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成因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平凡的世界

姚 双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成因

姚双*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于1988年完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一篇长篇小说,小说深刻刻画了黄土高坡上盛开的爱情之花,虽然美丽却又苦涩。本文将以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为对象,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爱情悲剧的成因,探讨一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到底是谁葬送了一段段本该完满的爱情。

关键词:爱情悲剧;现实身份差异;门第观念;妥协思想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最让人们所印象深刻的,则是在黄土高坡上盛开却又在最灿烂的时候枯萎的爱情之花。故事发生的背景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城乡经济改革,从双水村农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的角度看待城乡经济改革为整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可谓是结构恢宏,气势磅礴。作者以爱情故事凸显了作品人物人性的善良,但是同样也以爱情故事悲剧的结尾凸显了现实生活的残酷,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

一、现实原因———门第观念

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父亲在解放前都是贫农,都是靠为大户人家打工为生,生活基础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生活环境的相近使得两人的父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相爱奠定了感情基础。但是后来田润叶的家庭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她的父亲成为了村子的支部书记,而孙少安的父亲却依旧是农民,家庭状况的不同使得孙少安与田润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田润叶家的经济情况较好,最后她进城读书,在城里参加工作成为了人民教师。而孙少安却在家道中落后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支撑家庭。虽然两者的父亲有深厚的友谊,但是在现实门第观念的影响下,田润叶的父亲觉得田润叶喜欢孙少安这样的穷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因而极力反对。这种门第观念在田润叶的父亲发达之后开始凸显。

而事实上,城乡经济文化的悬殊也使得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注定了成为悲剧,两人所处的地方不同,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农村,在一起会有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现实压力,浓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注定了两人的爱情不能持久。

二、主观原因———两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

孙少安从13岁开始就辍学回家在黄土地上奋斗,从小就继承了他父亲的保守,这注定了他以后对爱情的选择。但是年少的孙少安与田润叶并没有意识到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只是在青梅竹马中任爱情悄然滋长。直到田润叶勇敢地向孙少安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少安赶快低头看润叶交到他手里的那封信,才发现这不是田福军给公社领导写的那封!他莫名其妙地把信从信封里抽出来,看见一张纸上只写着两句话———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咱们慢慢再说这事。润叶孙少安站在公路上,一下子惊呆了。他扭过头来,看见润叶已经穿过东拉河对面的石圪节街道,消失在了供销门市部的后面。街道后边的土山上空,一行南来的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嗷嗷地欢叫着飞向了北方……”孙少安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但是马上就清醒了过来,农民与公家的教师是不会有结果的。

孙少安继承的传统负荷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孙少安与田润叶是真心相爱的,但是在传统的门第观念中,孙少安与田润叶根本谈不上门当户对,孙少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最终他选择了退缩。孙少安娶了山西姑娘秀莲,按照他的观念,秀莲五官清秀,身体丰满,是庄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对象,最主要的是秀莲的娘家没有向孙少安要彩礼钱,权衡种种,孙少安最终选择了向现实臣服,与秀莲结为连理。而在日后的生活过程中,秀莲炙热的爱慢慢暖了少安的心,成为了他的精神依托和强力后盾,更支持着他从结婚到承包砖瓦厂,到办村小学,一步一步发迹起来。而正当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幸福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的秀莲却患了肝癌,孙少安的爱情又一次在这里终结,这种不能持久的幸福成为了文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田润叶对于孙少安的爱并没有随着孙少安的结婚而终结,孙少安始终占据着田润叶心中的位置,孙少安的结婚为田润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在家里要给她介绍对象时她都是极力反对。而现实生活同样让这个善良的女孩屈服了,为了她二爸,田润叶最终也是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而本该在一起的人劳燕分飞,却是最让人伤心的事情。

事实上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的田润叶最终也没有得到幸福,虽然她和李向前结了婚,但是她却并不喜欢李向前,尽管这个男人为她做了许多事情,却从未有所回报。李向前的好连田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田润叶冷淡的态度让田润叶的父母都觉得有些对不起李向前。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她并不喜欢李向前的事实,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李向前去省城教书。而悲剧的结尾,李向前酒后开车出事而双腿残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田润叶幡然醒悟,回到李向前身边照顾起李向前来,作者在文中描述田润叶与李向前的婚姻是在千辛万苦之后获得的幸福,但是依笔者所见,这一点是不符合常理的,完全属于作者的一厢情愿。田润叶出于同情才回到李向前身边照顾起李向前来,这并不是爱情,只能证明田润叶的心地善良,无法说明他们之间有了爱情。实际上田润叶的结局是最让人唏嘘的,最终她什么都没得到,幸福到头来还是没有眷顾她。

三、无奈的妥协思想的钳制

孙玉厚老汉沉痛地对少安说:“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一辈子没本事,没把你的书供成,还叫你回来劳了动。受苦不说,你这么大了,爸爸连个媳妇也给你娶不回来。爸爸心里像猫爪子抓一样,死不能死,活不能活啊!”少安回答说:“只要财礼少,我不挑拣人。女方不嫌咱家穷,能和咱们一块过光景就行了。”在父亲的影响下,最终孙少安屈服于现实,不再想着追求田润叶那样的凤凰,因为他高攀不起,理想的爱情也抵挡不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他还是决定找个农村姑娘结合分担家里的压力,或许这样的妥协也让孙少安痛苦不堪,但是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虽然孙少安将自己择偶的标准降到了最低,可是最终出现在他面前的秀莲却挺叫他满意的,秀莲五官清秀,身体丰满,是庄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对象,还不用给她彩礼钱。这对于孙少安来说或许是较为能够接受的结局,他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分担父亲的负担而低下了自己的头,曾经理想的爱情也只能随着他和秀莲的结合而深埋在记忆之中,成为读者的叹息。

孙少安的婚姻是向父母妥协,因为家中的条件没办法支持孙少安追求田润叶那样的富家女。婚后的孙少安似乎将对田润叶的感情弃之脑后,努力为了秀莲奋斗。从结婚到承包砖瓦厂,到办村小学,他的奋斗中没有再出现田润叶的影子,似乎与田润叶再也不会有所相关。而田润叶的妥协则是为了自己的二爸,因为她不想看到待自己像亲生女儿一样的二爸因为政治上的斗争而出现什么意外,所以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田润叶嫁给了司机李向前。二者的妥协造成了爱情的悲剧,但是我们也无法在这里去评判这种妥协的对错,毕竟我们都不曾身处于当事人的角度。

四、作家的悲剧情结

(一)文学作品的惯例

在文学作品中,最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影响的永远都是悲剧。正因为如此,《平凡的世界》才给了读者以如此深刻的影响。作为作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以及人生经历中沉淀和感悟的结果,路遥的小说中悲剧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平凡世界的爱情总是离不开各种现实带来的磕磕绊绊,但是最终无论能否修成正果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影响。永恒的苦难才能凸显出短暂的美好。《平凡的世界》中寄托的是路遥“爱情乌托邦”理想,他像我们展现了一朵朵美丽的爱情花朵,却又在花开得最美最好的时候结束它的生命。现实的拳头瞬间让一段美好的爱情化为乌有,其实只是为了告诉我们爱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而一个连生活都无法把握的人的爱情,只能以悲剧而结束。

小说的发展路径是由作者决定的,小说的结局反映的是作家本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对爱情的思考,而对于路遥来讲,通过爱情悲剧更能够突出城乡经济改革为整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展示了青年男女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心灵的痛苦和欢乐,有助于挖掘作品的深度。而在路遥本人的感情生活中,其内心也是不愿意看到圆满的爱情的,至于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下文将进行详细的叙述。

(二)路遥的初恋情结

路遥也是农民出身,从他由乡村进入城市的第一刻开始,他就意识到了城市姑娘与乡村姑娘的不同之处,截然不同的穿着打扮和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路遥对城市姑娘产生了朦胧的爱慕之情,但是他却带有天生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使得他无处安放自己的爱慕,却也将他带上了另一条路。

1969年,年仅20岁的路遥担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这时的他春风得意、平步青云,而大量上山下乡的知青为路遥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的大门,让路遥重新燃起了少年时期的理想。路遥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是却愿意和知青进行交往,而交往得愈深他愈想找到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作为自己的妻子,让自己进一步了解和融入城市文明。可以说知青让路遥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让路遥对于城市文明了解得更多,让他的思想不在拘泥于那片黄土地。而后路遥与文艺宣传队演员、北京插队知青林红相恋满足了路遥的需求。

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多有返回自己家乡的愿望,正好当时国家开始在下乡的知青中招工,很多知青都想利用这一机会回到城市,当时有个名额让返乡青年路遥去铜川豪号信箱当工人,路遥将这一机会让给了当时与他热恋的知青林红。回到城市的林红与路遥只能借书信进行联系,开始书信比较频繁,后来林红被一个解放军下级军官热烈追求,最终选择了与路遥分手,还将路遥给她的定亲纪念物—一块棉花被面寄还路遥。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曲折,存在一些误会,但是这次分手仍旧给了路遥不小的打击,由此甚至影响了路遥作品的写作方式。

作品作为作家意识的体现,作品中的主人公势必也带有作者的影子,从路遥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点。路遥笔下的爱情多是以美好开端的,甚至让人们误以为会有圆满的大结局,但是路遥对于初恋的美好回忆与初恋的背叛和抛弃形成心理落差使得他不愿意赋予作品中的主人公圆满的爱情。这种扭曲的心态不仅体现在路遥的作品中,也体现在路遥的现实生活中。路遥后来与知青林达结合后,将这段爱情视为一种征服,而路遥的态度对敏感又自尊的林达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种悲剧性的开头注定了路遥和林达的爱情将以悲剧性结尾。

路遥一生中失败的爱情经历给了路遥以莫大的打击,无论是初恋还是婚姻,自此路遥对于爱情就处于绝望的状态,直至他逝世。这也注定了路遥一生中创造的所有艺术作品都没有写过圆满的爱情故事,因为他自身的爱情就是不圆满的。一方面是心理的扭曲使得他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爱情圆满,另一方面是他根本不知道圆满的爱情如何去书写,所有的小说中的爱情都只能以悲剧结尾。

五、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创造文学作品的目的必然是有话要讲,并且是要借文中主人公来讲出来,如何才能讲好,这是非常考验作者文字功底的事情。《平凡的世界》的爱情固然让人觉得美好,但是理想终究不会跟现实相同,城乡之间的鸿沟不会因为爱情而消失,这样的时代背景加之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封建的门第观念的羁绊,注定了所有的主角的爱情都只能够是以悲剧作为结局。另一方面,作者自身不完美的爱情经历赋予了作品悲剧情结的囿限,同样也是注定了作者笔下的人物爱情悲剧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肖云生.《平凡的世界》中的“门当户对”婚恋现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2):49.

[2]徐芹.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爱情悲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2):253.

[3]李珉.浅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7):117-118.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09-02

*作者简介:姚双(1992-),女,汉族,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平凡的世界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