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塑造中国发展软助力

2016-02-06 04:59梁艺岚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一带一路

梁艺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一带一路”战略塑造中国发展软助力

梁艺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致力于实现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本文以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形象”等三方面入手,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软助力;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形象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描绘的图景也愈发清晰。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致力于实现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大量的学术论文集中讨论“一带一路”的经济价值、外交愿景等命题,笔者认为,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从“软实力”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行意义探究是必要可行的。本文以约瑟夫V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形象”等三方面入手,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助力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而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发挥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如何发挥中国文化的助力作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讲好故事的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故事”广泛传播。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路”的名片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正得益于其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经济贸易合作发展的航道,更是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文化交流、共同繁荣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26个,覆盖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中国与沿线国家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越来越频繁、愈来愈新颖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突破国际文化传播机制中“西强我弱”现实造成的“文化误读”桎梏,中国文化在多样的途径中广泛传播才有可能让世界倾听完整准确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华、特色,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认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构建文化认同是减少战略误判,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的无形纽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共建原则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这一共建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共识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合与提炼。随着“一带一路”由构想走向行动,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哲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共同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大范围走向世界,这种寻求和谐共存的文化观念,不同于西方“文化霸权”、“文明的冲突”等相关描述,“亲诚惠容”的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必将获得不同民族、宗教背景人民的共鸣与共振。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时谈到:“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扬帆远航,多次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明末清初,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推动诸如“郑和下西洋”等中国故事的广泛转播,从历史的角度塑造中国过去强而不霸、繁荣稳定的地区秩序理念,让世界人民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力量。

二、“一带一路”战略传播“中国声音”

不可否认,中国通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更不能忽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政治价值观经常受到误读,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如何发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声音?如何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是否代表中国将挑战国际秩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部分国家心怀不轨的误判解读,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首倡“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中国声音,在对外传播中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和立场主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在中华文明追求天下大同理想的产物。在《礼记·礼运》大同章中即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理想的描述,这一“大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追求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主张将“天下视为敌我一体,同此天,同在天之下,同为人,不同一政府,此所谓小别而大同。”“天下”理念的优势即在于它的眼界超越了国家利益,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鼓励人们在更开阔的视野里进行思考,这样世界上真正严重的冲突、最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被识别出来并得到解决。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孕育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全人类贫富贵贱,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1988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为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世界局势面临经济危机、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的今日,如何建设更加和平文明繁荣的世界,需要古老中华文明的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的彰显。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带有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强烈信念,认为这种价值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应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然而此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建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多组织,其制度标准无不处处维护发达国家利益,为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价值观念与实践的分离、具体贯彻时的双重标准使所谓的普世价值在鼓吹过程中显得伪善。与此对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超越不同民族。宗教的差异,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推动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形象”

英国曾经以“日不落帝国”著称,美国以“第三罗马帝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历史上,今日的中国想让世界看到怎样的“中国形象”?“一带一路”战略用掷地有声的规则和行动提交中国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欧洲深陷经济衰退,广大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中国此时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发达国家开拓亚洲市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切实承担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推动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构想下实现合作共赢。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岸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的国家。这些国家急需发展,摆脱贫穷状态,而落后的基础设施阻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将发挥已经拥有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整个亚太经济发展释放更大活力。

“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中国的“大国能力”。目前国际经济主体框架、“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是发达国家利益制衡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更多扮演参与者的角色,适应“游戏规则”。当今世界可持续包容性发展需要制定新一代游戏规则,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积极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国际型战略,中国以兼容并包的大国心态承担大国责任制定规则、计划,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以行动推动和谐发展、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刘华芹.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新棋局.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077-02

*作者简介:梁艺岚(1992-),女,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一带一路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