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2016-01-29 19:4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白城13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会危险因素脑卒中

姜 颖(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浅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姜 颖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它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为此,本文仅就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略谈体会,简要阐述。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体会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它是脑血管疾病(CVD)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0%,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1-2]。急性CVD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和成人残障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为此,本文仅就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略谈体会,简要阐述。

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把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两大类,其中可干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

1.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①年龄:CV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55岁后发病率高,每增10岁,脑卒中发生率也约增1倍。②性别: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③遗传因素:有父母双方卒中史的可增加子女率中的风险。患有遗传性动脉病、马方综合征和Fabry病均能增加卒中的发生率。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①高血压:是CVD最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卒中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②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风险增加3.6倍。③高血压症:著多资料研究显示,血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25%。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47%。④心脏病:如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都可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且随年龄而增加风险。⑤吸烟及酗酒:可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心律、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吸烟及酗酒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约2倍及出血卒中风险2~4倍。⑥镰状细胞贫血:基因异常的纯合子患者,20岁前脑卒中累计发病率超过11%,多发生儿童患者。

2 脑卒中的预防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CVD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VD的发病率。

2.1 CVD的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在社区人群中早期识别具有卒中危险因素尚无卒中发作的特定人群,开展综合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使CVD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①防治高血压:其措施包括控制体质量、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坚持应用降低药物,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②防治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7 mmol/L)。③防治血脂异常:以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辅以药物治疗。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加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效果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和可溶性黏性纤维,同时减轻体质量增加有规律体育活动等。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④防治心脏病:对房颤患者,可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口服阿司匹林50~300 mg/d;有心脏瓣膜病变的房颤者也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冠心病高危患者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 mg/d。⑤戒烟及限酒:均能预防或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及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⑥防治镰状细胞贫血:对于镰状细胞贫血者可间断给予输血治疗[3-5]。

2.2 CVD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寻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6-8]。①病因预防: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病因预防,基本与一级预防相同。②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③抗凝治疗:对已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治疗。④干预缺暂性脑缺血发作: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风险极大,所以应积极寻找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

总之,许多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密切关系,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庸晋,宋国华.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92-608.

[2] 雷寒.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7-575.

[3]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197.

[4] 张韩英.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64-65.

[5] 陈后勤,张险平,倪白云,等,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9,30(5):524-526.

[6] 陈国军,于永娜.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7):89-91.

[7] 刘明雅.卒中后高血压的处理[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5):434.

[8] 黄岗,赵晓辉.卒中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6-7.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95-01

猜你喜欢
体会危险因素脑卒中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