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2016-01-30 02:5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脑桥软化正确率

马  槐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马 槐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目的 探索CT和MR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脑桥梗死的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脑桥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分别行CT和M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MR诊断出55个脑桥梗死病灶,23个脑软化病灶,CT诊断出44个脑桥梗死病灶,18个脑软化灶;其中MR和CT在脑桥梗死病灶的上部病灶、中部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下部病灶,P<0.05;在脑软化灶上,上部病灶和中部病灶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下部病灶,P<0.05。结论 CT对于上部和中部病灶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疑似有上部和中部病灶的脑桥梗死患者可行CT检查辅助确诊。

CT;MR;脑桥梗死;诊断符合率

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预后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其中脑桥梗死的临床表现差异非常大,部分患者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患者表现出大脑基底节或是放射冠区病变临床表现[2]。目前,关于脑桥梗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脑桥梗死的CT、MR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脑血管科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脑桥梗死的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在57~75岁,平均(63.7±6.3)岁。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19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

1.2 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行CT和MR检查,其中CT检查方法为:选择64排螺旋CT行CT检查,64排的参数为:电压120 kV,电流400 mA,单层扫描时间为1.5 s,层厚为0.625 mm。在重建层厚时选择5 mm。MR检查方法为:使用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行横断位T1W1、T2W1、矢状位T2加权以及Flair的成像扫描。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其中计数数据的两组间检验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比:在检查结果上,经MR检查,48例患者中共检出有78个病灶,其中55个符合脑桥梗死诊断标准,其余23个符合脑软化灶标准。经CT检查,共检出62个病灶,其中脑桥梗死病灶有44个,脑软化灶有18个。可知,两种检查方法的脑桥梗死诊断符合率为80.0%(44/55)。而在MR诊断中,脑桥梗死病灶中有19个上部脑桥,25个为中部脑桥,11个为下部脑桥;CT诊断中,有17个为上部脑桥,22个为中部脑桥,5个为下部脑桥,可见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和下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47%(17/19)、88.0%(22/25)、45.45%(5/11);经统计学分析,上部脑桥和中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下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P<0.05。

2.2 脑桥软化灶的诊断结果对比:脑桥软化灶的诊断上,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78.26%(18/23)。其中MR诊断的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和下部脑桥分别为8个、10个、5个;CT诊断的上部脑桥、中部脑桥、下部脑桥分别为7个、9个、2个,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7/8)、90.0%(9/10)、40.0%(2/5);经统计学分析,脑桥软化灶的上部脑桥和中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下部脑桥,P<0.05。

3  讨 论

脑桥梗死既可以发生于孤立性脑桥梗死中,也可以发生于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部分[3]。脑桥血供来源主要为基底动脉脑桥支,基底动脉脑桥支主要由旁中央支、中央支、短旋支和长旋支组成,而基底动脉脑桥支中的短旋支、旁中央支容易遭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堵塞血管,出现脑桥梗死。所以脑桥梗死的病灶多位于脑桥上部和中部[4-5]。

在本研究中,经CT和MR检查显示,患者的脑桥病灶和脑软化灶主要位于上部脑桥和中部脑桥,下部脑桥的病灶较少。而在影像学的诊断上,MR的诊断正确率高于CT检查,故而大多数医院将MR检查作为脑桥梗死的首选方法。但是大部分医院的MR检查无夜间检查,急诊中发现怀疑有脑桥梗死的需行CT检查,而本研究中发现CT检查对于脑桥上部和中部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下部脑桥病灶诊断正确率低。行CT检查中,以听眶线为扫描基线,上部、中部脑桥受到亨氏暗区的影响小[6-7]。故此对于脑桥梗死病灶和脑软化灶的上部、中部病灶可采用CT检查诊断,但是下部病灶采用CT诊断正确率低,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脑桥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对于怀疑有上部、中部脑桥梗死病灶的患者,可采用CT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以听眶线为基线进行扫描,且CT检查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属于无创检查,患者更容易接受,但是在下部病灶的诊断上不宜采用CT检查。参考文献

[1] 黄如月,易兴阳,邵敏洁,等.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393-396.

[2] 殷雁,金钰,孙庆华,等.磁共振成像在脑桥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89-1292.

[3] 陶丽红,张新江,符长标,等.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脑桥旁正中梗死与脑桥腔隙性梗死的比较[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8):606-611.

[4] 马玉宝,徐全刚,崔荣太,等.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头颅磁共振影像对比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4):389-392.

[5] 徐杰,夏程,陈会生,等.两种不同类型单侧孤立脑桥梗死发病机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4):56-61.

[6] 尼沙古丽·吐尔逊,朱沂,高雪梅,等.单纯脑桥梗死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3-18.

[7] 陈湘,葛璘.103例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71.

R445;R743.3

B

1671-8194(2016)30-0108-01

猜你喜欢
脑桥软化正确率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不同处理对冷藏“安哥诺”李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意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