疾病、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要慎用或禁用。

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首次使用蜂毒要先作过敏试验。蜂毒干粉剂一支(0.5 mg),1%或2%的利多卡因2 ml,将干粉溶解,在前臂背侧作直径0.2 cm左右的皮丘,观察20分钟,皮丘直径小于5 cm,周围无小丘疹出现,无明显瘙痒,无全身反应,便可使用。在蜂毒利多卡过敏反应的处理与一般药物过敏反应处理相同,只是轻度过敏不要停药,可减量或拉长用药间隔。虽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非常低,但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应提高警惕。抢救方法与一般过敏性休克相同。只要按上述方法认真操作,过敏性休克就不会发生。注意,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一定不能使用多巴胺,因为蜂毒内含有多巴胺,再使用多巴胺,会加重休克症状。首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随后给病人静脉输上液体,必要时静脉小壶再给地塞米松5~10 mg,血压下降严重者,适量给肾上腺素。

根据作者使用蜂毒20余年的经验,以蜂毒为主作注射外科,比一些常规药物疗效要好得多,治疗周期短,效果持久,没有常规药物的毒副作用。许多病人经一两次治疗就可达到根治的效果。当然也和常规的外科注射治疗一样,要求诊断要明确,注射要准确,解剖结构要清楚,操作技术要熟练,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作者20余年来,从促进组织修复的观念出发,用注射用蜂毒为主要药物的注射外科方法,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如作者所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求医路程,有的病程达几年甚至10几年,在近乎绝望之中找到我们,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以后我们将陆续分别介绍各种疾病的治疗操作方法和典型病例介绍。

[1]房柱.当代蜂针与蜂毒疗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9-35.

[2]魏伟.抗炎免疫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

[3]王秋波.蜂毒的免疫调节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0(16):24.

猜你喜欢
蜂毒抗炎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综述蜂毒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