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分析

2016-02-05 07:33马庆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叶状中重度复发率

马庆娟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分析

马庆娟

目的 对乳腺叶肿瘤病理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从我院所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高于良性肿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病理特征重于良性肿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情况,可以诊断出患者肿瘤的优良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病情难以控制。

乳腺叶状肿瘤;恶性肿瘤;病理特征;分析比较

乳腺叶状肿瘤的患病率较低,在乳腺肿瘤中仅占有1%左右的发生率。由于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症状较多,在通过临床病理进行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1]。针对不同性质的肿瘤,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为了提升肿瘤的辨识度,需要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区别[2]。本文通过选取60例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分析与复发率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从我院所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选取60例,分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每组30例患者。在恶性肿瘤组中,患者年龄在23~56岁,平均年龄为(37.0±1.5)岁;在良性肿瘤组中,患者的年龄在21~57岁,平均年龄为(39.0±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资料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的病理组织,将所有选取标本组织均用中性甲醛固定,同时采用石蜡进行包埋处理,切片应当运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染色处理,待切片染色成功后,再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3]。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核异型性、核分裂性等病理指标,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归纳。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工作,记录患者疾病复发的数量,进行数据分析。

1.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法。在恶性肿瘤组中,接受肿物切除术的有15例患者,接受肿物扩大切除术的有10例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有5例患者,其中有3例患者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有2例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在良性肿瘤组中,接受肿物切除术的有13例患者,接受肿物扩大切除术的有11例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有6例患者,其中有1例患者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有5例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分析与研究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复发率结果

经过随访后得知,在恶性肿瘤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情况,肿瘤复发率为16.7%;在良性肿瘤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情况,肿瘤复发率为3.3%。由此可见,良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低于恶性肿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病理特征比较结果

经过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发现,在恶性肿瘤组中,有21例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为浸润型,有9例为膨胀型,有17例患者的核异型性为轻度,13例患者为中重度,核异型中重度发生率为43.3%,有18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坏死情况,剩余12例患者未出现肿瘤坏死状况,肿瘤坏死率为60.0%;而在良性肿瘤组中,有3例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为浸润型,有27例为膨胀型,有25例患者的核异型性为轻度,5例患者为中重度,核异型中重度发生率为16.7%,有4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坏死情况,剩余26例患者未出现肿瘤坏死状况,肿瘤坏死率为13.3%。由此可得,恶性肿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重于良性肿瘤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良性肿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较轻,肿瘤生长类型大多是膨胀型生长,核异型性较轻,分裂度小,肿瘤坏死率较低,而恶性肿瘤组则相反[4]。并且,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较高,在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后,仍会出现较高的肿瘤复发情况,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5]。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初步对患者的肿瘤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6]。当诊断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时,应当尽量采用乳房切除术,才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避免出现肿瘤扩散情况[7]。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能够获得最有效的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理念[8]。

[1] 朱浩凤,张立秋,周海. 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X线、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1):5-8.

[2] 张嫣,余浩杰,王颀,等.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28-2330.

[3] 曾涵江,徐忠孜,余建群,等. 乳腺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8):946-950.

[4] 冀焕梅,梁秀芬,马佳琪,等.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8):1096-1100.

[5] 黄泽楠,曾维根,刘宇,等. 乳腺叶状肿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8(3):42-45.

[6] 周淑平.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32.

[7] 王志永,赵利敏,刘晓博,等.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117-119.

[8] 田杰,周东华,平静,等. 47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2):2078-2082.

Analysi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hyllodes Tumor

MA QingjuanPathology Department,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angkui Coun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Wangkui Heilongjiang 15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effect for phyllodes tumor is to be analyzed and studied. Methods Chose 60 patients with phyllodes tumor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Benign Tumor Group and Malignant Tumor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treatment data,and then made an analysis on patients in these two groups by observing their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Results Illness reoccurrence rate in Malignant Tumor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Tumor Group,there was a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0.05),and what’s more,patients’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Malignant Tumor Group were much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in Benign Tumor Group,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0.05). ConclusionIt is possible to diagnose patients’tumors are benign or malignant on basis of their pathological features,reoccurrence rate of malignant tumors is so high that it is hard to control.

Phyllodes tumor,Malignant tumo,Pathological features,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737.9

A

1674-9316(2016)14-016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108

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望奎 152100

猜你喜欢
叶状中重度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重度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