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2016-01-31 06:29姣,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疏肝血瘀活血

吴 姣,吴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吴 姣,吴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影响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吴敏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有共同的致病机理,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临床上,运用脏腑辨证法从肝论治,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

疏肝活血法;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可出现诸如颈部肿块、颈部胀闷、咽有阻塞感或伴有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亦有无临床症状者[2]。女性较男性常见,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增生或胶质性结节[3],本病属于中医“瘿瘤”范畴。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4],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及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5],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6]。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女性,相当于中医“乳癖”范畴。吴敏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学验颇丰。她认为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常同时存在,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宜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气滞血瘀痰凝是共同致病因素

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结节产生原因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认为主要与接触放射线、自身免疫、碘摄入量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还可能与病毒的感染以及饮酒有一定的联系[7]。医学研究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下丘脑-垂体-卵巢-乳腺内分泌轴平衡失调有关,其中雌激素分泌增加,孕激素分泌减少,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8]。中医认为二者多因患者饮食失宜,或工作烦劳,情志内伤,肝气疏泄失司,郁结不化,脾气随之受累,运化失司,津液失于输布凝聚成痰,痰凝与气郁相互搏结;肝气郁久化热,热灼阴液,气滞血凝留滞于颈前、乳络所致[9]。

吴敏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以西医客观指标为依据,认为瘿瘤、乳癖两病虽病位在表,其发生与外受邪侵、内伤肝脾有关,但主要与内伤有着密切关系。其病位多在肝、脾、肾,均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然多责之于肝郁血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二者形成的影响应被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持续的生活压力及工作透支,导致人体内环境紊乱,肝脾肾功能失调。

《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诸郁之中以气郁为先。肝喜条达主疏泄,若长期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滞肝经蕴结于颈前,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瘿瘤;壅于乳房,乳络阻塞不通,气血周流失度,循经留注乳房凝滞结块,发为乳癖。肝旺克脾,或饮食劳倦不当,脾失健运,水液津液失于输布聚而成痰;或肝郁日久化火,煎灼津液成痰;痰气交结或热灼津伤,影响血液运行输布而致血瘀,气滞血瘀痰浊共同壅于颈前、乳房而发病。

2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为基本治疗大法

《内经》曰:“木郁达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结者散之。”吴敏运用脏腑辨证,病证结合,采用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临证加减。

吴敏平素用药强调平衡、平和,讲究阴阳平补,气血调和,寒热适中,标本兼顾,综合调治。根据这一思路自拟疏肝活血方用以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方药组成:柴胡、香附、白芍、川芎、莪术、赤芍、半夏、陈皮、生地黄、浙贝母、夏枯草、僵蚕、甘草等。本方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配以化痰散结之品,方中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臣以香附、川芎、白芍、莪术、赤芍、半夏、陈皮、浙贝母、夏枯草、僵蚕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莪术不同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调节血液流变性作用[10]。浙贝母、莪术相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破血行气;夏枯草含有众多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如果酸、迷迭香酸甲酯等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1];佐以生地滋阴清热,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白芍共奏柔肝缓急之效用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之功。兼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芩、连翘、玄参、麦冬等养阴清热之品;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加入肉苁蓉、菟丝子、川断、杜仲、炒白术、淮山药、砂仁、厚朴花、枳壳等温肾健脾、行气化湿之品。吴敏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月经前后用药的变化,月经前当以疏肝为主,因“肝主疏泄,主冲任二脉”,经血能按时顺畅而出,肝气就不易郁结;月经后应以养血为主,经血外泄,血室空虚,肝气易亢,养血能柔肝敛气。

3 典型病案

范某,女,25岁,2013年10月8日初诊。主因“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个月前体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血清抗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偏高。症见颈前无特殊不适,腰酸怕冷,疲倦乏力,头晕时作,情绪欠佳,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LMP)2013年9月28日,量可,色暗红,经前乳房胀痛,腰部、少腹疼痛,无血块,无怕热、汗出、无心慌手抖,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查体见右侧颈前部可触及一肿物,表面光滑,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无触痛,皮色正常;双乳皮色如常,双乳外上象限可扪及片块状增厚,边界清,质地中等,与周围无黏连,轻触痛,乳头无异常分泌物,双腋下未触及淋巴结。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肿大伴右叶结节可能(0.7 cm×0.5 cm),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3级;乳腺B超示双侧乳腺增生,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1级;甲状腺功能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0.9 ng/ml,甲状腺素(TT4)69.6 ng/ml,促甲状腺素(TSH)1.05 uIU/mL,游离T3(FT3)3.6 pg/ml,游离T4(FT4)1.08 ng/dl,TG-Ab 39.67 IU/ml,TM-Ab 894.69 IU/ml。辨证属“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治法宜疏肝活血、补益肝肾。方药:柴胡、香附、白芍、川芎、白芷、紫草、生地黄、天麻、女贞子、墨旱莲、浙贝母、夏枯草、炒僵蚕各10,甘草3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疲倦乏力、头晕较前好转,胃脘部偶有不适,食纳不香,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弦原方去天麻、白芷,加白术、茯苓、法半夏各10 g,继服14剂。

三诊:患者经行乳痛稍作,情绪较前明显好转,口干欲饮,胃脘部隐痛,稍感乏力,余未见特殊不适。舌暗红、苔白腻、脉细弦。上方去香附、紫草余继服。患者续用此方加减半年余,复查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肿大伴右叶结节可能(0.5 cm×0.4 cm),TIRADS 3级,甲状腺功能示TSH、FT3、FT4正常,TGAb 40.05 IU/ml,TM-Ab 134.06 IU/ml。患者甲状腺结节未见明显增大,无不良反应,嘱患者3~6个月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乳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如有不适门诊随诊。

按:此患者为青年女性,平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阻碍血液运行,聚于颈前发为“瘿瘤”,气郁乳房结而为块,发为“乳癖”。血络不通而致疼痛,结合患者经前乳房胀痛,腰部、少腹疼痛,平时腰酸怕冷,疲倦乏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肝郁血瘀、肝肾不足证”。方中柴胡、香附调达肝气、疏肝解郁,白芍、川芎、紫草、甘草活血通络止痛,浙贝母、夏枯草、僵蚕化痰散结,辅以天麻平肝之用。患者平素腰酸怕冷配以二至丸、生地黄等以滋补肾阴,全方共奏疏肝活血、补益肝肾之效。二诊中患者胃脘部不适,乃肝旺克脾、脾失健运,故加白术、茯苓、法半夏健脾化痰。三诊患者口干欲饮,去温性较强的香附,患者胃脘部隐痛、无乳胀,去性寒之紫草。患者半年后复查甲状腺结节未见明显增大。整个疗程辨证准确,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4 结语

甲状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利用中药治疗这两类疾病有很大优势。吴敏认为在使用中药之前,首先要明辨良恶性,恶性者建议手术治疗。临证治疗应谨守病机,病证结合,衷中参西,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并运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注重疏肝活血化痰,因人制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0):783-786.

[2]管丽佳,陈洁.陈洁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J].陕西中医,2015,36(4):479-480.

[3]邵迎新,陈志敏,许淑芳.浅述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结节[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9):563-565.

[4]陈丽芹.1600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74-2075.

[5]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13.

[6]夏庭伟,杨越,何俊安.何俊安治疗乳癖方药精微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464-466.

[7]仇莲胤,阙华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2,27(4):489-491.

[8]李卉,黎晓彤,宁平,等.女性乳腺增生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17-19.

[9]周鹏飞,吴学苏.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5):733-735.

[10]李林,陆兔林,卞慧敏,等.莪术活血化瘀有效物质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40-42.

[11]林慧,梅全喜.夏枯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及临床运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17-1718.

R581.3

A

1006-3250(2016)11-1557-02

2016-05-10

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BL2013040)-甲状腺结节诊疗体系的规范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BM2012064)-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病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结节和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示范应用研究特色业务建设项目

吴 姣(1989-),女,江苏连云港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吴 敏(1957-),女,江苏南京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研究,Tel:15365151208。

猜你喜欢
疏肝血瘀活血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话说血瘀证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