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研究

2016-02-02 19:18骈韵頔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音频课程设计

骈韵頔(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关于《音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的研究

骈韵頔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影视、动画等多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音效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的高职学生,如何能够通过行而有效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使其掌握音效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基于《音效设计》课程授课过程中所积累的众多经验与感受,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成功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

音效设计;音频; 声音素材

前言

《音效设计》是培养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为视频配音乐与音效的能力,其中又以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能力与设计能力最为重要。

那么整个课程中应主要讲授与要求学生们练习哪些内容才能令他们尽快掌握音效设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将这些内容有计划地在课程中最大化程度地实施?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音效设计》课程概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录音艺术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音效设计》课程,以训练其对音频素材处理以及拼贴的能力。

在往年的《游戏音效设计》、《动漫音效设计》等实训课中,由于教学周期短,学习时间紧迫,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制作、拼贴音效的技能,而无法培养出他们对声音的想象力与设计感。

例如为行走的人配脚步声,看似很简单,学生会将脚步声的音频素材在进行过简单的处理之后,配合着视频中行走之人的动作,将音频素材对齐拼贴在视频下方,之后导出成音频。这种处理手段看似没有问题,实际却忽略了很多细节,如行走之人的行走距离、行走场地以及行走方向等,这些因素都能够促使脚步声的状态实时地发生变化,而学生往往很容易忽略这些变化因素,即使少数学生能够注意到,却无法通过有效手段将脚步声变成自己需要的效果,这些就是他们缺乏对声音的想象力与设计能力的体现。

假设行走之人在教学楼中行走,因行走场地的封闭,脚步声便会有回声;假设行走之人从教学楼内的一端走向另一端,而听到声音的人根据所站位置的不同,对于声音的处理又会有所不同,如脚步声声音大小的变化以及脚步声移动的相位处理等等。

除以上问题之外,学生还经常会容易忽略对背景音效、环境音效,以及一些存在于画面外的音效的设计。例如环境音效,一般是为了表现视频场景的特殊意义,它可以是自然的、人文的、幸福的、抑郁的、恐怖的、虚幻的等等。如果设计得好,环境音效则会成功展现出设计者所想要展现的情绪。

能够拥有这些对于声音正确的想法与处理能力,取决于学生可以通过《音效设计》这门课程培养出自身对声音一定的想象力与设计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将原本的《游戏音效设计》、《动漫音效设计》等多门实训课程整合成了《音效设计》这门课程,以便加大学生们的学习强度与实践力度。

二、《音效设计》课程的过程设计

因为学生在面对声音素材时,经常考虑不到音量需要变化、声像需要改变等因素,并且不会恰当地使用效果器来改变声音,他们缺乏对音频变形手段的了解,更缺乏对音频处理能力的锻炼。

如果一开始便利用效果器等较为复杂、难学的手法来教学生获取新的声音,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若只让学生单纯地学习一些音频的剪辑拼贴手段,那么他们只能通过从网络上搜寻或购买自己需要的声音来获得声音素材,而无法有效利用自己手上所握有的资源。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令学生对《音效设计》这门课程充满兴趣,又不觉得太过难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本项目研究的目的。

课程的第一步,并不是急于将声音变形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玩游戏或观看动画短片的方式,将大家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在其中学到该学的东西。

例如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过动画短片《猫和老鼠》。而在播放动画片之前,需要事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短片之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的音效,并提醒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短片播放结束之后,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各组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与理由。

对于学生们来说,第一次带着问题看动画短片,会显得认真许多,然而即使他们以百分之百地投入认真观察,也无法一次性准确回答出这个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归类出动画短片中所出现的音效类型,如器乐音型类音效、器乐音型变化类音效、电子类音效以及电子变化类音效等。

在回看动画短片中具有器乐音型类音效的片段中,少数学生能立马反应出,此处的音效是由乐器演奏的音型构成的;而对于器乐音型变化类音效,往往是由乐器演奏的音型素材加上效果器效果所致。比如其中有一个片段,为了表现汤姆猫不小心撞到头头晕的效果,此时的声音是将一种吹奏乐器所奏的长音添加了振荡器效果,而这种做了变化的器乐音型类音效,学生是很难第一次就准确地做出判断的。但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他们或多或少能够感知出这种声音的实质。

因此,通过学生在课上一同思考性地观看动画短片,再经过教师的多方面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等方式,可以促进他们对于音效的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对于学生在面对视频配音效时,思考选择使用哪一类的音效,制作怎样的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课程的第二步,要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动画短片的画面与音效的结合,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了与画面更好地契合,音效具体做了哪些变化。

例如在画面切换时,同一个动作所使用的音效也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在室内举枪射击,画面在这个过程中由远景切为近景,声音自然而然也要因为画面的改变而起到变化,此时就需要将音效在混响以及音量上做出改变。

再例如一辆飞驰而过的火车由画面的左方向右开,之后再从远景切至近景,最后画面切入了车厢内的乘客,在这些画面的变化过程中,声音也必须随着画面的变化做出在声像、音量等多方面的改变。

又如一个人站在路边,此时一辆警车从他的左方疾驰而来,经过他之后又向右疾驰而去,在这一过程中,若要刻画出站在路边这个人的听觉上的感观,就需要将警车的警笛声在音高、声像以及音量上都做出相应的处理。

课程的第三步,需要开始培养学生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大一上学期的《数字音频软件(一)》课程中,学生们对于使用Nuendo与SF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只需他们发挥自己对声音的想象力,就可以上手实践自己对音效素材的变化处理。

课程的第四步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上由教师出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各自现场做出或收集到需要的声音素材,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培养学生们对于声音的想象能力与处理能力。首先是对静态声音方面的练习:比如如何将一个软绵无力的脚步声变成一个雄浑有力的脚步声;又如如何将涓涓溪流声变为水管中流出的水声;再如如何将一个男高音变成一个女中音。

然后则是对于动态声音方面的练习:比如之前提到过的移动警车的警笛声;火车在行驶中的画面切换;室内射击时的远近景画面切换等。

再之后是对于虚拟声音的练习:如一些比较滑稽的画面和一些可以用较为虚幻的声音去表达的画面,像之前提到的汤姆猫撞到头头晕的画面,则可以设计并利用软音源制作一些短小逗趣的音型化音效,利用音色、织体等特点来突出汤姆猫的形象。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即课下教师必须提供一些无声视频动画文件,让学生练习为其设计和制作音效。

三、效果器使用的教学

在对音频素材的变化中,效果器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一些可以对变形声音起到较大作用的效果器,如EQ、混响、Delay,以及一些能够制作特殊音响的效果器(如Waves Morphoder声码效果器、Waves Enigma迷幻效果器等),应教会学生掌握其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以下为两个处理实例。

实例一:制作电话音

电话中传出的声音频率通常会在400~2500Hz之间,使用EQ效果器,将高于和低于此频段的其他频段进行衰减,并且还可以将此频段进行适当的增益,具体频段变化要根据不断地试听,针对要变形的声音素材的本身进行相应的调制。

实例二:使用声码器将人声进行变声处理

使用Waves Morphoder声码效果器时,通过对Synth的设置,可以将人声变出很多种预置效果,如Robotic、WarmPad、Electric等效果声。

以上只是利用效果器处理声音的两个简单的例子。好的声音设计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需要实现的手段,而合理地使用效果器可以使声音素材产生丰富的变化,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尝试和摸索,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自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手中的工具。

四、总结

综上所述,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其重点与难点,更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而在《音效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能力则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以及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多尝试、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能掌握快速的、准确的声音设计方式。

猜你喜欢
音频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