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16-02-03 06:38李璐瑶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书场说书人书目

李璐瑶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扬州评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李璐瑶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2500年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文学著作。扬州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著名的文化古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别具特色的中式园林,其中,“瘦西湖”就受到国内外造园专家的喜爱。正因为他的底蕴深厚,造就了扬州“曲艺之乡”的美称。扬州音乐文化和戏种是非常丰富的,而扬州评话就是其中之一。扬州评话是一种以扬州方言为词的曲艺说书形式,节奏明亮欢快,语言生动有趣,表演讲求细致入微,动作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地方色彩及其浓郁。流传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主要流行于苏北地区和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在2006年的时候,扬州地方曲艺评话和清曲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评话;传承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扬州积攒了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扬州话对扬州曲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地区的文明象征,它的存在至少已经有三四百年了,没有扬州方言做评话的歌词,扬州评话是不会对中国曲艺有如此之大的影响的。至今还保留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有趣,使用频繁的日常生活语言。扬州很多曲艺都是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如:扬州清曲、评话和扬剧。这些曲艺都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同时表示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需要我们去了解保护和传承。评话始于明末,到了清初迅速发展,盛于清代中叶。

当前,科技发达,网络发展迅速,年轻人衷爱流行快餐文化,忽视具有地方色彩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导致了他们的发展停滞不前。扬州评剧就面临着非常窘迫的困境,演出队伍编配不齐,听众年龄偏大后导致来书场的次数减少,相应的演出次数大幅度锐减,书场陈旧设备老化,后继乏人。从清初开始,这些艺人就不断得代代相传,口口相授,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作为我们新一代扬州人就更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艺术文化。为了缓解困境,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评话的传统书目、评话的方口圆口、艺术特色和书场模式演变来阐述和梳理扬州评话的发展史和传承方法,做新一代的艺术传承人。

一、评话的传统书目

戏曲书目是最能够反映此领域的艺术成就概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扬州评话书目极其丰富,相对著名且收藏数目较多的如:《三国志》、《东汉》、《水浒》、《清风闸》、《善恶图》、《扬州话》等。这些书目被改编为评话演出都是建立在以下三个特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贴合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幽默感。他们各自曲折而完整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不仅吸引了平民百姓,且在达官贵人之间广为流传,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与赞赏。

笔者走访了现代评话表演艺术家之一的杨明坤老先生,他在扬州为了扬州评话的传承而努力着。经过与他的交谈了解到扬州评话的传统书目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敷演历史故事,兼评忠奸善恶,如《隋唐》、《三国》等。

第二类:歌颂农民起义,谴责封建压迫,如《水浒》中的武松和宋江等。

第三类:褒赞民族英雄,颂扬爱国主义,如《岳传》、《靖难故事》等。

第四类:赞美清官义士,向往清明政治,如《包公案》、《海公大红袍》等。第五类:假借荒唐人物,针砭社会时弊,如《清风闸》、《扬州话》等。

第六类:编织悲欢离合,衍说才子佳人,如《二度梅》《粉妆楼》等。

二、评话的方口与圆口

扬州评话的说表,有“方口”与“圆口”之分。方口是一种清晰、沉稳的发音,主要还是按照台本的套路表演,没有太多即兴发挥的地方,方口与官话很像,所以大多引用文言文和古语诗词,且特别青睐于四言或六言句式的,这也为了方口段落强烈的节奏感坐下了铺垫。也由此表现出了方口语句整齐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点。圆口是一种圆润、轻快、连贯的发音,和日常生活用语十分接近,常常夹杂一些低俗的上话。与“方口”最大的不同地方就是即兴表演居多,与文言诗句的牵连很少,语句灵活,节奏多变。

说书人是根据他们表演时使用方口和圆口的不同组合来区分流派的。方口的风格和官话是十分相像的,而圆口的语言是运用日常生活用语。所以在欣赏表演时不难发现,往往说方口表演的角色大多是英雄,这样可以把英雄威震八方的男子气概用沉稳的发音和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来。说圆口表演的通常都是小人物,还有在表现说书人自己的评论私白部分,而一般的叙述或描写却是方口圆口兼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进行改革创新。在方口圆口这方面可以借鉴2015年央视春晚,京剧名家于魁智反串的流行歌曲《奔跑》,把这首歌演绎出全新的味道。加入了京剧特有的咬字归韵,使这首歌听起来字正腔圆,辉煌大气,传达了戏曲不同于流行音乐的独特美感。在此之前还有1989年创作的《唱脸谱》,在歌曲中引入了京剧的腔调,也属于创新,并在当时引起轰动,形成京剧热。评话也可以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老歌新唱,吸引人们的关注,做到更好的传承。

三、评话的艺术特色

扬州说书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细、严、深、实。

“细”讲得是刻画入微。说书人在台上讲述当时发生事件起因过程结尾,和剧中各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独白时,总是讲究精雕细镂,丝丝入扣,使人感觉身临其境。“严”,指的就是结构严谨,讲究字斟句酌,毫无缕析。一般情节开始头绪非常多,条理不清晰,但是每部书都有自己的主题,这也就是所谓的“书胆”。说书人永远竭尽全力地把书讲好,不仅开头认真,过程与尾巴是一丝不苟地用心演说,体现他们精益求精的追求艺术的态度。“深”是指深入透彻。扬州评话中很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评”。扬州评话描写人物深刻,在揭示事件本质上也是刻画入微。说书人在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中,会加入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借此提出思索与议论。“实”,就是真实,不虚假,。经验老道的说书人最讨厌的是空口说白话,他们讲究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会用充足的理论支持来描绘每一个细节,绝不会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四、评话的书场模式的演变

在以前,喝茶听书是人们最普遍也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书场就是为了利于说书人与听客们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历史的变迁也带动着书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场即是指说书的场所,场所与场所之间也是有类别之分的,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就是露天书场。

民间说书都是在街头巷尾,艺人划地做场,听客们有坐有立,把街头围得水泄不通。但是这简易的场所易被天气优劣左右,一到下雨天,书场就不能运作。嘉庆年间人林苏门在《邗江百吟》中说,按照扬州的习俗,每逢大小喜事,就会请说书人来给宴请的宾客说书。堂会书场正式登场,所谓堂会就是指主人家的房子。堂会书场代表了书场从露天到室内的一大进步。再看茶社书场,从名称可知是在茶馆里设立书场,也可从中发现人们听书的环境要求提高了,茶社里听客们一边听书一边品茶,享受着美好休闲时光。还有专业书场。专业书场人们又称之为“清书场”。清书场与茶社书场的区别在于清书场常年都有艺人演出,并设有固定的书台;茶社书场不需要天天说书,更多的是来品茶的茶客,说书旨在娱乐,他的书台也没有清书场那么专业。而现在,面临着听客老龄化的状况,很多书场都在社区里开设了社区书场,这是为了方便书客们就近听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评话,是具有扬州地方艺术特色的曲艺说书形式。随着时代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地吸收新文化经历了很多磨练。一直以来,扬州评话被人们所追捧和喜爱,它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还引起过海外汉学家的兴趣,其中了解到挪威的易德波就是爱好者之一。笔者通过对评话书目、方口圆口、艺术特色和书场模式的演变四个方面的了解,认为这么有艺术魅力的评话,现在却面临着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作为新一代艺术传承人非常的惋惜和心痛。因此,作为新一代扬州评话爱好者,通过该文的梳理使喜爱扬州评话的人更加深入和系统化的了解它,使更多的人重视传统曲艺的传承,使之发扬光大。

[1]易德波.扬州评话中的“方口”与“圆口”[J].方言,1994(2).

[2]韦明铧.有声有色的扬州评话[J].江苏地方志,1998(3).

[3]肖淑芬.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J].价值工程, 2014(30).

[4]董国炎.扬州评话论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包佩娟.浅谈扬州评话的发展与传承[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9).

猜你喜欢
书场说书人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Max讲故事——说书人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