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适合做临床科主任?

2016-02-05 05:31案例编写
中国医院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主任科学研究科室

■ 案例编写 段 涛

谁更适合做临床科主任?

■ 案例编写 段 涛

Author’s address:Shanghai First Maternity and Infant Hospital

笔者在最近一次会议期间,听到几位专家聊天,说现在很多医院的政策是要逐步引进“千人”(千人计划)或者是“青千”(青年千人计划)人才来做临床科室的科主任。这基本上代表了不少大学附属医院的想法和做法,理由是大学附属医院需要学术型的学科带头人。

学术型医院对临床科主任的要求

一个理想的临床科主任是要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样样精通。按照某些临床科主任的说法,这种要求有些“残酷”,因为真正能够完全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很少。而且真的遇到这种“完美”的人,笔者心里也会犯嘀咕。试想,他手术做得非常漂亮,教学非常出色,科研方面非常有建树,SCI文章很多篇,课题经费用不完,还有非常高超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八面玲珑,人见人爱,还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任何缺点和不良嗜好的人,关键在于他还比你年轻,你说他还是人吗?和这种人打交道你是不是会觉得后背上冷嗖嗖的?

谁更适合做科主任

我们把目前的这种做法称为“与国际接轨”,虽然美国的医院对于临床科主任也看学术水平,但绝对不是只看科研课题、SCI文章和影响因子,其实他们更看重的是临床能力和学术引领的能力。在美国,多数学术型医院的临床科主任是所谓的学术型的临床医生(Academic Physician),根本不会让只会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担任临床科室主任。目前这种让“千人”或“青千”科学家做临床科主任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妥,很有可能会毁了一个临床学科,或让一些很好的临床医生不知所措。

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官本位的思维方式,好像对你重视就一定得弄个“师长”“旅长”干干。对于不具备临床思维和管理能力、无法亲自参与临床工作、无法亲自抢救或指挥抢救患者、无法带领整个临床团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科学家来讲,做临床科室的科主任是一种错配(mismatch),甚至是一个灾难,对整个学科会是一个打击。不但科室管理不好,还有可能毁了他的科学研究生涯。

基础科学研究更多的是和老鼠以及细胞打交道,需要比较高的智商。做临床科主任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需要的是情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当然,如果他的确有很好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还是一个很好的临床医生,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临床医生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目前对临床医生的评价是唯SCI论,唯课题论。这就有点像对乒乓球运动员考核足球一样,乒乓球运动员(临床医生)的足球指标怎么可能比得过足球运动员(专职的基础科学研究者)呢?所以现在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临床学科评选学科带头人或者是领军人才,结果有时评出来的是不会看病、不会开刀的专门做科学研究的人,因为临床能力实在是比较难以界定,所以还是主要看科研业绩。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也让做科学研究的人的身价疯狂的不合理的飙升。一些科学研究做得比较好的人后面经常会有很多家医院在追,这些科学家们也在待价而沽,这方面的泡沫也不少。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家,应该给他们合理体面的收入,但是炒得太高,泡沫太多也不合理。

那么,有办法治疗这种“疾病”吗?究竟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做临床科室主任呢?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Who is more suited to being a director in clinical department?


/ DUAN Tao//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4):76

2015-12-02](责任编辑 张晓辉)

猜你喜欢
科主任科学研究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曲伸教授简介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史玉玲教授简介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