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2016-01-29 19:41李风琴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焦作454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治疗

李风琴 范 哲(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1)



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李风琴 范 哲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1)

【摘要】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最为多见,大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狭窄、闭塞、梗死,局部伴渗血或血肿。结论 在CVST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以充分考虑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影像学检查,采取综合措施(如抗感染、抗凝、溶栓等)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治疗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约为3/100万~4/100万,其病死率可高达4.39%[1]。与脑动脉血栓形成不同,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病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体征及各异,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象(MRI/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不断投入使用,对本病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深入和提高,患者的误诊或漏诊率有了很大的下降,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CVST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探讨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旨在提高对CVST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率,从而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06岁,其中20~40岁患者较多,共15例(占62.5%),男性6例,女性9例;24例患者中急性发病者(1周内)12例(占50.0%),亚急性发病者(1周~1个月)8例(占33.3%),慢性起病者(1个月以上)4例(占16.7%)。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既往史等资料;整理分析患者患病的病因及临床诱发因素,详细整理患者的临床的表现症状、体征;分析患者的脑积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等。

2 结 果

2.1 病因及诱发因素:24例患者中因感染引发疾病的有8例,其中中耳炎2例,颅内感染2例,扁桃体炎2例,面部感染1例,鼻窦炎1例;因非感染性因素引发疾病的有16例,其中产褥期2例,口服避孕药3例,脑外伤2例,免疫性疾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糖尿病3例,静脉炎2例,原因不明者2例。

2.2 临床的表现症状与体征:24例患者起病形式不同,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19例,约占79.2%,以癫痫为主要表现者3例,以神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1例;其中伴恶心呕吐14例,伴视乳头水肿者13例(54.2%),伴肢体活动受限者6例(25.0%),伴视物模糊者4例(16.7%),伴意识障碍者3例(12.5%),伴发热4例(16.4%)。

2.3 脑积液(CSF)检查:24例患者均进行了一次以上腰穿脑脊液,颅内压>300 mm H2O者16例(66.7%),颅内压在200~300 mm H2O者5例(20.8%),颅内压正常者3例(12.5%);脑脊液蛋白增高者17例(70.8%),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者14例(58.3%)。

2.4 影像学检查:24例患者均行头部CT及磁共振检查,其中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顶后皮层下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颞枕部脑内出血5例,环池和基底池出血3例,颅内双额顶叶多发血肿2例。其中MRI/MRV检查提示17例有异常,阻塞性脑积水5例,上矢状窦血栓11例,上矢状窦、横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乙状窦血栓2例;MRI检查在早期会受到静脉窦内、相关脑区斑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影;慢性期时,由于T1、T2均为稍高信号条索状影脑回状、结节状短T1长T2信号影。

2.5 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对24例患者均给予脱水、抗凝或溶栓,同时给予抗感染、抗癫痫等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4例(16.67%),好转,缓解18例(75.00%),无效2例(8.33%)。随访2年,未发现有复发患者。

3 讨 论

CVST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②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因素(如耳鼻、颜面部、扁桃体、颅内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口服避孕药、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及产褥、激素替代治疗、外伤等),还有部分为原因不明。③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④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乳头水肿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最终死亡。CVST在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等事件,据报道误诊率高达50%[2]。特别是发病的早期,由于单纯头痛亚急性起病的患者,极可能在临床上被误诊为偏头痛,或因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发热、头痛引起的患者,也易被误诊为单纯性颅内感染,不能给予抗凝治疗,从而延误疾病的治疗[3]。因此,近年年,很多学者报道表明,将头痛、癫痫、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意识障碍作为CVST形成主要临床特点,特别是青壮年、无脑血管病史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4-6]。

在临床上确诊CVST更有赖于头颅影像学检查,由于MRI/MRV广泛应用临床后,CVST的临床诊断率明显得到提高,尽管DSA是CVST诊断的金标准,但实际的临床过程中MRI+MRV检查费用相对低、具有无创性等优势,更广泛用于CVST的诊断。

CVST在临床上一经确诊,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多以综合治疗的方法为主,现在更加强调抗凝治疗。现已有资料表明:CVST的抗凝治疗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同样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后出血性梗死患者同样有效,更好的改善预后[7-8]。本研究组中的24例患者均采用了抗凝治疗,临床疗效明确。

综上所述,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一般相对良好,在治疗过程硬考虑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若颅内出现高压现象,则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检查,一旦出现颅内积水现象,应及时降低颅内压,采取抗抗凝措施,尽量的改善患者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症,降低CVST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Borhani haghighi A,Edgell RC,Cruz-Flores S,et al.Mortality of cerebral venous-sinus thrombosis in a large national sample[J]. Stroke,2012,43(1):262-264.

[2] 劳锋华,胡宇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110.

[3] Perez MA,Glaser JS,Schatz NJ.“Idiopathic”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eptive usage[J].Optpmetry,2010,81(7):351-358.

[4] 张菁,孟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161-163.

[5] 叶景,张小军,王守森,等.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57-60.

[6] 高萍,钱传忠,恽文伟.1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4):300-303.

[7] 李广文,曾现伟,季泰令,等.抗凝与血管内机械碎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2)625-628.

[8] 侯岚,王志红,夏红,等.联合治疗方案与全身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1)20-22.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094-02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脊柱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克雷伯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