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西医护理策略

2016-01-29 19:41张静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

张静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西医护理策略

张静术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西医护理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正常25例(28.40%),轻度抑郁27例(30.68%),中度抑郁29例(32.95%),重度抑郁7例(7.95%);对照组正常10例(11.36%),轻度抑郁29例(32.95%),中度抑郁31例(35.23%),重度抑郁18例(20.45%)通过对两组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患者的情绪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护理策略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院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统计,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为以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88例,年龄32~70岁,平均51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对照组88例,年龄39~71岁,平均55岁,其中男性43例,女性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方法包括:①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时刻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换气。②对于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肪、高蛋白质、无刺激易消化食物的饮食原则,合理膳食。③随时做好心理护理,阻断患者的负性思维,不断强化患者的自信心,激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欲望。④对于患者的自身清洁也要特别注意,注意皮肤护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瘫痪程度。⑤有效沟通,加强认知心理干预。与患者交流时,语调细腻,温柔,尊重患者,体谅患者,随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发生跌倒、自杀等意外。⑥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消除患者疑虑,更多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2.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主要包括中医情志疏导护理、早期康复锻炼护理、穴位按摩、贴敷、针灸疗法等。护理方法:①中医情志疏导护理: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包括:语言疏导法、以情胜情法、静心宁志法、转移法等。运用积极的语言,耐心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保健知识,在护理过程中随时给予口头肯定,可以多听听欢快的音乐,多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随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听音乐等,不仅愉悦情志,更能转移病痛,注意力转移。平衡不良情绪,诱导患者开怀而笑,发挥情志的正性效应;②早期康复锻炼护理:主要为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肢体运动训练等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理解支持,指导训练。多鼓励患者开口说话,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③穴位按摩、贴敷护理:患者住院后,由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以揉捏的手法按摩相应的穴位,如百会(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肝胆腧(双)(疏肝利胆,理气明目)、合谷(双)(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等穴,每穴按摩10 min,每天3~7次。并且随时赋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有节奏,有条理的进行训练,不断改善抑郁的效果。

1.3 效果评价标准[2]:依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的抑郁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评分,<8分为正常,8~19分为轻度抑郁,19~26分为中度抑郁,>26分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说明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正常25例(28.40%),轻度抑郁27例(30.68%),中度抑郁29例(32.95%),重度抑郁7例(7.95%)。对照组正常10例(11.36%),轻度抑郁29例(32.95%),中度抑郁31例(35.23%),重度抑郁18例(20.45%)。通过对两组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3 讨 论

脑卒中后抑郁反应发生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由于存在语言和肢体障碍,很多患者的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所以在脑卒中临床观察中应严密观察,改善肢体功能,尽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减少抑郁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患者脑卒中后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角度全面评估患者,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对症护理,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对症护理后患者明显恢复,重症抑郁患者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可痊愈,患者身体,心理等基本恢复正常。通过护理后,患者身体得到明显改善,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能力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心态积极,心理压力明显减轻,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护理疗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勇.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931.

[2] 徐满英.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新中医,2014,46(12):22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66-01

猜你喜欢
中西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感染性小腿骨皮缺损15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探讨9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与护理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于对尿毒症患者中西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