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分析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 松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分析

李松*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随着新兴媒体的产生,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兴“微”事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现如今“微时代”的来临逐渐的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微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的背景下跟随潮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这就是本文将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在这些使用手机的网民中,占绝大多数的便是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微博等并且会制作微电影,参加微公益等活动。种种迹象都意味着“微时代”的到来,并且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追捧。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需要紧随潮流,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利用“微时代”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微时代”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媒体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那么什么是“微时代”?下面笔者就将对“微时代”的概念、主要内容、特征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微时代”的概念

简单来说,随着微博的出现,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将自己想要表达或者传播的信息以图片、视频或者少于140字的文字发表在微博上被众多的“粉丝”阅读。微博的产生促进了早期“微时代”的到来。到现在为止,“微时代”包括了微信、微博,渐渐也产生了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微时代”中的微小不足道的人,简称微民。微民每天都在做着微小的事情,然后将微小的看法发布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微小的声音到最后可能汇成强大的声浪。

(二)“微时代”的主要内容

自从微博兴起之后,便掀起了一股“微”潮流,有着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或者媒体以“微”为名。这也就构成了“微时代”的主要内容。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微博就是用户通过客户端或者WEB、WAP等将自己针对某件事情的意见和看法浓缩在140字以内表达出来。这种更加简单、微型的社交平台相较于以往的博客,更获得了用户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微博之中。

微信就是用来进行社交聊天的手机软件,人们可以利用微信添加好友,也可以通过摇一摇等功能,寻找附近的人,结识新朋友。另外还可以关注公众号等,随时接收到最新推送的消息和内容。

微电影,既可以指的是较常规电影相比时间更短的电影,也可以指的是制作成本较低的电影,这些电影虽然篇幅、制作上会稍显简单,但是表达的中心思想依旧深刻,并且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较低,所以越来越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任何人在经过一番简单的学习和巧妙的构思之后都可以成就自己的导演梦。

微公益以及微旅行等在此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

(三)“微时代”的特征

“微时代”具备大众性、互动性、瞬时性、流动性等的特征。

大众性指的是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由于微博限制140字,并且对人们的文采等不加要求,所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看法发表,而且还可以随时进行更新。这样新兴的平台会使普通群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和以往信息传播主要靠社会精英不相同。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人也能够通过这些微媒体发光发热,这也就是如今草根明星崛起的途径之一。

互动性指的是,信息再也不是自上而下进行传播,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话题进行关注,逐渐认识这个圈子中的人物,寻找到志趣相似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在这个事件中每个人都不再处于观望的模式而是这个事件的参与者,使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瞬时性产生的原因是微博用户等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等设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使用过微博的用户知道在一分钟之内就可能有很多新帖子被发布,在这样信息量巨大的情形中,信息的传播者必须想办法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的注意。

流动性指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3G、4G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等。这样就摆脱了电脑、网线的限制时信息的传播具有流动性。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时代”的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在当今的情形之下,各高校都在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实质上,依然使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在旧模式的束缚之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微时代”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所以并没有主动跟随时代的脚步。虽然有些学校的相关部门设置了专门的网站、论坛,但是鲜少有学生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网站信息更新有延迟,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些网站上的内容往往枯燥,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所以这些网站没有发挥应当有的作用。

我们知道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认为只要有了这些教育就已经足够,所以对于课堂之外的教育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较为单调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还会召开相关的会议、班会等希望以诸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但是这和灌输式教育和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区别,所以大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认为这种方式枯燥乏味,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等诸多平台的出现,大学生渐渐对这些新兴媒体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观念没有转变,并且对这些新兴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这就使得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众多的教师开始响应号召,纷纷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表与政治思想教育相关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往往都并非原创,而且如同教案一般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可以想到这些空洞、乏味的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大量垃圾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冲击

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信息量巨大,而且微博上的信息往往不经过筛选,并且有些人对于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这些意见之中一定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尚且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很有可能会动摇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微博等网络平台中信息的流动性以及瞬时性等就使得垃圾信息数量增加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利用“微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微时代”看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于“微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它有利又有弊。所以“微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微时代”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将对如何跟随社会的潮流,利用“微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坚持“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想要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定的原则作为处理事情的基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遵循以下提出的3点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引导者,而不是向学生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才是主体。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尊重不同大学生的不同,在此基础之上,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转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让大学生开始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指导,提高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

第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也就是说微博、微信等平台的运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在这些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够系统全面的向大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这无疑是学生用来掌握知识最快最多的途径。当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相关理论后,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就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向学生推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一定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是呆板如教科书一般,同时还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与网络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新的形势之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能够再固步自封,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近年来,网络教育逐渐变得流行。在网络上经常会有很多著名讲师的公开课,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想必这种较为灵活的课堂更能获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二)丰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产生,大学生便拥有了多种途径对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大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并且巧妙的利用这些热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微博、微信等及时的发布热点信息,并且在对这些热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之后将其常态化,然后再与大学生交流,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思考,并且及时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三)创新“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下面本文将介绍理论教育法、情感渗透法、典型教育法以及隐性教育法。

首先,所谓理论教育法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的教育。但是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逐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迷茫,不仅仅价值观开始扭曲、社会责任感变得淡薄,甚至有些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使大学生对其基本理论进行了解。我们知道,大学生对“微时代”下的微博、微信等十分热衷,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向学生传送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就很好的使学生吸收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情感渗透法指的是通过情感来传达理念,将理念赋予情感。我们知道,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变化,当某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时,都要同他们进行积极地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培养出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为了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可以完全没有负担的轻松交流,更有助于教师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典型教育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一些典型的人物或者事迹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大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到特定的人物事迹之上,树立典型。让学生将他们作为榜样。但是在选取这些典型事例和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贴近生活,同时还应当具有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

最后隐性教育法是相对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等,在不知不觉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提前做好策划,并且活动的进展一定要在教育工作者的控制之中,这样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接受教育。相较于传统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有趣。在“微时代”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和学生交流,或者发起一个小活动,号召学生参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小结

“微时代”的到来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本文从介绍“微时代”入手,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但是我们知道,如何更好的利用“微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徐曼.“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090-03

*作者简介:李松(1988-),男,汉族,辽宁盘锦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