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神、妖、人——中国鼠婚故事中的鼠形象

2016-02-06 04:59朱婧薇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较

朱婧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兽、神、妖、人
——中国鼠婚故事中的鼠形象

朱婧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以134则中国鼠婚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俗信109则,故事、寓言、歌谣25则,分析鼠多棱的形象特征,及其中兽性、神性、妖性和人性的交织,通过鼠婚故事情节的发展探究在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与鼠关系的变迁。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解读中国鼠婚故事中鼠形象的特点,首先,更加远离宗教色彩和门第观念;其次,其形象的塑造承担了更多的民俗功能;最后,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充满着民间意趣和无尽的想象。

关键词:鼠婚故事;鼠形象;比较

鼠婚故事是中国各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故事情节之一,我国前辈学者和外国学者有过许多研究,同意鼠婚故事来自于印度,在《五卷书》中记载了这则故事。情节基干比较简单:苦行者救鼠,变鼠为女;为女招婚,老鼠最强大;将女孩变回鼠,嫁给老鼠;寓言式结尾。而在《故事海》中的鼠婚故事,说鼠的招婚对象有太阳、云、风、喜马拉雅山,最后决定嫁给林鼠。在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鼠婚故事归入“程式故事”中,代号为AT2031。而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超出了其本身单一的类型。在收集到的中国的鼠婚作品中,其中的鼠也不仅仅局限于用以喻人,以达到训诫和警示的目的,而是大体上呈现为兽、神、妖、人四种形态的多彩形象。

一、作为小兽的鼠形象

鼠作为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小型生物,具有生存能力、繁衍能力极强的特点,也是农业民族的大敌、传播疾病的祸种,鼠擅长偷盗和咬毁物品的特点让人们对它们既痛恨至极又无能为力。而随着捕鼠技术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了狗、猫等家畜和蛇、猫头鹰等野兽对鼠的克制作用,这都反映在了鼠婚作品中:

(一)人们发现了鼠对生活的不良影响,想避开鼠患却又没有能力,只能采取媚鼠、敬鼠的方式来将鼠“嫁”出去。在这类鼠婚故事中,鼠的生物性被突出表现,体现了人与鼠微妙的关系。

例一: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有一则建始县的故事《老鼠子嫁姑娘》,主要情节为:鼠招婿,先后找了太阳、云、风、墙,最终还是选定了鼠;成亲日子选在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不能推磨舂碓,以免惊动鼠办喜事,第二年遭孽。

(二)人们一反之前媚鼠、敬鼠的态度,从而转向咒鼠,直接而坚定地表达远离鼠患的心愿,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驱鼠的目的。

例一:据云南地区的传说,正月十六日为鼠完婚日期,当夜,各家都要逐鼠。一人左手拿葫芦右手拿刀子,绕屋随走随锯,或者放在地上拖,一边唱:“葫芦拖一拖,老鼠死一窝;葫芦锯一锯,鼠儿不成器。”另一人手拿鞋子,边走边拍地,唱道:“鞋子摜一摜,鼠儿死一万;鞋子拍一拍,鼠儿死一百。”唱毕,各人早睡,表示不吵扰鼠完婚,这一年,鼠也不要来吵扰我们。

例二:据《荆州地区歌谣集》,民间传说古历正月十五为鼠嫁女日,正是鼠开始生育的时候。这天晚上,小孩手拿簸箕、破瓢罐子,边敲边喊,以祈驱鼠免灾。驱鼠谣为:正月十五敲破瓢,老鼠落儿不成苗;正月十五敲破罐,老鼠落儿不上算;正月十五敲簸箕,老鼠落儿不成器。

(三)随着捕鼠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很好地利用鼠的天敌——猫来减轻家中的鼠患,猫也大量出现在了鼠婚故事中,而鼠的兽性也在与猫的对立中更加彰显出来。

例一:在《民间故事集成》(山西卷)中,有来自朔县的《老鼠告狸猫》及其异文,在鼠婚的基础上,加入了猫捕鼠、鼠告狸猫、猫鼠相斗、猫鼠结仇等母题相联的复合形态。而在其异文中,情节变得更加生动和复杂,加入了老和尚劝告、猫捕食鼠和玉帝审判等情节,主干没有改变,只是将搅亲变为了猫吃掉鼠。

例二:正月初十,山西运城的主妇们常把一个细腰小葫芦拨拉得团团转,凡是鼠常走的地方都要滚几圈。传说这葫芦是从中条山神仙爷爷处讨来的,这天诅咒鼠一番以保一年不受骚扰,还流传几句顺口溜:葫芦葫芦滚八匝,老鼠生下一窝瞎娃娃,只有一个有眼的——猫逮啦。

鼠的生物性既决定了人对鼠的双重态度,也决定了鼠形象的特征,不论鼠形象在之后的鼠婚故事中发生了多大的转变,其中“偷”和“咬”的特点是不可更改的。鼠的兽性贯穿于鼠形象的始终,成为分析鼠婚作品中塑造鼠形象的基础,而多姿多彩的鼠婚故事也是在此之上生发出来的,这可谓是人们对鼠产生想象的源泉。

二、被赋予神性的鼠形象

中国的鼠婚故事带有鲜明的农耕文明的特色,而在与鼠为邻漫长历史中,人们曾经历对鼠顶礼膜拜的阶段,这在鼠婚故事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一)鼠作为为人类寻找稻种的文化英雄出现在鼠婚故事中,并与鼠婚俗信联系在一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报答。

例一:浙江兰溪流传的《老鼠取稻种》故事,谈到古时候,鼠为人类从天上寻回稻种,人为了报答鼠,约好除夕夜鼠嫁囡时,以佳肴敬鼠。

例二:浙江缙云流传的《老鼠结婚的日子》故事中,讲到兄妹结婚时,太白金星把谷种撒在岩头里,是鼠把谷种取出来给人的,兄妹为了报答鼠,正月初一帮着鼠办婚事。

(二)鼠作为神灵,对人的生活能够产生很大影响,并与鼠婚俗信结合在一起,人对鼠进行供奉以求远离鼠患。

例一:河北蔚县流传正月初十卯时鼠嫁女,这天公鼠爬出窝,吹吹打打地把新娘接到家里。捕鼠动物也要回避,直到鼠成亲之后才出来。这一天,忌做针线,忌做米饭和吃米饭。如果犯了忌,冲了鼠的吉日,鼠便不保佑这家人,传染鼠疫。

例二:据王永信等编《赵都民俗趣谈》,河北漳河两岸,正月初十鼠娶媳妇,叫做老鼠节,要供老鼠神,家家要把猫扣起来,不准吃鼠。晚上把一只小孩鞋放在坑洞口或角落,叫鼠娶媳妇时当轿用。还要叫小孩早睡,不要影响鼠娶亲过节。

鼠是一种繁殖力与破坏力极强的动物,给农业和人类生活带来无穷的灾害,而在人们没有掌握灭鼠的方式时,只能通过这类的巫术心理和民间俗信来表达远离鼠患的心理需求,从而将鼠神化,希望借神灵之手来掌握自身的命运,鼠便成为了沟通神界和人界的桥梁。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鼠作为文化英雄的形象出现在鼠婚作品中,也是以偷盗和擅长啃咬作为特点,神性中有兽性,两者互不分离。

三、作为妖与精怪的鼠形象

在中国鼠婚故事中,有一类鼠形象便是作为老鼠精、老鼠妖出现,而这类鼠婚故事也表现为人鼠共处,人鼠通婚,是鼠婚故事与变形、田螺女型、牛郎织女型、羽衣型故事的复合形态。将鼠的形象妖化,也代表了人们对鼠惊人的繁殖能力的无尽想象,鼠婚故事不仅表达了人们嫁鼠禳灾的愿望,也体现着我国岁时文化中对子鼠母神的信仰、对家族后代兴亡发达的诉求。而其中的鼠妖形象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鼠幻化成精来魅惑人类,后来被人识破,从而被除掉。鼠在其中担任的依然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妖兽,但最后都是以灭亡而告终。

例一: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的故事《老鼠精》中,老鼠化为了一位女性,其主要情节为:(1)放牛娃八月十五包饺子,一个年轻的媳妇骑驴在此时求宿;(2)年轻媳妇要求包饺子,放牛娃看见她吃生饺子而心生疑惑;(3)放牛娃发现年轻媳妇的真身是鼠精,将她打死。

例二:王度《古镜记》记载,丰城县仓督李敬慎家有三女,皆遭魅病而人莫能识,夜夜不知与何人谈笑并且日渐消瘦。而在一面神镜的映照下,一只大鼠狼终于现形,最终命丧黄泉。

(二)另一类鼠妖不仅没有危及主人公的性命,反而与主人公结成伴侣,抑或是对主人公情深意重,让人心中对鼠精充满同情。

例一: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述了与人成亲的鼠女阿纤的故事,山东高密的奚山在途中遇雨,将投宿住家的女孩阿纤介绍给三弟成婚,阿纤的勤劳持家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而奚山后来得知了真相,家中人对阿纤起疑,并用猫来试探,阿纤借口母亲生病而出走。三郎堂弟与嫂子偶遇,诉说了三郎的思念。阿纤不愿生活在猜疑的目光中,三郎与奚山分家,而阿纤不计前嫌,供养公婆、接济兄长。

例二:《太平广记》卷386“李强名妻”引《记闻》曰:陇西李强名的妻子清河崔氏甚美,而后却因暴疾卒。强名痛其妻夭年,哭声之甚恸,而数日之后,崔氏托梦说,帝命天鼠为其生肌肤,七七四十九天后果真复活。而再生之后不过百日便再度离去。虽然这个故事主体上是属于佛教还魂型的故事,而可注意的是该故事中李强名之妻托生的对象是天鼠变化而来的白鼠,鼠精对主人公的重情重义跃然纸上。

鼠作为妖和精怪出现代表了人们对鼠超强繁殖力的另一种想象,并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鼠精害人不浅,让人受魅惑;而另一方面,虽然结局都是被人控制,但鼠精也富含着人性,显得非常动人而深情。同时,鼠精依然具有鼠的生物性——夜间活动、偷粮窃食、避人穴居,妖性与兽性并存,并且部分鼠婚作品已经将人性灌注其中。

四、极具人性的鼠形象

在鼠作为妖和精怪的形象出现时,在后一种类型的故事中已经富有了人性,但到底人妖有别。而在以极具人性的鼠为主角的鼠婚故事中,还有一类便是鼠通过一些方式成为了人类,这依旧是鼠婚故事与变形、田螺女型、牛郎织女型、羽衣型故事的复合形态,但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同时,还有一类鼠婚故事的特点在于以鼠喻人,表面上写的是鼠,但真正的目的在于写人。

(一)鼠通过特殊方式脱离了原本的身份,化身为人,并与主人公结成夫妻。

例一: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天津卷)的故事《老鼠精新娘》中,鼠精与男主人公便是如此,其主要情节为:(1)过年时铁柱一人留在村中,一个自称春莲的姑娘投宿;(2)包饺子的过程中被铁柱发现了鼠精的身份;(3)铁柱砍下鼠尾巴,鼠精无法回原形,与铁柱成亲。这与天鹅处女型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单元非常类似,虽然不是自愿变形成人,但是此时鼠已经有情有义,化成人后幸福地生活。

(二)以鼠喻人,以鼠事写人事。其中包含两类鼠婚作品,其一是受印度鼠婚故事影响深刻的“循环式”故事,寓言占大多数;另一类则带有了童话的色彩,以鼠代人,为读者绘出了当今生活的寻常事项,引人思考。

例一:在《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的《老鼠嫁女》中,讲述了一个与《五卷书》中相似的鼠婚故事,其内容主干为:鼠招婿,去找太阳、云、风、墙求亲,最终还是将女儿嫁给了鼠。类似的文本还有云南卷的《鼠王选婿》、浙江卷的《老鼠嫁囡》和贵州卷的《耗子嫁姑娘》等多篇文本,以鼠招婿的经历来映射生活,起到明理的作用。

例二:同样来自黑龙江卷的另一则故事《田鼠选婿》,则加入了诸多当代生活的元素,其主要情节为:(1)田鼠认钱不认亲,打算利用女儿发笔财;(2)田鼠收下了猫头鹰、花狗等“准女婿”的彩礼;(3)得知猫头鹰要来娶亲,田鼠逃走,而所有送过彩礼的动物一起出现,田鼠姑娘为父亲的行为感到羞愧;(4)田鼠姑娘吞盐自杀,却变成蝙蝠;(5)猫头鹰、獾子、花狗与田鼠结仇。田鼠招婿,但目的是寻求经济上的最强者,这是社会中某一类为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之人的写照。

不论是以鼠喻人,还是鼠变形为人,都体现了中国鼠婚故事特有的张力,即使是与《五卷书》中的鼠婚故事最

为接近的文本,也更具开放性。鼠婚故事中的鼠形象在这里,既具有人的特点,也具有兽性、妖性,十分立体。

五、小结

中国的鼠婚故事如同一个万花筒,生发出了多彩的形态,其中的鼠形象也可大体分为兽、神、妖、人四种形态,。与印度鼠婚故事及其中的鼠形象进行比较,中国鼠婚故事中鼠形象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更加远离宗教色彩和门第观念;其次,其形象的塑造承担了更多的民俗功能;最后,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充满着民间意趣和无尽的想象。在多元、立体的鼠形象中,能够更清晰地看出其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生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民俗事项的生发,鼠婚故事或许会发展出新的情节,而其中的鼠形象也极有可能变化出更加多彩的形态,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马昌仪.鼠咬天开[J].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马昌仪.中国鼠婚故事类型研究[J].民俗研究,1997(03).

[3]季羡林译.五卷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李小荣.《西游记》白鼠求婚故事考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072-03

*作者简介:朱婧薇(199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传说学。

猜你喜欢
比较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