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探索

2016-02-03 14:33杨谋幸宁海县城建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宁海县宁海部门

杨谋幸/宁海县城建档案馆

“十二五”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记忆工程”是以城市发展为脉络,对城市历史面貌、发展变迁、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以专题片、照片、画册、展览等多种形式展现和留存的系统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城市公共建筑、水利交通、市政园林、旧城改造、文化教育、新区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的重点实施工程,涉及住建、交通、水利、公建中心、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是传承历史的使命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城市记忆工程”成果在开展城市规划研究、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助推经济发展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以宁海县为例,谈谈中小城市如何做好“城市记忆工程”。

1 宁海县“城市记忆工程”实施的成效

根据浙江省、宁波市关于开展“浙江记忆”“宁波记忆”工程的总体安排,结合宁海实际,宁海县委于2012年9月作出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宁海记忆工程”的决定。“宁海记忆工程”共包含十个子项目,“宁海城市记忆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之一,宁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12年启动“宁海城市记忆工程”,对旧城区拆迁前的原貌和拆迁过程,以及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设过程、建设成就等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记录。

自工程实施以来,大量工作成果较好地体现了记录城市发展印记的功能,也为宁海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县住建局以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为契机,相继编辑了《宁海城建30年》《宁海城市建设之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生态宁海 诗化缑城》《画说宁海》等多本书籍,制作了《品质宁海》《构筑现代都市 建设美丽宁海》等专题片,工程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图像档案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全县各类创建评比、招商引资等活动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县城建档案馆积极服务中心工作,为县“三改一拆”办公室建立省级考核台账、宁波市政府“三改一拆”成果布展、县国际会展中心开展体育用品博览会等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重要性在各个层面显现出来。

2015年,宁海县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美丽县城创建试点县。根据美丽县城创建三年行动规划,“城市记忆工程”被列为美丽县城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记忆工程”直观记录美丽县城的建设过程,留下的档案可以让后人了解美丽县城建设的足迹;对相关档案材料进行合理宣传,有利于更多群众了解和支持美丽县城建设,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发“城市记忆工程”成果,编研美丽县城建设的各种精品图册,制作大型专题宣传片,向全国介绍宁海、吸引了更多有心人士支持宁海发展并到宁海投资创业。作为美丽县城建设的牵头单位,县住建局根据美丽县城创建三年行动规划,调整“城市记忆工程”实施方案,排定记录项目明细,落实专项资金,要求各责任部门加强联系,借助专业影视机构的设备与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城市记忆工程”工作的开展。

2 “城市记忆工程”实施中的问题

2.1 工作缺乏系统联动性

目前,“城市记忆工程”记录范围不广、重要领域遗漏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无法独立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开展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缺乏联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责任意识,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的情况比较明显。

2.2 工作缺乏一定深度

以宁海县为例,虽然我县“城市记忆工程”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传承历史的角度分析,我们所做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表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注重于“看得见的部分”,即重点对城市原貌、建设与变化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并辅之以简单的编辑操作,这样的成果较为粗糙,也缺乏深度。在工作中。我们忽略了对城市之根的追忆。如,虽然我们对老城区里的古建筑等进行了拍摄,但没有挖掘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渊源、文化元素等,制作成果无法反映历史文化背景信息,缺乏深度。

2.3 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城市记忆工程”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近年来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工程覆盖面更是逐步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囿于工作精力和知识面存在的局限,“城市记忆工程”实施者难以顾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受体制制约,政府部门很难增加更多“城市记忆工程”工作人员的编制,这就要求开展工作要吸收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智力支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社会参与程度并不高,社会公众对于这项工作缺乏参与热情,工作推进存在难度。

2.4 记录效果低下

目前,中小城市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过程中,采用的记录方式普遍为摄影、摄像,且负责记录工作的人员水平不高,使用的摄录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致使记录效果低下,很难如实反映建筑、景观等的真实面貌,更难以反映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3 改进“城市记忆工程”的若干思考

3.1 实现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中小城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并支持“城市记忆工程”,可在当地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城市记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城市记忆工程”;要求档案部门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相关工作职责,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为开展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保障,使工作更具客观性、系统性、权威性和专业性;还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营造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应要求各责任部门对照“城市记忆工程”的范围和内容,对各自负责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可以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记录;由档案部门牵头,每年不定期地对“城市记忆工程”进行监督指导,内容包括工作开展情况、成果、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狠抓推进促成效。

3.2 提高社会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做好“城市记忆工程”,应当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依靠社会公众的力量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目前,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城市记忆工程”的记录工作不能只依靠相关部门的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公众的智能手机也可实现记录功能。相关部门可以此为契入点,举办系列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到工作中来。如,举办手机美拍比赛、拍客传奇、“城市美我发布”微信PK等活动,吸引广大公众踊跃参与,形成有质量的作品,以此弥补相关部门在开展记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3.3 创新记录方式,打造精品项目

第一,引入航拍技术,提高工作品质。目前,采用的记录方式与手段往往只能反映城市的某个局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引入航拍技术,创新记录手段,提高工作质量。中小城市配备所需设备与人员的相关部门并不多见,可以采取外包方式,对旧城区原貌、城市改造工程、市政交通等跟进航拍,配合原有的地面拍摄,力争做到“城市记忆工程”记录无死角。

第二,建立口述资料,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在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中,不仅要记录城市面貌,还要挖掘城市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元素,这样的工作成果才有足够的深度与含金量。目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精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不了解城市历史文化,或了解得不全面,因而难以在工作中进行深度挖掘。针对这一现状,可通过走访群众、采访史志专家和相关文化人士等,建立口述资料,从中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工作成果质量。

3.4 多措并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相关部门应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进行初步加工,如将图片配上文字说明等,然后集中移交至档案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馆可利用档案学会、文化研究会等平台,围绕当前城市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整合有关资源并进行有效开发,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宁海县宁海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