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乐西化,二胡学习者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

2016-02-03 17:34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化五线谱民乐

刘 雅(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浅谈民乐西化,二胡学习者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

刘雅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二胡自古被认为是民间底层艺人借以自娱的工具,听着《二泉映月》走进阿炳内心的凄苦无助,二胡一度被认为是“伤感”的代名词,在20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之下,更多的中国音乐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不断吸收、汲取外国先进的理论、技巧,并用以丰富我国民乐,使我国的民乐焕发了更炫目的光彩。从当代世界发展背景来看,中国传统音乐与外来音乐的交织与融合成为不可逆的历史潮流。那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和现代“中西结合”的音乐作品相比,现代作品又独特在哪里?我们如何更好地表达现代作品?下面就对“语境”下的民乐西化进行二胡方面的浅谈。

【关键词】民乐西化;二胡学习

二胡曲目西化的主要几个方面:

一、记谱西化

翻开很多现代二胡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都是用五线谱记谱。五线谱一度被认为是最科学、最直观的记谱方式。随着现代作品增多,二胡曲的旋律变得更为复杂,简谱的记谱方式对音的高低的表达是局限的。很多现代作品一般都有钢琴伴奏或者乐队伴奏,特别是以西洋乐器伴奏居多,五线谱记谱更为伴奏者所熟悉。所以作为当代二胡演奏者,传统只看简谱的习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现代作品的演奏和与乐队的合奏,身为现代演奏者我们更要兼收并蓄,在面对简谱和五线谱作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熟练地识谱、视奏,不单单只满足于一种“舒适区”的记谱方式。对于解决识五线谱的问题没有捷径,必须要多看五线谱。通过唱、记五线谱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加深对音符在五线谱中位置的记忆。

二、节奏西化

我国传统乐曲节奏较为简单、固定。如《二泉映月》等,通篇都为四四拍,全曲节奏单一。而现代的二胡作品,节奏更为复杂多变,例如《江河云梦》这个作品的引子、第一、第二部分。引子部分为四个小节,节奏是自由的散板。第一个部分共三十一个小节。以四三拍为主,八六拍、八三拍交替进行,四二拍引入四三拍然后变为四四拍、四三拍交替。节拍运用非常丰富,情绪转换快速。这部分表达了慢、静、遐想的情感。描绘了云海的缥缈、广阔,又对比了云海翻滚、奔腾的形态,亦静亦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云海的千姿百态。也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无限遐思,平静和起伏的心理状态。三拍子的节奏给人以律动感和平稳连贯的感觉,让人听完仿佛腾空而起,悬浮不定却又五味杂陈涌上心头,百般滋味耐人品味。第二部分一共三十八小节,以四二拍为主,开始由八五拍引入,然后进行一个小节八二拍的过渡,进入到四二拍。最后的四小节为三连音的节奏型。这部分整体旋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不快的小快板,情绪热烈。在节奏的运用上更加随意自由,各个段落的风格和情感通过节奏得到更明显、直接、形象地表现。使得这段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富于变化,曲子的情感转化、节奏变化更难以把握。在我们的学习中,对现代作品的学习可以增强我们的节奏感和提高我们对全曲各段风格的把握能力,让我们在一首作品中感受到更多风格的变化,这也是二胡现代作品很难的部分。如何及时转化我们的情感,把每段呈现得更加饱满。如何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旋律线条、更精准地把握节奏的变化是我们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地去体会和摸索的。在刚开始练习二胡现代作品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跟节拍器打节奏、唱旋律的方法来练习或者通过对乐曲分段、分层、分风格的方式来练习,就像安装机器,先进行各部分的安装,最后再组合到一起。

三、音程和弦西化

在中国传统二胡的音乐作品中,都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为主,一般以协和音程为主,很少出现增减和不协和音程,因为古代主流的音乐思想是讲求“和谐”和教化人民。在传统的二胡作品中很少出现表现色彩或者表示主、下属、属和弦的旋律。在接受西方音乐的和声思想之后,音程、和弦的使用更加广泛。音程、和弦的碰撞感和不协和感增强,旋律的丰富性和弦类乐器的张力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以减七和弦为代表的这类色彩和弦的使用,用以表达紧缩、不安、压抑的情绪色彩。而属和弦在旋律中的运用则增强了段落的终止感。通过富于变化的色彩性音程和声在旋律中的应用使二胡能够更加形象、真实地描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声音。就如,把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比作三原色中的红色,把西方音乐作品比作三原色中的蓝色,两种颜色相混合形成了新的颜色,绿色。音乐文化的交融使中国乐曲表达的颜色更为丰富多彩、绚烂多样。但是,这样对于二胡的演奏来说有了更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音准方面。音程、三和弦、七和弦、增减和弦在旋律中音准的准确把握更加困难。二胡演奏者必须有灵敏的耳朵掌握音准、手指间距。学习者可以利用钢琴进行模唱听辨、多加练习,也可通过首调的音程度数、音程色彩来进行构建。

四、旋律线条西化

中国传统的二胡作品旋律多以跳进为主,旋律线条起伏变化较大,西方作曲技法的传入使中国的旋律线条较多地使用了级进、模进等进行方式。乐曲的线条像爬楼梯似的进行,从力度的弱到强、音区的由低到高,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强,力度的对比度更明显,乐曲小节间的衔接更紧凑、流畅,变化更多。级进、模进的旋律进行对演奏者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如:力度强弱的控制、音区把位快速进行的音准控制等。强弱变化通常是在一拍中旋律的由弱到强、由强到弱、枣核性的强弱变化等三种方式。在一拍中音的连续进行时,对演奏者的音区、把位控制和音准、手指的灵活程度、指法都是一种考验。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日常的二胡学习中我们要稳当踏实地进行慢练,找出问题并逐个击破,再进行各部分的连接,连接后进行熟练练习。在整体连接练习时注意使乐曲的衔接和连贯过渡更加自然。

民乐西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音乐的大门,让一千年前“民间”“低级”“伤感”的二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二胡不再是一个阶级、一个地位、一种风格的象征。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更深刻的内涵,更深厚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民乐西化从更深层次来说也是一种文化融合、文化兼容的社会现象。对待民乐西化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来看待。在保留、继承我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优秀的西方音乐文化。秉持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做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发扬者。

猜你喜欢
西化五线谱民乐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天然的五线谱
刍议中医何以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孩子们的五线谱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
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