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馆数字档案开放共享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6-02-03 14:33浙江省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档案馆数据库利用

张 晰/浙江省档案局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乌镇倡议》描绘了未来在全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档案人理应顺应大势,借互联网技术,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实现档案服务社会的效益最大化。数字档案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基础所在。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馆藏档案数字化所形成的电子信息,即将传统的以纸张、照片、录音、录像、缩微胶片等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加工、图像处理、压缩、转换、标引、编目、存储等手段转换成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数字化格式的档案信息资源;二是电子文件网络化归档所产生的电子档案,电子文件是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许多综合档案馆在数字档案开放共享的过程面临诸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点体会。

1 影响数字档案开放共享的因素

一是档案开放鉴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档案馆对数字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思路模糊,投入力量不足,工作程序不规范,特别是在把握档案开放利用与档案保密之间的尺度方面经验不足。实践中,数字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滞后,数字档案开放共享的比例失调。

二是档案开放鉴定的法规滞后、标准缺失。大多数档案馆为规避风险,对档案开放鉴定持保守态度,从严控制,以不开放为原则。2012年,国家档案局要求档案开放鉴定必须进行全文审查,不能依据档案目录标题进行开放鉴定,规定敏感信息不能在互联网开放,但对敏感信息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使得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三是相关的保障机制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2 破解难题的几点思考

一要大力拓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新渠道。档案部门应创新理念,搭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大平台,树立优质档案资源建设理念。例如,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利用现有馆藏形成数字档案资源;二是借助外力形成数字档案资源,如省档案馆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蒋介石资料”数据库;三是购买数字资源,如民国报纸电子版等。

二要加强数字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事档案数字管理的人员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既要具备信息技术管理的专业技能,还要熟悉馆藏,善于发掘数字档案资源。随着数字档案资源的不断增加,工作人员要增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与水平。具体从事数字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工作人员,还要快速提升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担当意识,练好“内功”,以适应数字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三要加强档案利用者需求的深度研究。档案馆不仅要积极提供优质数字档案资源为民所用,还要多措并举开展档案利用者需求研究,针对不同利用群体对档案利用的不同需求,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建立精准开放和精准服务工作模式,大力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成效。

四要大力建设数字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各种类型和主题的专题数据库,是提升数字档案开放共享成效的重要保障。加大建设专题数据库的力度,具体做法应从基础性工作入手,仔细盘点档案馆库存,重新整合档案资源,实行更为科学的分类方法,打破过去按全宗保管档案的惯例,贴近形势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不同利用者需求的各类专题数据库。事实上,档案部门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具备政策性、史料性、参考性、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档案资源利用的多样化需求,这在近几年全省各地档案馆的工作实践中已得到很好的证明。

总之,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进程,打造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大平台,顺应资源开放共享的大趋势,正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档案馆数据库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