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2016-01-29 19:41乔秀华建平县中医院内一科辽宁朝阳122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华法林安全性

乔秀华(建平县中医院内一科,辽宁 朝阳 122400)



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乔秀华
(建平县中医院内一科,辽宁 朝阳 12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治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组(B组)各118例,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数据对比,分析脑梗死、TIA发作、外周动脉栓塞、死亡等终点事件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和TIA发作明显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可达到显著抗凝疗效,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华法林;非瓣膜病房颤;抗凝疗效;安全性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病因过去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非瓣膜病导致的房颤在临床上更为多见[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的房颤患者有将近900万之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9%,75岁以上人群甚至已经达到10%。根据最新研究证实,房颤可导致脑、肢体等动脉栓塞明显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患者病死率[2]。华法林能使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61%[3],本研究探讨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治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236例,均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其中,男130例,女106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5.3±4.6)岁。包括瓣膜性心脏病43例、冠心病54例、高血压39例、心肌疾病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慢性心包炎28例、肺源性心脏病19例、洋地黄中毒11例。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房颤,血液系统疾病,具出血倾向者。23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组(B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后依患者病情及INR目标值(2.0~3.0)调整剂量,维持合适的INR值。具体方法:首次剂量2.5 mg/d,1次/天。为使INR目标值始终保持在2~3,每次剂量调整控制在0.63~1.25 mg,阿司匹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1次/天,饭后服。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数据对比,分析脑梗死、TIA发作、外周动脉栓塞、死亡等终点事件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华法林组(A组)118例:脑梗死2例(0.25%)、TIA发作1例(0.85%)、外周动脉栓塞0例、死亡0例;阿司匹林组(B组)118例:脑梗死12例(10.17%)、TIA发作10例(8.47%)、外周动脉栓塞2例(1.69%)、死亡1例(0.8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和TIA发作明显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牙龈少量出血2例,停药后好转,阿司匹林组消化道出血1例,给予胃黏膜保护,止血等措施后好转。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心率快而不规则是房颤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我国现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房颤总体患病率为0.77%,给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研究者表明有房颤者与无房颤者相比,病死率增加2倍[4]。而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较具威胁性的类型,已成为血栓栓塞的重要原因,促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例非常高[5]。房颤时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功能降低,心房内血液瘀滞,心房及左心耳处易形成栓子,脱落后可导致体循环栓塞,进而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6],房颤的治疗目标是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血管住院率、降低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生活耐量。治疗策略包括:①危险评估;②抗凝治疗;③率律控制治疗;④上游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1-8],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使栓塞的危险性下降,对房颤患者尤其是对6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有栓塞史的患者抗凝治疗非常必要,而华法林能使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61%[9]。1948年,华法林(Warfarin,化学名称苄丙酮香豆素,为香豆素的衍生物)得以人工合成。于1954年得到美国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体。华法林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的辅因子,能促使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氨基末端谷氨酸羧基化转变成γ-羧基谷氨酸,这些蛋白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需要通过维生素K参与其γ-羧基化而具有生物活性。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转化环路,诱导肝源性部分脱羧基蛋白的产生从而降低凝血活性。华法林是一种消旋混合物,由两种具有光学活性的同分异构体R型和S型等比例构成,通过消化道迅速吸收,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但其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用得不好,或者血栓依然形成,或者引发致命性的出血。为确保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血液检测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研究结果表明,INR为2~3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肯定,不伴以增高的出血危险,并且病死率降低[10]。有资料显示,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相比,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比阿司匹林下降约30%~49%[11]。但随着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不一,不同的基因类型和类型组合,会导致患者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和代谢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继而造成患者在华法林维持剂量和目标抗凝强度上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密切监测INR指标并及时调整剂量,使其维持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出血的危险。阿斯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可使COX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COX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受到抑制。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能重新合成酶,血小板的COX一旦失活就不能重新生成,因此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是永久性的,直到血小板重新生成。内皮细胞是有核细胞,失去活性的可在数小时内重新合成。总体来说阿司匹林可充分抑制血小板具有促栓活性的TXA2的合成,而对内皮细胞具有抗栓活性的PGI2影响不大。因此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发挥的是抗栓作用,大剂量被认为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心房颤动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试验[1-11]证实抗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卒中的发生,其中华法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阿司匹林有效。

本组资料华法林组脑梗死2例(0.25%)、TIA发作1例(0.85%)、外周动脉栓塞0例、死亡0例;阿司匹林组脑梗死12例(10.17%)、TIA发作10例(8.47%)、外周动脉栓塞2例(1.69%)、死亡1例(0.8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和TIA发作明显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牙龈少量出血2例,停药后好转,阿司匹林组消化道出血1例,给予胃黏膜保护,止血等措施后好转。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差异。

综上所述,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可达到显著抗凝疗效,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吴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100-101.

[2] 郭继鸿.全科医师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33.

[3] 郭燕红,武云涛,陈艳梅,等.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比较[J].武警医学,2009,20(10):888-890.

[4] 郑丽文.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所致房颤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沈阳部队医药,2012,25(3):210-211.

[5] 方辉.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50-51.

[6] 平广豫,周四光,凌淑芬.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85-486.

[7] 吴有华,李楠,徐宝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41.

[8] 张乃奇.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32.

[9] 张刚,曹雪滨,王士雯,等.非瓣膜病性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9):1918-1919.

[10] 马云青,郑泽琪.不同抗凝轻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抗栓的疗效和安全性[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47(5):59-64.

[11] 胡申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10年版新增要点简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5):329-330.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072-02

猜你喜欢
华法林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