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

毕 晶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

毕晶*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进行汉语学习的外国人数目也随之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声调教学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语音是语言的外在性存在形式,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但是汉语与其他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汉语的声调方面。本文分别从对外汉语中声调教学的研究、问题、偏误特点、认知模式及方法五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教学;教学方法;语言;交流沟通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声调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难点与重点,目前的声调教学会融合声调、韵母及声母三种方法,并将其安排在学习初期的一两个月,之后便开始进行词汇及语法的教学,不再安排声调的相关教学。因此,在到达高级阶段,学生已能掌握单音词及双音词的发音,但仍会存在声调相关的问题,从而导致“洋腔洋调”现象的发生。所以,提高汉语声调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及研究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有关的研究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对声调的处理

声调处理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及重点,这也是将声调处理过程放在教学过程初期阶段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均没有意识到声调教学的重要性,而教材中的声调处理过于简单,通常只是对四个声调、五度标记法进行简单的讲解。对于外国人来说,其母语中并没有声调,因此,其对声调的认识也会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其无法真正了解声调的意义及形成过程。所以,应大大增加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声调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声调具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并获得关于发音原理、声调特征的相关认识。

(二)声调习得的偏误描写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声调的偏误描写主要分为个性描写及共性描写,其中的共性描写是指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易发生的普遍性声调偏误现象;个性描写则是指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职业的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所出现的特殊性声调偏误现象。两者之间会根据视域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个性及共性,共性中既能包含个性,而个性中也能表现共性,因此,两者间所存在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

(三)声调习得的偏误分析

1.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影响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因为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时的语言经验及知识均是从母语上积累、总结而来的,而用母语替代母语的语音规律是对中介语中语音进行的最直接性表达。

2.羡余特征的影响

羡余是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剩余信息,也是交流过程中不会对信息理解与接收过程产生影响的部分。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多会受到羡余特征的影响,其虽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但仍不能分别出声调、调值、调型间的偏误,使得其在进行汉语交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3.目的语的干扰

目的语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而把有限的、不充分的知识用于新语言环境中,从而导致的偏差。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的问题

(一)忽视对声调性质及发声方式的解释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忽视了对发音方式及声调性质的讲述,只是单纯的强调声调中的别义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教师学会的声调,而不是根据教材进行的;此外,大部分学生也没有了解到声调的发音器官,同时也不清楚四声发声法的差异。从此可以看出,现存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难以真正了解声调的本身性质,对声调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

(二)缺少递进式的分层教学

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单双音节教学开始,然后在词汇及词组方面展开字词的教学过程,此外还会进行语法结构、句群及小句之间相结合的分层次教学。在完成语音的学习之后,教师还需要增加一些词汇、语法教学过程所缺少的技能、声调知识的训练与学习。在对外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声调的掌握程度与表达能力提升的不相一致现象也明显存在。

(三)难以实现与语言的交际接轨

在初期的学习阶段,学生在通过无意义音节的练习掌握声调发音后便开始用于实际的交流中,从而导致在无意间错过沟通交流中的提高机会。学生虽然已学会四声及变调的相关规则,但会因缺少语调训练而难以表达出符合语调规则的句子。而这种教学内容与交流训练间的脱轨也大大降低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兴趣。

(四)单调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示范、模仿为主,教师通过手势配合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发音的示范,学生然后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练习。今天,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声调教学过程却没有跟上教学方式的发展,因此,现实的声调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图像、视频及相关软件的利用,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难以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不同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有的是喜欢语言的学习,还有的学生想要进行自身的深造,但是他们之间会有一个相同的目的,那便是方便在中国的沟通、日常的生活起居等。因此,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会汉语,在进行流畅沟通的同时实现交流的地道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死搬教学大纲、严守教学理论,要根据自身的经历及思考进行教学,改善以往的“洋腔洋调”式汉语。

(一)过分强调汉语的声调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根据教材内容教授汉语的相关知识,这样虽然可以实现每个知识点的有源可追,但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灵活性的科目,死板的教材与之存在一定的不符,教师将知识点讲述的越明晰,其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就越不明显。外国学生通常连说“你好”这样简单的词汇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花费在声母、音节、韵母及四声讲解上的时间只能使得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汉语。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态势,而对外汉语教学队伍也日益充实。教师们开始倾向于母语教学,虽然课堂进行过程较为流畅,但教学效果却令人堪忧。此外,这些教师也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性的汉语教育,因此,其所具备的汉语水平较低,一旦遇到问题,只能根据教学材料进行讲解,难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解答。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会过分强调声调的重要性,这便使得本身缺乏汉语素养的学生产生对汉语发音的认识偏差。

(二)过分呆板的声调教学

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便是声调和拼音,声调的学习能使得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而拼音的学习则可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认读。教师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多会对声调知识进行反复性的讲解,例如发音方法及五度标记法。中国人掌握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这种死板性的声调教学会使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还会打击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未区分读、说间的差异

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混淆读、说的意义,忽视两者间的差异,在读、说过程中均强调声调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语言情感及节奏的表达,从而造成学生交流时拿腔作调现象的发生,与地道汉语语言格格不入。此外,教师通常不会严格根据汉语的特点去追求语言的节奏与停顿,而是用快慢速度进行区分,而教师对于快慢的表达又不够清楚,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的节奏与停顿,只是单纯的将一个句子分成单个字,从而使句子含义的表达过程受阻。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区分读、说的定义,说是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而不必去强调声调,但却要重视说过程的节奏感。

四、对外汉语学习者使用的语调认知模式

信息的加工与传递、信息的记忆与编写、信息的存储及提取过程均是人脑中进行语言认知的过程,这些活动也需要多个认知模式相互作用、协调进行。

(一)听觉的感知

听觉的感知过程是借助听觉所展开的接受、感知语言过程,然后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后转变成语义,从而实现对语言意义的识别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听觉感知的过程先对外界语言进行分辨与接收,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并做出反映,随之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与掌握。

(二)记忆模式

进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应用它们,掌握语言的文字、句子、谐音、词汇、语法,并能够在进行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合理应用相关知识,该过程便是通过记忆模式展开的。

(三)元认知模式

元认知模式是区别于其他认知模式而存在的更高程度的、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人对自我进行的认知过程,人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模式、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过程均依赖元认知模式展开。在进行知识的提取过程中,元认知决定着提取的速度,而信息提取速度则与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之间密切相连,认知能力和语义、情景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义联系的缺乏会影响认知的过程,因此,信息的提取速度、准确性及有效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调教学的方法

(一)弱化汉语的声调,重视语句的停顿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强调声调的重要性,因此,弱化汉语的声调具有一定的另类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弱化声调对避免“洋腔洋调”现象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语句的停顿表达,在汉语表达中多做示范,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性停顿,充分表现语句停顿的重要性。教师还要在课下多设置练习,使得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停顿对语言结构、内容及说话者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信息,使学生意识到停顿过程只是声音的暂停,而并不会影响感情的持续性表达。此外,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句子及段落内容展开,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呼应性停顿、转换性停顿、区分性停顿、强调性停顿、并列性停顿以及生理性停顿间的差异,并把对语言声调的强调转化成对语言停顿的强调。

(二)重视字、词、句间声调的差异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汉字的声调,而忽视对词汇及句子声调的强调。使得学生在读汉字时能够一板一眼、并根据声调特点适当调整发音的持续时间;在进行词汇及句子的读取时,则需在忽略声调的基础上强调停顿及节奏,从而使得交流过程更加流畅与自然。停顿的准确度常被看作是衡量人语言表达准确性的重要标准,唯有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做到合理停顿,才能实现感情及思想的正确表达。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句中的每个字均会失去原有的独立性,因此,要注意声调的弱化,使得表达过程更加顺畅、自然。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鼓励学生与中国人的接触,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进行口语的练习,同时还要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培养起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去声、阳平的连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去声、阳平的连读均是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但是,教师通过合理分析学生的发音便可发现,学生发音生硬的原因主要是其过于追求声调的准确性。例如,在对“饭店”一词的讲解过程中,因为后一个字的最高音是前一个字的最低音,这就导致两个字只发了一个完整的去声音节;再如对“学习”一词的讲解中,后一个字的最低音是前一个字的最高音,这就使得该词构成一个完整的阳平音节。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声调的重要性,学生只需根据教师的读法进行跟读,发音的过程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四)重视弱而短的上声音节处理

上声音节的处理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另一难点,也是其中最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该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还会增加学生对上声音节的模糊性,从而阻碍学生的语言学习。上声音节也是造成“洋腔洋调”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难以说好汉语的原因并不在于汉语的难度上,而在于上声音节的处理上。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上声音节发音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发音变得更弱、更短。实践证明该方式不仅易于掌握,其在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满意。

六、总结

在汉语语言体系中,声调是汉语区别其他语言而存在的特征,因此,声调教学是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均是进行声调教学改革、提高声调教学效率、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将这些方法转变成推动力则可推动整个汉语语音教学及整个汉语教学过程的革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28(1):55-58.

[2]李豪.浅析泰国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表现[J].现代企业教育,2012(9):124.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11-03

*作者简介:毕晶(1993-),女,汉族,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语言是刀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我有我语言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有趣的语言