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变奏”的探究
——基于活力教育视角

2016-02-03 07:0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00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生动活力节奏

顾 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变奏”的探究
——基于活力教育视角

顾 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摒除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体验与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活力教育视角;“变奏”

长久以来中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很单一,学习一首新歌的顺序就是教师范唱、学生识谱、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显然,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学生不感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因此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要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但不是说传统的音乐教学就要全盘抛弃,相反,怎样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变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服务,已成为现在初中音乐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任务。

一、生动与主动生发活力课堂

“生动”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的生动;三是教学方法的生动。 心里想着学生,即使是枯燥的发声练习或是节奏练习,也可以变得生动活泼。教学生动了,学生们学习才会有兴趣,才能激发她们对音乐的喜爱,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与生动相对应的是学生层面的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的生动性也是有局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她们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为,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的艺术体验。

1.欣赏新疆音乐,调动学生的“想”,开启音乐思维

上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放了一首新疆民歌《达板城的姑娘》,然后提问:你能听出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家都能听出是新疆民歌,也都说出了他们的理由,比如节奏比较欢快、情绪是热情奔放的、速度比较快等等。通过这么一问一答,开门见山地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极其鲜明的节奏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2.感受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体验音乐情感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拍新疆民歌的基本节奏×××︱××,然后请三个会跳新疆舞的学生上来为大家跳一段新疆舞,下面的同学用刚学会的节奏型为她们打拍子伴奏,之后我又鼓励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学做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同学们都很兴奋,积极参与其中,在开心愉快的活动中体验音乐。

3.交流风土人情,调动学生的“听”,理解音乐内涵

感受了一番新疆音乐的热情奔放,体验了一阵新疆舞蹈的欢快活泼后,我让学生们交流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这是让他们在课前预习的),同学们通过互相交流查找到的有关新疆的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新疆,体验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丰富的物产等)。

4.学唱新疆民歌,调动学生的“唱”,进入音乐角色

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体验和感情积淀后要唱出这首歌曲已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用歌声生动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在唱完第一遍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回答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在之前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还和学生一起对歌曲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二度创作,这样学生不会因为重复的演唱而感到乏味。

5.演绎民歌艺术,调动学生的“能”,享受音乐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们一边唱,一边跳(可以用刚才学会的舞蹈动作,也可以自己创编),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

二、传授与创作成就活力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就如同算盘一样,拨一下动一下,很少有主动投入的情况,创新意识和热情都受到极大的抑制。新课标指出,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现在音乐教学开始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例如,我听过的一节初一的音乐课,老师的课前游戏是借助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生日歌》旋律,自编自配歌词“我们欢聚这里,一起来做游戏,处处欢声笑语,音乐神奇无比。”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了这首重新填词的歌曲,然后教师接着改变节奏唱第一句,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接唱了后三句,进行了四次不同的变奏。附:游戏节奏

变奏一 4/4+3/4 xx x x . | x x - .|…

变奏二 3/4 xx x . x| x x - .|…

变奏三 3/4 x . x xx| x x - .|…

变奏四生齐唱,师作节奏旋律填充。熟悉的旋律填上创编的歌词,变换不同的节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参与音乐实践。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这一环节为接下来歌曲《红河谷》拓展任务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拓展一开始,老师让学生聆听四个不同版本的《红河谷》音乐片段,并思考:这四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学生回答,音乐的速度、音色、节奏、演唱形式等不同。教师总结,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变奏”。之后同学们一起进入“i 精彩”板块(老师自制的音乐软件),了解有关变奏的音乐小知识。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能够操作的变奏方式进行体验尝试。例如:变化速度;改变节奏;旋律加花;添加引子、尾声;变换音色等等。教师最后有选择的展示变奏成果,作点评与肯定。并出示“图形谱”,引导学生完成多种方式变奏的衔接,再度形成全新的《红河谷》。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教学理念。

三、静态与动态营造活力课堂

传统的音乐课堂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一般是呆板、静态的文化课形式。静态与动态相互补充,是音乐课堂较为理想的一种活动状态。比如我们可以把音乐课放到学校的草坪上,让中学生更好的沐浴在阳光下,看到绿色,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中,让青春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舞动,真正实现放下包袱,享受音乐乐趣,激发音乐兴趣的教育初衷。也可以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鼓励学生善于倾听生活中有律动的细节,甚至可以将能发声的生活器具合集起来,别开生面的举办教室音乐会,一起在课堂上分享。音乐课堂真正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创造的热忱,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中摒除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体验与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

猜你喜欢
生动活力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活力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YOUNG·节奏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