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职教“十二五”成效与“十三五”展望

2016-02-05 04:28余爱民
中国水利 2016年16期
关键词:十二五职教水利

孙 斐,余爱民,熊 怡

(1.水利部人事司,100053,北京;2.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业教育分会,475004,开封;3.中国水利教育协会,100053,北京)

水利职教“十二五”成效与“十三五”展望

孙 斐1,余爱民2,熊 怡3

(1.水利部人事司,100053,北京;2.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业教育分会,475004,开封;3.中国水利教育协会,100053,北京)

水利;职业教育;成效;展望

“十二五”时期,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职业教育,成效显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2015年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曾对水利职业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为高水平服务社会需求快速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水利职业教育应系统总结“十二五”工作成效,把《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服务水利事业发展大局。

一、“十二五”时期水利职教工作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时期,水利职业教育以水利职业院校骨干示范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水利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水利职教名师评选和千名教师培训行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为抓手,以院校人才培养、水利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水利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利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为基层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十二五”时期,我国水利职业教育从教学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出发,以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及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同时加强有关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研究,有17项水利职教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分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实效有:①开展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修订及专业标准制定。高质量完成了水利类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和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制定。②全面树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组织开发了水利水电工程等15个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岗—课—证”相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教—学—练—做一体化”等教学方式,尤其是开创性地开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农业水利工程、水利经济管理等5个水利核心专业“两标准一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③大力开展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与资源库建设。组织开展水利职业教育青年教师微课大赛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部级专业建设资源包3个,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原国家精品课程)31门。④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提升水利学科专业教材质量。编写出版水利中、高职国家规划教材68种,水利行业规划教材52种,省级规划教材105种,协作教材500余种。

(2)强化能力引导,突出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时期,积极推动水利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各水利职业教育院校通过人才引进、国际合作、校际交流、挂职锻炼、兼职实践、授课竞赛、名师工程等措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涌现出一批名师和团队,培育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207人。主要实效有:①开展职教名师、职教新星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水利职教名师122人,水利职教新星102人。②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水利院校的国家级教师培训平台,每年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水利职教骨干教师1 200多人次。2014年和2015年集中举办2期全国水利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水利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班。

(3)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提高职校培养能力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开展了水利职教示范建设等3项活动,带动了水利职业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主要实效有:①开展水利职教示范建设。先后建成18所水利示范院校和61个水利示范专业建设点,其中3所高职院校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2所高职院校建成国家骨干职业院校,11所中职学校被评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6所中职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②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在全国遴选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都江堰水利工程等50个全国水利院校学生实习基地,基本满足水利院校学生各类实习需求;引导水利职教院校与水利企事业单位合作,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 600多家;建成一批融生产和实训为一体的新型实训场馆,其中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鲲鹏山仿真水利枢纽工程、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校内水利水电综合仿真工程等特色实训基地被公认为示范样板。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届水利高职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水利中职技能竞赛,从40多所院校10多万名学生中选拔出近5 000人参加决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视技能培养的目的。

(4)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开展校企合作

围绕水利职教中心工作,积极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工作平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水利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推进水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实效有:①推进集团化办学,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推动水利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并带动安徽、山东、广西等十多个省级区域性水利职教集团建立。水利职业院校依托集团化办学的优质平台,激发了办学活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百县千企合作,领建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突破点,形成集团化办学“39126”模式,即搭建“校企、校政、校校”3个合作平台,构建“引企入校、校政合作、实训共享、现代学徒制、就业基地、顶岗实习、员工培训、教师锻炼、国际合作”9种合作模式,丰富了12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取得了6大办学成效。②立足基层水利发展需求,服务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水利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学历教育、知识更新、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基层职工素质。如贵州水利水电学校针对贵州省水利岗位人才需求,结合水利管理、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岗位实际需求重新制订水利人才培养方案,作为贵州省水利领域专业技术人才“653”工程唯一施教机构,每年完成贵州省水利人才知识更新提升教育1 500余人次,与贵州省水利投资有限(集团)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办学优势,实现校企之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

(5)着力水利精神培养,育才育人成效显著

水利职业教育面向基层和实践,大力培育具有“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基层水利人才,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成为水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主要实效:①研究和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许多水利职业教育院校建立了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生活,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如贵州水利水电学校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通过德育教育、德育实践、德育活动的大联合,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②开展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激励教师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积极推行德育导师制,努力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引导、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③组织开展行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和德育精品工程。仅2015年就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6)加大扶持与投入,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水利部、教育部为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大对水利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着力为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了水利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主要实效:①形成支持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教育部、水利部等九部门2011年11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水利行业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相关支持措施。水利部、教育部2013年2月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②加大对水利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将职业教育纳入水利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建立健全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制。水利部将职业教育列入预算规划,落实了专项资金。各地按照财政支持、行业投入、学校自筹、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湖南、广东、浙江、重庆、山西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政策,从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农田水利工程基金、财政水利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资金用于水利职业教育发展;河南省实施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许多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立助学奖学金,捐赠教学仪器和生产实训设备,共建实训基地。这种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促进了水利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水利职业教育工作新思路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需求,赢得支持”是水利职教多年来的立身之本。“十三五”时期,水利职业教育将紧紧围绕水利事业改革发展这个中心,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质量服务水利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局,以优质服务继续赢得水利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支持,为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总体部署和水利事业发展需求,“十三五”时期,水利职业教育将紧密围绕《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合力补强基层人才、贫困地区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队伍建设薄弱环节,强力夯实人才教育培训实施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工作基础体系等建设,继续以培养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为第一要务,以服务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将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需求作为深化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水利职业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新时期水利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着力点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水利职校人才培养能力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办学机制、体制、需求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一步增强职业院校对行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水利院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推进水利后备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水利职业院校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中积极发挥行业社团组织作用,通过加强水利部人才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支持和引导水利职业院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载体,加强水利专业、师资、教材、重点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在适当时机,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工作思路,倡导院校对水利专业办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将院校开展自我评估中取得的经验向其他院校推广,引导和促进水利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行业作为评估第三方编制全国水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工作,激发院校培养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基础条件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培养水平

在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培养等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水利行业大有可为,作用不可替代。“十三五”时期要在继续发挥原有各种活动载体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载体,积极争取水利主管部门的更多经费投入,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大力支持水利职业教育骨干院校、专业的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建设若干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民生水利(如农村安全饮水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3)围绕人才队伍“精准扶贫”,发挥职教育人突出优势

贯彻落实《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精神,围绕“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基层人才、贫困地区人才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协调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继续发挥全国以及水利行业示范院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西部和贫困地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水平;通过强化“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教育,引导毕业生到贫困、艰苦、边远和基层水利工作岗位就业;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畅通贫困、艰苦、边远和基层水利单位用人和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渠道;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探索职教扶贫新路径,争取国家和地方支持,为贫困、艰苦、边远和基层水利单位培养定向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基层职工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4)加强职业教育基础研究,为改革发展提供智力咨询

“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强水利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尤其是加强有针对性的应用性研究,指导已经立项的水利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高质量研究、高标准结项。同时,鼓励、指导和支持各院校、教师加强围绕现代水利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等水利职教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研究。计划在2017年开展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活动。

(5)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现代水利人才培养效能

要加强“互联网+”知识学习与普及,加快信息化与职教的深度融合,提升水利职教运用 “互联网+”思维培养人才、服务水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互联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丰富教育培训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水利人才教育培养效能,进一步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引导推动水利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责任编辑 李建章

TV+G71

B

1000-1123(2016)16-0050-03

2016-07-20

孙斐,人才与培训处处长,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十二五职教水利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