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

2016-02-04 00:07
黄河之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唱法原生态民族音乐

李 静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

李 静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直以来,民族的原生态唱法不被大众熟悉,甚至带有一定的偏见,大众认为原生态唱法不自然以及不科学。这主要是因为西洋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原生态唱法与西方的美声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原生态唱法一直被认为不能作为正常的声乐教学内容使用,对原生态唱法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针对原生态唱法与声乐之间教学的可行性展开讨论。

原生态唱法;声乐教学;民族化

自从我国建立音乐院校以来,在教学中一直沿用西方的声乐教学,只有很少数的学校进行中国民族的唱法教学,对于原生态教学,褒贬不一,有些人对原生态的唱法存在着不科学、不自然的疑问,因而没有把原生态唱法正式的列入教学日内容,对于原生态的唱法很少进行专门的研究。但是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生来看,原声唱法是民族唱法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唱法的土壤和温床。原生态民歌的来源和发展都是源于民间百姓,在各类民众之间长期流传,反应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在不断的发展传承中不断的精进,歌词曲调不断地完善,让原生态的民歌更加的传情,使原生态唱法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同时也是大众语言之间的精华的产物。

一、原生态唱法及其特征

(一)原声态唱法的传承

原生态唱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没有任何修饰,从内心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感情和声音的一种体现。原生态唱法在民间广泛的流传,演唱的内容大多为不同时期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有着较强的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了生动传情的音乐表现特征和质朴无华的演唱风格。其是在特定的时空和生态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原生态唱法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原生态唱法的不同方法

原声态的唱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并由着三个部分组成完整的原生态音乐。第一,真声唱法,这是在原生态唱法中最为常见的组成部分,其表演方式声音的展现自然又洪亮,把情感以最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现出来,是比较受大众喜爱的一种表演方式。第二,真假声结合唱法,将真假声混合在一起表演,利用不同的音色进行衔接,中声区用真声演绎,高声区用假声,完美的将真假声进行衔接,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第三,真假声混合唱法,虽然是统一民族地域,但是在用声的方法上有混合,没有完全的统一,真假声的混合,使得呼吸、发声与歌唱的器官这件配合协调,声音上的刚柔结合,收放自如。

(三)演唱会中的运用

原生态唱法最独特的一方面是在演唱会中闭气技巧的运用,使得气息能够猛烈的冲击声带,产生粗壮的气泡生,因而形成低音部分。再者,原生态唱法对于演唱者的嗓音的要求很高,要求歌唱的状态真实而自然,并且要确实的体现其情感,演唱者的气息要稳固扎实,真实的表达民族文化,将民间音乐的作品内涵、感染力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样的,也可以这么说,能够演绎原生唱法的歌手,基本上都有扎实的功力和娴熟的演唱技巧,歌唱的技巧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二、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原生态唱法的种类繁多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声乐歌唱艺术上,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民族均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韵味。这一特点从我国古代音乐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就可以充分体现,比如唐朝时代的胡人音乐,又好比近现代涌现的一大批民族剩余的演唱家和戏曲大家、新歌剧演员等新兴的音乐之群。这也成就了我国许多著名的民间歌手和戏曲演员,例如较为出名的常香玉及其才旦卓玛等,都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贡献其力量。所以,在这种多民族发展的趋势下,各种歌唱方法技巧与其西方的美声音乐等都齐头并进,逐步呈现出争奇斗艳的繁荣的音乐发展局面。

(二)原生态歌曲具有方言特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依据国人的美学标准及其各民族音乐的特色来展开,在此基础上,较之西方音乐的异同点,逐步建立并规范其民族音乐唱法的教学系统。就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其民族原生态歌唱教学上具有一定的方言色彩。我国最为盛行的唱法主要是融合了民族、通俗及其美声等三种流派。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更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来进行教学,并在声乐训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音质特征和胜利条件,采取不同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呈现出来,所以,在此情形下,也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原生态歌唱时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方言也不相一致。

(三)教学形成一定的模式化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大都是遵循“学院派”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其唱法上有其科学性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学过于模式化,使其声乐失去原有的个性化发展。我国传统的民族歌曲在大都是因为自身存在的区域性局限而导致传播受阻。长久以来,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的掩盖之下逐步落没,甚至是不分民族音乐已逐渐消失。虽然在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下,部高校音乐教学已逐步重视起民族及其通俗唱法的教学,但在其原生态的唱法教学上,却仍旧存在着不科学、过于自然化的缺陷,并没有真正的将原生态唱法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自然而然的阻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四)音乐学院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健全

大部分的音乐学院对于声乐课程中的民族声乐不重视,课程的设置不健全,甚可以说形同虚设,没有确实的落实到实际。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对于民族音乐的不重视导致的,第二个原因则是能够胜任民族音乐教学的老师没有几个。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有学者就曾经呼吁,不要再将民族歌手送人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的课程的确实和严重的师资不足,使得很多原本风格独特,有很强表现形式的学生落入俗套中,原生态的民族唱法逐渐的退步,而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三、教学的唱法策略

(一)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原生态唱法的发展也势必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就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转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以及态度,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原生态唱法,这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教学中,学校要招收原生态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自己的演唱的地方特色,学校针对学生的优势进一步的指导,把学生的优势挖掘出来,更好的带动学生了解民族地域特点,将民族特色以较鲜活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

对于原生态唱法的课程,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将传承传统文化和声乐的基本技巧两个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利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民族音乐,另外增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原生态的经典曲目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运用音像素材、音频等媒介,将这些完美的融合。此外,还可以带学生尽享野外采风,邀请民间艺人进行讲解,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创造学习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好的把握民族文化。

四、结语

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继承传统,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并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教学和经验及其中国民族原生态的唱法,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民族音乐教学。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此外,作为音乐教学的工作者,还应该逐步改善其教学方法,并主动承担起传承音乐文化的职责,将原生态的唱法真正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最终实现本民族音乐的系统多元化,并促进和发扬本民族的原生态与艺术。

[1] 张智斌.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之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02:71-74.

[2] 王俊.从“原生态唱法”看高校专业声乐教学[J].云梦学刊,2012,06:121-124.

[3] 梁旭.原生态唱法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13:16-17.

[4] 李朋朋.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吸收原生态唱法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2,09:57-59.

李静(1978-),女,河南新乡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及其教育。

猜你喜欢
唱法原生态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作文呼唤“原生态”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